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红雷:关于孙膑的ABCD

(2011-05-13 16:48:09)
标签:

杂谈

孙红雷:关于孙膑的ABCD

孙红雷:关于孙膑的
ABCD

 

“孙膑是一个阿甘式的人物。”

早早地就给影迷们打了预防针的孙红雷笑得很平静,“我演出的孙膑是一个阿甘式的人物,天资聪慧,但是不谙世事,不懂得基本的人情世故,直来直去,性情坦真,所以遭受了人生最大的挫折。他是一个心无城府的天才,跟以往翩翩公子的形象完全不一样,所以让观众们一下子接受有难度。我当初就给自己打20分,剩下的80分留给观众们看完电影再来给我打。”

尽管把英雄搬下神坛,让英雄的崇拜者心里产生一些抗拒,但在孙红雷的理解中,他觉得自己的演绎并不夸张:“很多人的问题就是,看古装片总喜欢把电影与历史完全挂钩,好像电影是历史的纪录片,一点偏差都不能有。其实电影的功能就是讲一个好故事,并且通过故事给观众感动和启迪,这就够了。”

 

“真正的历史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历史故事中的孙膑是一个军事天才,但电影版的孙膑只是一个偶尔爱说疯话的普通人,而且似乎自作多情。他和师兄庞涓的恩恩怨怨,不像是兵法的较量,倒是在政治的漩涡和关乎女人的三角博弈中的阴谋与爱情。“对于孙膑这个人物的理解,我并不认为我有错。真正的历史是什么样的,谁也不知道。我们所看到的孙膑都是史书上记载的。可那些写历史的人,他采访过孙膑吗?也许就是上级主管部门说,你就这样写孙膑,他就这样写了。他不一定知道孙膑在鲜花背后的真实,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史书上那些冰冷的符号。可我们大家都知道孙膑是个真实存在过的人,他一样的有七情六欲,他一样的食人间烟火。所以,他也会偶尔说些疯话,还会有一段应该属于他的爱情。”

 

 “孙膑最大的谋是得道。”

战国时代,群雄割踞,战争不断,人民苦不堪言。为了更多地赢得土地,各国国君纷纷派人请鬼谷子的亲传弟子,有着军事鬼才之名的孙膑出山。他无视金钱和权势的诱惑,却为了救几个捡箭去齐营邀赏的孩童而误入战场。

他是军事奇才吗?他的一计天狗吃月,轻易地帮齐国三千将士突破数万敌军重围,而事后他却笑言“也就是蒙中的而已”。

一部兵书,数条人命,他却只有一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被庞涓大骂他戏弄自己。

也许没有人会去深究这些细节背后的深意,也没有人在意孙受挫从头到尾是被动的,以一颗单纯而天真的心入世的孙膑并不想交出兵法,因为他知道兵法的背后是无数条人命战死沙场,无数个百姓游离失所。他不愿与国君相交,因为那些国君从来都只是想得到他的兵法相助,而他想要的是国泰民安。

“孙膑最大的谋就是‘得道’,得道者,得天时地利人和,得道者得天下。论计谋,庞涓未必就不及他,可庞涓是个小人,一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权臣。孙膑威胁到他就必须消失。而孙膑则是个君子,用现代的说法来说,他还是个世界和平的倡导者,所以他不想相伴君侧。他的心是善良的,他并不想伤害自己的师兄,更不想无谓的伤亡。我们可能无法还原历史,但我们需要合乎情理的故事诠释。”

 

历史上的孙膑之死就和孙膑兵法的真伪一般成了历史的谜面,而电影对谜底的解释似乎还得回到孙膑当初为国君写的鬼谷子所传兵法上:战争之道义。

为了道义,孙膑有谋也藏着掖着不为国君用,因为他不想成为战争机器的工具;为了藏谋,他身残陷于魏国,却屡拒他人的援救,直至纵崖一死。这样一个“无谋”的孙膑,他或许不属于历史,但属于一个真正明白战争之道与谋的孙膑。

 

金琛:像《明朝那些事儿》一样说史

 

芒果画报:很多历史战争主题的电影,大多选自很出名的桥段,像《三国》之类,你为什么会选择“孙庞斗”呢?

金琛:孙庞斗在《史记》中仅仅记载了1000多个字,我们的故事并不想照搬这个。我们就像《明朝那些事儿》的小说一样,以当代人的角度看孙庞斗这段历史,所有《战国》中的角色,都是栩栩如生的,这样的人可能就在你身边,就是你的亲人、朋友、同事。所谓“通古触今”,就是这个意思。为什么中国人爱看古装片,因为中国人拥有五千年历史,这是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每一件历史上发生过的事,都可能在我们身上再次发生。如果拍古装电影就拍战争场面、拍大排场,肯定是空洞的,不可取的。我们要做到的是通过这个古代的故事,折射出当今的一些现象。以史为鉴。

 

芒果画报:很多影迷评孙红雷版的孙膑是一个高智商低情商的傻子,你的理解?

金琛:一句老话,“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亿观众自然也就有一亿个孙膑。孙红雷演这个角色其实压力很大,他也曾经跟我诉过苦,不知道该怎么去诠释这个角色。我只有一个要求,演得像个人,孙膑他不是神!

 

芒果画报:《战国》中的孙膑与庞涓和历史上的人物似乎有些出入,很多影迷都觉得和他们心目中的形象不符,你当初是怎样去设定人物形象的?

金琛:孙膑与庞涓的关系就像莫扎特与恩师萨列瑞,一个是玩世不恭的天才,一个是万分努力想要取得成功的人,后者因为嫉妒对前者进行残酷的迫害。孙红雷所饰演的孙膑初看披一头长发、有时疯疯癫癫,口无遮拦,似乎有点招人烦。其实他是不懂世俗礼节,所以他不懂伪装和阿谀奉承,他是一个活在自己理想状态的自由人,内心非常快乐。他是一个真正的、阳光的人。历史的定论是不能轻易推翻的,历史的罪人也不能随便翻案。我们能做的就是去诠释,坏人是怎样变坏的过程。关于孙庞斗的历史记载只有短短几百字,但我们可以用各种情节、背景将缝隙填满,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就像某些罪犯背后的故事,说出来甚至会让人同情和惋惜。

 

芒果画报:剧中,孙膑给庞涓和魏王的兵书为什么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有什么特别含义?

金琛:其实,真正的兵书归结到一点,还是在“道义”之上。孙受挫有道,所以他有田夕相救,众人相助;庞涓无道,因此国君对他一直持怀疑态度,他递交的策案基本上没有被采纳过。这就是很明显的道义得失的区别。所以说,庞涓的失败是早就注定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