杨艾湘:梅花香自画中来

标签:
杂谈 |
杨艾湘在《梦中的情人》的诗中,描述他梦见曼妙的梅仙,自比当代的林逋,谈了一场热烈的精神恋爱。他在梦中许下承诺,将倾尽全部的才智和真情,以坚韧的等待守护感情。“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此心此情伴我永生……”
幼年艾湘,与梅结缘
杨艾湘与梅结缘甚早。他出生在湖南邵东流光岭镇,一个隐没于丘陵间的小山村。小时候家里穷,四五岁时,被过继给了一个同族亲戚。大伯家的后花园,是他小时候总要偷偷溜去的地方,满园的花草常让他流连。久而久之,他对园子里的花草逐渐亲切起来。冬天,这些他熟悉的花草都几近凋零,他孤立园中,意外发现一株正盛放的花树,玫瑰红色的花瓣,小小嫩嫩,却有着异常的清香。他忍不住上前伫立良久,仔细端详。那一年杨艾湘只有5、6岁,但是对这一树寒冬中清妍的眷慕,大概从那时起就已悄悄种下。后来他才知道,那是一株红色的月梅。
这颗种子,历经战乱和动荡,近半个世纪后,才在进入天命之年的杨艾湘心中生根发芽。1992年,他第一次看到了王成喜的《百梅辑》,色溢满纸,生机盎然,暄妍怒放,雅俗共赏,杨艾湘被深深震撼了。买回家后,他爱不释手,从头至尾临摹画集,有的作品甚至临摹2-3遍。梅树清雅洁白,铁骨铮铮,暗香涌动,宛如大自然中的精灵。杨艾湘从此爱上了这一纯白天地间的尤物。
造物为师,取法自然
将自己的画室命名“含香阁”,也是杨艾湘在画品和人格上取法梅花之意。杨艾湘称,自己画梅有一个“钻进去”又“跳出来”的过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后,他开始走到自然中去,以造物为师。他先后到南京、无锡、杭州、武汉等地访梅,只要知道哪里有梅,他就跑去观察、写生、拍照。他认为,写生是古今大画家的必由之路,每个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
09年冬,杨艾湘与70多岁的画梅艺术家刘左钧等几位朋友共赴武汉梅园赏梅。到达梅园时,天下起了雨,大家赏梅的兴致却丝毫未减,在细雨中漫步欣赏。走到梅亭,大家在屋檐下避雨。梅亭四周种有许多梅树,杨艾湘和刘左钧就在天井的屋檐下写生,握着笔的手,冻得涨红,已有些不听使唤了。再加上身上已经淋湿,透骨的湿气令人浑身打颤。但是两个人神情专注而愉悦,同行的摄影师周天一用照相机抓拍到了他们雨中画梅的神情。杨艾湘很喜欢这张照片,特地画了一幅红梅作为回赠,并亲自送到周天一家里,周称赞他画中之梅远胜梅园的梅树。2010年11月底,杨艾湘在省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上,还特别邀请周天一与刘左钧同来观展。杨艾湘尊重三人可遇不可求的友谊,于是创作了《三友相伴傲岁寒》,画中松竹梅三友,雪夜里交相辉映,度过美好的时光。
杨艾湘对长沙种植梅树的地方如数家珍,岳麓山、橘子洲头、烈士公园……2009年早春的一场大雪后,杨艾湘特地赶到岳麓山踏雪寻梅。他知道爱晚亭前的池塘边,有几株腊梅。信步前往,果然,黄色的腊梅开得正盛。杨艾湘不觉入了迷,开始用相机记录下眼前珍贵的素材。不远处一群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的麻雀,吸引了杨艾湘的目光。慢慢靠近,他发现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似乎也在观赏梅花,各种俏皮灵动的姿态,脑袋瓜儿晃动着,抬头望着盛放的梅树,有的干脆飞上枝头,如入无人之境。杨艾湘在寒风中痴看了两个小时。回到家,他将这一幕活脱脱搬到纸面上。一株横卧在纸上的白梅,枝干蟠曲错结、粗细不均,墨色苍劲深邃,衬托花瓣的玉洁清雅。树枝上,活蹦乱跳的九只麻雀跃然纸上,姿态各异,尤其最高处的一只,似与梅花相呼,如痴如醉,一副陶醉于梅香的精神满足状。杨艾湘说,他借麻雀,表现自己与梅花的精神交流,仿佛自己化身为其中一只,栖于树枝上,与梅花目光对视,交谈甚欢。如今,这幅《赏梅》图,还摆放在画室的正中央。
在杨艾湘画室的书柜上,收藏有国内外的画册60、70本之多。像海绵吸水一样,76岁的杨艾湘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学习。他的冰雪梅花借鉴黑龙江省书法协会主席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的技法,使冰雪更有质感,玲珑剔透,线条流畅。冰雪与梅相融合,画面更加灵动,在梅花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圈内人送其雅号“南梅”,一位90多岁老艺术家更是书“梅神”二字相赠。
二十年磨一梅
杨艾湘既喜欢红梅的火烈热情,又喜欢白梅的清宁沉静,这看似矛盾的两种风格,代表了杨艾湘性格的两面。他画的梅花也同人一样,热烈奔放,生机满纸。他从梅花的顽强、进取、谦虚、无私四种品格入手,在繁茂的花枝间,见梅花之冰清玉洁的光妍,遒劲苍然的铁骨,和高雅暄妍的风韵。不同于传统梅花的疏淡冷峻,表现当代梅花的全新气韵。
七十六岁的杨艾湘,一头乌发,皮肤白嫩,身姿矫健,从各个方面看去,都像只有五十几岁的样子。请教杨老健康年轻的秘诀,他笑说,自己在创作中总是很投入,本来疲劳的身体,只要一拿起画笔,就疲惫尽消,忘记一切烦恼,心境平和。好像整个身心是“合一”的整体,握笔的手也贯注了一种力量。几十年身心浸泡在美好的事物中,观美,画美,尤其是二十年来专注于梅花的创作,为他注入了浩然正气,和一种沉静专注的定力。
这种“合一”的创作和生命体验,也深深感染了女儿杨欣。在深入父亲的创作过程中,女儿杨欣越来越理解父亲对梅花的痴迷,并受父亲的影响,开始逐渐深入到书画领域中来,创办了花画艺术中心,以“美·爱·生命”为主题,展示更贴近生命本体、身心与自然合一的花画艺术作品。这一系列的构思,都与耳濡目染父亲的创作过程是分不开的。
现在,杨艾湘仍然坚持绘画和写作,吃饭和睡觉的时候,总是要老伴来三请四请,才肯放下画笔。以前杨艾湘喜欢跳舞、打牌、下棋,现在则统统放下,一门心思,没有节假日地投入到绘画中。杨艾湘称自己是二十年磨一画,他笑着总结自己的创作感受:“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的快乐是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