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雪茄 四十烟斗
文/宋隐潮
这是一组生动有趣的比喻:
香烟像妓女:用于匆匆解决欲望,用后即弃,不留痕迹,但(健康)风险较高。
雪茄像情妇:不单可以解决欲望,还能于人前炫耀一番;但你先得伺候好她,才能享受她,花费固然巨大,而且钱散人(烟)空。
烟斗像妻子:享用过后,还要费心抚慰一番;一次添置,长久维系,常伴终生。消耗性的花费其实也不多。
也有学者根据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将灵魂分成欲望、精神、理性三个方面的理论,给香烟、雪茄和烟斗打比喻。大意是:
抽香烟像快速解决食欲和性欲,过分沉溺欲海的话,自然容易与死神打上交道。
抽雪茄有点生殖崇拜的意味,是表露雄风,寻求认同以及追名逐利的潜意识表现。
而烟斗客具有哲学家的特质:雌性和雄性特征俱备(斗钵和斗柄),有所追求时,既表现出男人的坚强,亦具女人的内敛;重恒久(烟斗持久耐用);并造福其他人(烟草的室韵)。
透过以上两个比喻,雪茄客和烟斗客的形象跃然纸上,雪茄客积极入世,智慧、果敢,甚至桀骜不逊,不掩饰欲望,有点骄傲有点自负,一如卡斯特罗挥斥方遒,以一己之力独抗超级大国半个世纪。
烟斗客则给人以儒雅、城府、淡定的感觉,在纷乱的世界中可以静止如同雕塑,与上帝一起思考。烟斗客看起来更加成熟睿智,又透着那么点神秘,福尔摩斯从容出没于贝克街旁的圆型广场,石楠烟斗的雾,沉默枯萎的树。
从少女大腿上卷制的雪茄总能撩动男人最原始的冲动,然而雪茄的味道却是辛辣霸道的,充满阳刚之气,抽着雪茄烦躁不安,猛吐烟圈,那受苦的是自己;而拿着25英镑一支的哈瓦拉雪茄,激动地四处比划,盛怒之下一把掐熄的,那是笨蛋。雪茄用来磨历性情是再好不过了,从雪茄窖取出一支精心保存的雪茄,来到吸烟室,不避繁琐地拿出一系列专门的烟具,细致地剪口、点火、预热,虔诚地伺候它,只为那醇香与烟雾带你进入专属的静谧空间。肆意的年少轻狂过后,需要承担责任,开始学会珍惜、体会孤独。这,是三十岁后该经历的。
烟斗让人想起历久弥新的老爷车,不一定具体到哪一款,但是承载着岁月的痕迹。相比雪茄粗大对外的倾略性,一斗在握显得宽容内敛,打开手又何尝不是一世界。用烟斗不需要昂贵的器械助阵,更在乎用心,烟叶的配置装填、点火的技巧、抽烟的节奏,清洗保养,一双手就可以搞定,这其中的乐趣不仅仅在于斗人的合一,也不只在抽烟过程的天人合一,有个人风格的全面掌控才是已经成为家庭和社会中坚的男人无法抗拒的境界提升。
三十雪茄,四十烟斗。
雪茄二三事
在史学家艾萨尔瓦多·德马达里亚加看来,1492年应该是神迹显现的一年。
在这一年,哥伦布不但发现了美洲大陆,也发现了雪茄,将这根神赐的第十一根手指带回了欧洲。在评价哥伦布发现的重大意义时,德马这样说道:“我们对生活的安排是盲目的……当上帝以新的方式把黄金摆在面前的时候,哥伦布却不了解它,让它在自己面前继续汽化成烟雾,丝毫未发现它的芬芳……”古印第安人用雪茄来祭神、治病,视为酋长的权力;而在古巴,至今仍流传着关于雪茄的谚语,“抽雪茄是王与神灵的交流,这时,你是世界之王。”
雪茄源起于玛雅时代,玛雅神殿墙上的浮雕和装饰,描绘着一群嘴刁长烟进行宗教典礼和仪式的祭祀,他们所抽的烟正是雪茄的前身。至于“Cigar”这个词也可能是从玛雅古语“Sikar”而来,意思是“薰香”或“薰烟”。
尽管哥伦布本人对抽烟的习俗并不感兴趣,但船上那些来自西班牙的水手却对此着迷不已,他们将烟草和雪茄带回西班牙和葡萄牙。这种号称能与神沟通的小玩意得到了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七世的喜爱,他不遗余力地推动古巴雪茄在西班牙的生产。在19世纪初半岛战争之后,雪茄被从西班牙返回的英法士兵到欧洲各地,从此风靡欧洲。
在美国,人们对雪茄的热爱是狂热的,据说在1900年,美国有五分之四的男人都抽雪茄;今天,世界上仍有二分之一的雪茄是由美国人消费的,而且是在对古巴禁运50年的前提下。
