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冠中:毁画的境界

(2011-08-29 10:02:55)
标签:

文化

吴冠中说:“生活的美感才是我数十年来上下求索的对象。”他追求的美于他的作品之中便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文 王颖娇

 

吴冠中被称为中国最贵画家。

2010年,吴冠中1974年作的油画长卷《长江万里图》以5712万元被卖出,这是他生前最后一幅公开拍卖的作品。

吴冠中逝世一年后,他的作品价值又翻了一番。6月3日,他的经典作品《狮子林》以5000万起拍,最后以1.15亿元人民币成交。此价格创下吴冠中先生画作的最高纪录,也刷新了中国现当代书画艺术的世界纪录。

同时期,吴冠中珂罗版画展“思长流”在湖南千年时间时代艺术中心举办,引来无数艺术爱好者驻足。画廊中精选的20幅吴冠中画作,虽是珂罗版复制品,但无不体现原作的风采。艺术中心的工作人员向《芒果画报》的记者介绍说:“吴先生的珂罗版画每幅限量100张,都有吴先生亲笔签名,对一般爱好者、收藏者而言极具珍藏价值。”

 

有瑕疵就毁掉,是珍品就克隆

虽然吴冠中的作品动辄以千万元论价,在艺术市场上炙手可热。然而,吴冠中从不允许自己不满意的、带有缺陷的作品留下来。只要有瑕疵,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毁掉,不为给自己遮丑,只为保持内心的良知和人性——不够艺术价值的劣画招摇过市是对收藏者的蒙骗。

对艺术家而言,作品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没有谁会忍心毁掉它。但吴冠中一生上演了无数次的毁画事件。20世纪50年代,吴冠中创作了一组井冈山风景画,后来觉得不满意,便连续烧毁。1966年“文革”初期,他把自己回国后画的几百张作品全部烧掉。1991年9月,他整理家中藏画时,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也全部毁掉。“将有遗憾的次品一批批,一次次张挂起来审查,一次次淘汰,一次次刀下留人,一次次重新定案。一次次,一批批毁。”水墨画就用手撕,油画用剪刀剪,画在三合板上的则用颜料涂盖,最后全都抱到室外用火烧毁。

在其他人看来,这令人惋惜,令人不解,但对吴冠中来说,“有时毁掉了不满意的画反而感到舒畅”。吴冠中的一生,画到老,毁到老,“作品表达不好一定要毁,古有‘毁画三千’的说法,我认为那还是少的。”

对于劣作,吴冠中毫不手下留情,但对于艺术珍品,吴冠中却百倍爱惜之。他曾说:“物以稀为贵,我不以为然。‘稀’算什么贵,珍品才贵。”他赞成用珂罗版画工艺制作珍贵的艺术作品。在很多人眼中,珂罗版画是“赝品”的代名词,因为它作为一种印刷技术最大的功用就在于复制仿真度极高的印刷画。

吴冠中认为“复印绘画名作,缘于众望所归,亦属作者的心愿,佳肴美食多多益善。艺术珍品应鼓励克隆,这是发展的趋势,时代的趋势。”吴冠中把珂罗版复制的作品称为“吴冠中版画”,并刻有专用印章。在限量版画上,他会亲自签名,像对待自己的原作一样珍惜。

他曾说:“我的财产是儿女们的,但我的艺术是中国人民的。”生前,他把自己的画作全都无偿捐给了国家博物馆和艺术馆,又留下50幅亲笔签名的限量版画给艺术爱好者收藏学习。在他眼里,让绘画艺术一直传承下去是一位画家的价值所在。

 

水墨与油彩结伴而行

吴冠中行事风格颇具风骨,他的绘画观点也相当独到。

看吴冠中的作品,会发现水墨画中透露着现代感,油画中又保留着抒情写意。一幅以写实的主的《忆江南》,却只用几条横线与几个黑点来构图;而鼓浪屿海滨的大榕树,则放弃了绚丽的色彩而采用天高云淡的水墨画形式。风格迥异,却不突兀。

吴冠中擅长油画,对西方印象派及其以后的作品“陶醉中夹杂着盲目崇拜”;他又崇拜鲁迅,钟情鲁迅笔下的江南水乡。他陶醉于西方,又依恋于故土,因此,他的作品中西结合的痕迹十分明显。

在吴冠中的画笔下,江南水乡,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几何图形的组合,长短线条的交织、黑白色块的错落,简约而单纯,几间引人入胜的小屋点缀着辽阔的水乡,油画所具有的抽象与国画所具有的意境恰到好处地完美结合,以银灰为主的色调,绘出江南的黑白灰。

很多画家认为江南不适宜作油画。江南小景,正如国画一般的清新淡雅、意境深远;而西方油画则以面和色多次重叠为特点,难以表达水乡的温柔静谧。为了用自身所长表现自身所爱,吴冠中既用油彩又用水墨,引线条入油画,引块面入水墨,煞费苦心。

吴冠中在他的一篇短文《水陆兼程》中说,“从我家出门,一条小道,一条小河,小河是水墨画之河流,那小道是油彩之道。我的油画渐趋向强调黑白,追求单纯和韵味,这就更接近水墨画的门庭。水路陆路交替前行,水陆兼程,辛辛苦苦赶什么路,往哪里去?愿作品能诉说赶路人的苦难与欢乐!”

吴冠中说自己在艺术中是一个混血儿。油画为他所痴迷,而水墨寄托着他的情感,想必这是吴冠中终其一生致力于将油画与国画之美结合在一起的情愫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