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媒体童话里也有大灰狼

标签:
文化 |
我受罗曼·罗兰的影响很深,他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对于某些人,给你封了一个称号,像什么“意见领袖”,然后接下来有些事情你没有发言,他们就会像“意见领袖总调度”,其实我不喜欢这样,我不喜欢有强迫。
口述 熊培云 采访整理 王海亮
什么是真话?只要你的心是公正的,自由的,没有任何偏颇的,那么请相信我,那就是真话。别问我对于真话的态度,我的言行,便是态度。
盘活自由,解放真话
人都说,不自由无真话,但是很多人不清楚,自由也是可以“盘活”的。
我们现在的社会不是百分之百自由,有些地方的不自由,有些观念的不自由,但是其他的自由你是可以享受的,比如说我们在一起聊天,或者在课堂上讲课。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抱怨大的环境不好,他就希望通过一个“一揽子计划”去解决所有的自由问题,来享受这种自由。但是这个毫无必要,现实社会有多少自由你就去用,但是如果你总是用一种奴役的心态来看待这个问题,给你自由你说不出什么真话。
实际上,在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应该是自由的,但是他们很多人都是从过去极端的年代走过来的,他们过度地自律,过度地自我审查,太多的禁忌,使自己生活在一种不自由的状态里,所以在这个现实条件下,我们应该学会盘活自由,很多人因为这个批评我,主要是没有理解我。
不自由的人是可以存活的。我所说的“不自由,仍可活”是指人必须承认逆境是无所不在的,但正是看透了这一切,更应该在这种逆境中保持一种积极生活的态度,而这种态度也并非一定是激烈与决绝的。我受罗曼·罗兰的影响很深,他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真话好说,真相难出
真话好说,真相难出,这种现象在网络上普遍存在。现在的我对网络不是心理依赖,仅仅是生活依赖。毕竟我得写写看看,有些东西还得从网络上获得。微博只是所有新闻的一部分,不能代表全部新闻,更不能代表生活,我们不要总是活在新闻里,以此类推,便是不能活在微博里。
新闻不是生活的全部。就像我们现在通常说的“要在生活中维权,不要在维权中生活”,不要回到新闻里,是说新闻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我们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而不要因为新闻报道里面一个负面的时间而觉得这个世界无比的黑暗,一个正面新闻一来,我们又觉得这个世界一片美好,我要说的,便是不要活在这样一个状态里。新闻永远都只是我们对生活的一个断章取义,或者仅仅是对于现实的一个抽取。
这实际上关系到一个媒介素养的问题。所谓媒介素养,说到底就是受众接受、解读媒介信息的一种能力。就个人而言,如果能积极独立地思考,通常都不会天真地以为新闻里的“坏人坏事”,就是我们的生活全部,正如当年“形势一片大好”的宣传,不能遮蔽现实的困境一样。
生活不是童话,童话里也有大灰狼。媒体报道“说人性坏话的新闻”,因为媒体还肩负了一种责任,即社会需要通过它了解社会运行是否正常。
希望这个世界好起来
讲真话需要独立的思考,独立的思考需要自由的思想空间,一旦被挂上标签,便没有了身份的自由,所说之话的真假也会有一定的水分。
关于网络上的争论,我也会偶尔回应一下,如果他们是褒奖我的的,那么我就会想他的期许是否是我该担负的;如果他们是诋毁我的,那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有很多人想捧杀的那个人并不是我,而是他们自己想象出来的我。我不会把自己关注的焦点放在头衔上,而是更多的放在事情本身。
你不能说一出了什么事情,就说你是公共知识分子,是不是应该在这方面发言啊。事实上,在微博这些所谓要表态的事件,我觉得如果我是非专业的,我一般都选择不说话,很多人就觉得,是不是我不发言道德上就有问题。
对于某些人,给你封了一个称号,像什么“意见领袖”,然后接下来有些事情你没有发言,他们就会像“意见领袖总调度”,其实我不喜欢这样,我不喜欢有强迫。
现在我执笔写作,是希望这个世界好起来,希望能够表达我的内心世界,希望它能见证我的生命。还有更多的是,自小我就能从文字中体会到思维的乐趣。每天都在思考,想不通接着想,没有什么好纠结的,有必要一定得想得通吗?“通”只是那个结果,这个结果可能今天对每天就错了。我不喜欢那些经常下结论的人,然后跟别人打赌“以后的某个时间点一定会发生什么。”这不就是明晃晃地给自己的思维做一个终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