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式楼的中国存在

(2011-08-02 15:59:30)
标签:

房产

执行策划/王畅

 中式楼的中国存在

华夏文明五千年,建筑无疑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北京的菊儿胡同、苏州的桐芳巷、杭州的白荡海人家,岭南的建筑风格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当代遗存。悠悠古国的建筑文化遗产如此璀璨,绝不是几处建筑风格风貌能够展现与弘扬的。

时代的脚步越走越快,建筑的线条、色彩、景观、布局越来越显示现代的符号,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都市主义,哥特式、希腊式、欧式、美式、地中海式在中国的大地上联袂主演城市扩张大戏,这时,不禁让人思考我们传统的中式楼哪儿去了?
   中国人的骨子里透出对传统中式建筑的留恋,“中式情结”正在相当一部分强调居住品味的人群中复苏。久违的中式文化建筑在面对林立的洋派建筑,是固守一隅,还是重新定位;在房地产市场的大河里,中式楼将如何以其特有的市场价值和美学风格,延续几千年的文脉呢?我们从市场、建筑特色、居住环境三个方面来对谈——中式楼的中国存在。

 

 

 

三位专家对话:

撒韬    湖南长沙天音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

魏春雨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李杰    湖南大学MBA, 星语林·汀湘十里销售部经理

------------------------------1P-----------------------------------

 

 

 

话题一:(市场)以前我们看过很多国外的建筑呈现在我们面前,进入我们的房地产,这几年,中式文化建筑也开始进入我们的地产业,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魏春雨:我们的房地产经过了一个拿来主义的阶段。

我认为拿来主义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因为本身欧美的一些国家的建筑、建筑艺术和房地产有相当多的积累,那么在我们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房地产必然对西方建筑风格进行借鉴、引入、拿来,这是一个过程。其实它是有文化的,它是一个体系化的运转,我们不只是拿来些符号,借鉴一些造型,就可以在我们城市里展现的。它是一个文化、习俗包括民族审美一切的问题,还有生活方式。所以我们在消化它的形式的同时,必须消化它的文明。

而中式建筑风格在消化方面不存在太多的问题。中式建筑风格开始悄然兴起,而这确实在很多方面丰富了城市的形态,拿来和借鉴的是我们老前辈的东西,为什么我们不能用呢,人的生活方式是有一定的一致性。

 

撒韬:中式虽存,难为主流,文明的进步是硬趋势。

所谓的建筑与历史流变、文明发展相关联的。现在我们看到的欧式建筑风格、现代建筑风格是与人类文明发展密切相关的。因为你必须有了上下水系统、电梯、更好的建筑材料、更好的建筑可能性,人们才会把房子往高处盖。这套系统和化学体系是西方人发明的。在中国现代城市的发展中,由于土地资源的紧张,大家都必须往上住,中式建筑风格是无法给我们提供向上的可能性。中国古代一直是木头建筑为主,不太可能提供人往高处居住的方式。所以,先进的文明必然改变一个地区落后的文明面貌,这是一个趋势。

 

李杰:中式复兴会不断壮大,因为背后是国人心中的烙印。

地产是居住文化,地脉文化的主要载体,中式文化建筑的进入,说明了中国传统主体文化的复兴,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主体文化渐渐从国初传统文化的迷茫期和逐渐走入了现在的复苏期,随着中式文化建筑的大量进入,传统的文化也将通过居住、地缘等固有的、根植于国人心中的烙印,不断壮大,从而成为中国现代民居的主要文化载体。

 

话题二:(建筑风格)现在中式建筑楼盘沿袭中国传统建筑精粹的同时,更注重对现代生活价值的精雕细刻,我们称之为新中式建筑。对于这种建筑风格,各位的看法?

 

撒韬:骨子里是西方,外面加了一层中式皮,噱头!

现在的新中式建筑在我看来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建筑。骨子里是西方的建筑,现代的居住方式,外面加了一层中式皮而已。这是噱头。从营销上来说确实是创新的,但是单纯从建筑风格上来说,没有多大意义。只是一个卖点而已。

中式建筑风格和人类当时生活状况也是密切相关的。比如说他们是一个大家族,他们需要一个内部的合院,互相可以照应,会有安全感,同时加强一家人的向心力。但是这种生活模式随着现代生活的变化,今天的中国也几乎不存在了。由于生活方式的变衍,这种中式风格对我们来说不那么实用。现代的家庭也不过三五口人,大家住在四合院,是可以互相照顾,但是在使用上脱离了当时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语境。纯中式风格与现代人的生活相冲突的,比如说中式风格中最好的一间房是拿来放牌位的,祭祀用的,并不是现在的客厅又或者卧室。追逐中式建筑风格其实只是追逐一种文化符号,不是追求生活的本意。

 

魏春雨:从大宅院到“地方菜”,到小高层,风格再好,也得实用

中式建筑风格开始是从中国大宅院风格做起,而随之以后我们就吃 “地方菜”,长沙可以做徽派建筑风格,也可以做吊脚楼风格,而四川也有做适合当地气候特征的川派等民居形式的风格。

