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物语

标签:
休闲 |
序/ 当春已发生
踏春是古习,寻春却是人的天性。结庐人境而无人世烦忧,是古往今来圣贤们心驰神往的生活状态。虽现实总是事与愿违,但这份情怀却能轻易在这山水间觅得。春寒料峭时分,新枝吐绿,百花盛开。出于对美的渴望,人们争相走向繁花盛景的户外,去赶千里瀚海,履万顷原野,攀巍巍高山,涉潺潺清溪,游莽莽森林。体悟心灵与大自然和谐交流、相融共生,架构起灵魂的通感,使繁重的生活在一种生命还乡的欣慰与生命谢恩的热望中,偷得浮生半自闲。
民间踏春习俗始于先秦,唤“上已节”,三国魏以后统称为“踏春”。旧时踏春,男男女女会穿上春装倾城而出,或到山谷采摘兰草,或到水滨嬉戏洗浴,或到郊野宴饮行乐,认为可以拔除不祥,名之曰“春禊”。先秦时,《诗经·郑风·出其东门》云:“出其东门,有女如云。”道出了青年男女春日去东门外踏春的情景。汉以后,踏春活动在诗文中经常有所反映。到了唐代,踏春是在元宵收灯后开始,一直持续到三春之末。每到踏春时节,长安仕女结伴四出郊游,如遇有名花则藉草而坐,解其裙而四周之如幕,以作游赏,名曰“裙幄”。此外,还开展诸如秋千、跳绳和观球等体育活动,热闹非凡。
时至今日,这份踏春的热闹景象却日渐消弭,春景难觅。清明将近,走在郊外春景簇拥的小道才恍然大悟,四月,已草长莺飞。这座城市在经历漫长的雨季之后,早有了新鲜的模样。寻春景、喝春茶、品春食,这般风雅,当春已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