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29日
(2011-09-29 15:03:10)
标签:
旅游 |
【专题FEATURE】
十月在路上
——黄金周深度旅行新半径
执行策划 周宇
旅行回归到它最初的意义,更加注重体验的价值,而不是走马观花般令旅行者感到眼花、疲惫。“十一”黄金周,深度旅行成为新风尚。深度旅行在模糊的概念上与所谓的深度旅游是相对接近的,区别于普通的印象游,观光游。相对深度旅游而言,深度旅行具有其更大的外延和魅力。即深度旅行是一种新兴的旅行方式,更是一种积极阳光的生活方式,除了追求旅行的感官享受,还在于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对人文的了解,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本期,我们特邀此时正在路上的三位行者,讲述各自的路途生活,为我们的“十一”出行出谋划策,更为你的长途出行定制了《自驾游新半径》。试想,以时速100码的速度前行,东南西北四方向还有哪一些出行地点值得我们走一趟呢?
孙冕 《新周刊》社长
2003年,50岁的孙冕第一次登上了雪山。经历过被困原始森林。
我以前不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会去登山,但自从自己尝试多一次以后,就发现对体验人生非常有帮助。
陈坤 演员
2011年,组织“行走的力量”大型公益活动,徒步穿越了海拔4200米的乌拉色孜山。
人说高山仰止,只可惜虽想敬畏,却踱步不前,这种孤独和自嘲只能在穿越群山中迸发,这种否定却正是上路前的预备!远方有经幡,穿过杂草却是必经之路!
王石 万科董事长。
登山家。2003年,52岁的王石登上了中国最高峰珠穆郎玛峰。
我喜欢探险。如果说当董事长就不能探险,那我宁可不当董事长。因为,我创建企业就是一种探险,从某种意义上成功了,正因为成功才给我创造了想做其他探险的空间。
崔向东 友阿集团董事
2005年,西藏之旅爱上了佛学。
近些年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地儿我几乎都转了一圈回来了,可是2005年整个西藏之旅,却是我所有旅途中最震撼心灵的记忆,原始佛学密宗的神秘、纳木错的美……让我在旅途中忍不住感叹:美景如画,用一句话来感悟旅途中的人生,心会跟爱一起走,车会跟心一起飞。
蔡康永
2006年,蔡康永展开了一次他人生的沙伐旅,在坦桑尼亚看动物。
在一个完全不认得我的城市,我可以毫无目标地喝咖啡,看着路人走来走去,享受我这种喜欢看人的习惯,所以,我的旅行写出来也没什么值得炫耀的。
何炅
主持“旅游脱口秀”期间,游走全球各地。
旅行,是不需要理由的;抬腿就可以出发,只要你的心是自由的;风景随处可见,快乐并不遥远;身未动 心已远。别在出发前定义你的旅行,记得用逆向思维来感知旅行。
王填:湖南步步高 董事长
2005年起,以市场调研为目的,游走欧美各国。
我喜欢到世界各国行走,当我和妻子在欧美旅行的时候,我们住的不是酒店,而是喜欢在家庭旅馆体会原汁原味的异国风情。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平日繁杂的生活总会想让人逃离,那种肆意行走的自在,享受孤旅的幸福,逃离闹市的一切,去远足,去探险,去演绎一段心的旅程。青山碧水、蓝天白云,美好的风景都在路上,需要善于发现的眼睛。驾着爱车,放一段熟悉的旋律,将灵魂流放,来一段深度旅行,在路上,寻找真实的自己。
然而在路上处处是路口,怎么走,全靠自己的心。随心而动吧,不要怕走了太远而迷失了灵魂,每一段旅程都是人生的转变。就如站在高处者向往者更高处,征服险阻者期盼更险处般。你是否考虑过,如果不在路上,你的人生会怎样呢?
我们呈现的旅游,不是单纯的印象观光,
是一种积极阳光的生活方式,就如向日葵永远向着太阳一般,生活,要保持自己的姿态。也许到达的地方并不是传统的旅游胜地,只是在这样一段段旅途中,打破传统行程的“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杯具,在肆意游走中感受自然,在原生态中感受无与伦比的美和力量。获得更大的感官刺激,肆意宣泄平日累积的精神压力,风险和劳累,都是磨砺心智的又一种方式。
不因烦忧,当需要汲取一种前进的力量,暂时忘记凡俗的缠绕时,选择一种让人全身每一个毛孔都淋漓酣畅的方式——登山、探险,去穿越吧!
为此,本刊专访了三位深度旅行的先行者,跟随他们的脚步,踏足三种类别的深度旅行方式:探险旅游、人文旅游以及生态旅游,亲历他们讲述的路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