但是对待这些我也有某种顾虑,中式建筑风格有些问题没解决。一是中式风格的建筑,相对来讲是低层低密度,这个东西大面积推广我持怀疑态度;第二相对来讲中式风格是一个体系化东西,它里面的装饰和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太契合。所以,这两个问题不解决的话,中式楼很难立足。

现在也有人做新中式风格——高层,个人认为不是很成功。中国传统建筑木构特征以及它的营造法式决定了我们的建筑是比较贴地的,而现在的这种高层建筑是一个竖向的比例,我们看到的就是比较怪异的造型,那些都是完全脱离地面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一直不太看好高层用新中式风格。

 

李杰:新中式要继承,更要扬弃

所谓新中式,必将是对传统中式的取舍和重新演绎。所谓新,更多地体现在现代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差异化认同,以及用新时代的观点来看待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现在的楼盘很多都是简单的复制传统的形式,而抛弃了中国文化根本传承性的东西,这种做法与新中式建筑是背道而驰的。

房地产的传播文化其实归根到底是一种亚文化,它需要一种主体文化来承载。而亚文化的传播和接受,比起传统文化来说容易得多。这也就意味着,房地产在传统中式建筑中,只要抓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在形式上,表现方式上都可以用现代的接受方式和传播方式来发扬,这本身就给予了现代中式建筑的创新性。

 

话题三:(居住)现代中式建筑楼盘既要满足人们对于邻里关系的渴求,又要满足现代人所讲的“私密性”,你们怎么看待中式建筑楼盘对居住环境的影响?

 

李杰:院落文化是中国流的精髓所在

毋庸讳言,中国传统居住中有些居住方式和居住形态,以现代的眼光看来,是不合理的,需要重塑和继承。这些主要体现在现代化的居住系统如安全系统、道路系统、排水排污等与中式建筑的进行合理化的嫁接和包容。在软件方面,则主要是指网络、传媒等现代生活的介入。

而中式建筑楼盘在邻里关系的营造方面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这体现在院落文化和聚居方式上,但是传统的聚居方式在私密性方面有所缺失,“大聚居,小围合”是一个较好的选择。院落文化将是中式楼盘居住文化的精髓和重要载体,“闭则私密、开则同乐”,院落文化也是兼顾私密和邻里的一个重要缓冲区域。

 

撒韬:生活状态如此,骨子里多少情结都是虚的。

邻里关系的维护并不是建筑可以解决的,这取决于人的心理。所以,对中式楼的使用也与人类的心理活动相关。你是从容不迫,比较悠闲的生活,还是一种状态比较紧张的生活,这些就决定了个人对房子要求的不一样。那么我们现在这种生活状态,即便住在中式楼里,你也感受不到古老文化的东西。因此,说我们骨子里多少情结,都是虚的。即使这样,仍然有少部分人心中是有中式情结的,希望回到一种过去的仕大夫状态里面去,寻找自身的光照点,对中式风格自然会有一部分的认同与趋近。我们可以试着营造一种中式楼的氛围,比如在小区里道路上,做一个人车分流,车在道路上跑,人在拱桥上走,让人们回归古代传统的意境中去。

 

魏春雨:用中式风格的壳子,去装一个现代的生活方式

现代生活方式是一个快餐,生活节奏决定了快的生活方式,那么中式风格怎么把这个问题结合起来,如何体现。

我最看好的中国传统建筑是对山水文化、自然文化讲究天人合一的,但这可能是我们现在所缺失的。所以我觉得中式别墅有个特别重要的东西,就是人文自然的园林和山水之间的关系,这个你抓住了的话,是大有潜力的。别墅这个概念是从西洋过来的,中国宅院不同于西方别墅,在于将风水的、伦理的、人至理性等传统文化融入到宅邸中。我看好的就是这种人文文化的文脉继承,是有潜力可挖的。哪怕现在摆的不是八仙桌,坐的不是太师椅,但你要做出那种人文情怀来。

 

(配稿:放在对谈旁边)长沙有哪些中式楼?

从温文尔雅的北国院落和曼妙多姿的江南水巷寻找灵感,在博大精深的中式建筑传统上寻求突破。

万科西街庭院汲取岭南四大名园、北京四合院等传统中式建筑菁华、融汇现代人文居住理念,以“骨子里的中国”独创现代中式居住模式,征服着当代乃至世界住宅建筑学、成功实践了当代居住艺术的变革和人居理念的升华……

 

金科东方大院从传统中式院落与徽派建筑风格中获取建筑灵感,融合了现代居住文明与中国民居建筑精粹。建筑群的空间展开以曲折、含蓄为美,使人趣味无穷。项目景观设计以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为根基,融合了历史、人文、地理特点,结合中国哲学对园林的影响,强化“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与“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出院落独特的景观沉淀……

 

星语林汀湘十里为原创新中式风格,充分吸收中国传统建筑精髓,并结合现代居住理念加以创新,传统与现代高度和谐统一;以湖湘文化为基础,打造园林景观及商业街、文化长廊,缔造最具格调的品味社区……

 

嘉宇盛世华章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以现代建筑元素来重新解读中国古典居住文化的思路和意图,该项目在整体规划设计上,通过对中式传统住宅形式进行了现代手法的演绎。展现了项目对实现传统人文、自然的现代中式居住观的追求与探索,整个项目给人以一种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的亲和感……

--------------------------------------3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