说到雪茄,绕不开古巴,更绕不开费德尔·卡斯特罗,绕不开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
这场不可调和的矛盾根源便是雪茄。
卡斯特罗只要一出现,就是身穿绿军装,手持雪茄。他从15岁起开始抽雪茄,抽了整整44年。当年他高举“反剥削,反雪茄”大旗,革命上位,之后又一举国有化所有国内外资产,大力生产雪茄发展经济。这一举措使得当时古巴最大的雪茄烟厂投资者美国如同吃瘪。
1962年2月6日傍晚,美国总统肯尼迪把他的新闻秘书皮埃尔叫来,让他在第二天早上之前购买1000支雪茄,秘书暗暗吃惊,要这么多干吗?好在秘书对此熟门熟路,他到处奔波,一直忙到深夜,才完成了任务。
第二天一早,总统就把皮埃尔叫到办公室,当得知1200支上好的古巴H.Upmann雪茄已经到位,肯尼迪微笑着打开抽屉,拿出一张纸,很快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是一项禁止所有古巴产品进入美国的法令。也就是说:从这一刻开始,美国对古巴实施了禁运,从那以后,古巴雪茄在美国是非法的。
时至今日,即使在联合国多年的压力下,本届奥巴马政府依然实施着对古巴长达半个世界的禁运。
抽雪茄是一种近乎于宗教仪式般的神秘力量。
也许你不具备鉴别一支雪茄的质地是否纯正的专业素养,但当你准备拿起雪茄的时候,你必须能够保证在一两个小时之内绝对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同时保证这段时间你愿意沉静下来。
拿起雪茄,首先面临一个剪口的问题。手工雪茄的首端(贴牌子的一端)是封闭的,得用雪茄剪把这个密封头剪一个切口,才能吸食。剪切的尺寸和力度,全靠自己把握——一般来说,切口的直径应该掌握在雪茄主干直径的3/4。
点火是享受雪茄的正式开始,最重要是避免雪茄点燃得不平均。先把雪茄预热一下,然后再靠近火苗,让它从边缘至中央均匀地燃烧。千万不要边点边吸,会吸入杂气和热流,破坏烟叶的味道。
雪茄点好了,香气已在空气中四溢,但是请不要急于吸食第一口,而应轻轻反吹两口,驱除雪茄在点烟时吸入的杂气。雪茄不同于香烟,资深的雪茄客是不会把雪茄的烟吸入肺部的,而应慢慢地吸一口到口腔,在腭中逗留片刻,品味到纯天然烟叶馥郁的芳香,然后通过嘴或者鼻子喷出,让烟气包围着,体验烟雾缥缈的升腾,感受隽永美丽的回味。当然,偶尔地极少量地把烟吸人进去,也有一种别样的刺激。
不要急着吸第二口,雪茄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从容不迫。能够这样细细地一口一口品味一支雪茄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体验,沉醉在淡淡的烟云中,回忆一段往事,沉思或者闭目养神都是惬意的。吸食过程中不要频频弹烟灰,留有一寸长的烟灰可以保持雪茄的温度以获得理想的味道,真正的好雪茄烟灰可以保持在一寸左右,最好让烟灰自然断裂,整齐地跌落在烟灰缸里吧。
抽一支雪茄,对成熟的雪茄客而言是一项私人的精神体验、是思考的助力,战场上的卡斯特罗和大船上的海明威同样可以享受到抽雪茄时的沉静。对于能够驾驭好雪茄的人,他们是雪茄的主人,而不被它左右。
抽一支50美元的雪茄,却可能需要配置一套2万美元烟具,这就是奢侈的定义。
一支上等雪茄、一套奢华的雪茄器具,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提示一种品位的生活、培养一个男人的味道。抽雪茄不是一个简单的抽烟问题,而是一种鉴赏活动,需要依赖一定的技巧、经验和修养。
顶级雪茄客会在自己的府邸置办一个雪茄窖,超级雪茄客会在雪茄房订一个私人雪茄位,初级的雪茄客至少也应该配置一个保湿箱,把自己的雪茄供养起来。假如你的家里有一只西班牙杉木保湿箱,其实也是一件品位不凡的摆设(雪茄客爱称“迷你钢琴”),可以极大地提升室内气氛。
抽过滤嘴香烟有一只打火机就可以了,而雪茄这么贵重的东西,则需要一系列烟具来伺候。在漫长的燃情岁月里,作为一位成熟的雪茄客,你应该配置全套的雪茄烟具,包括:保湿箱、雪茄剪、穿刺器、烟灰缸、旅行装羊皮套、长支无硫火柴……当然,用打火机也无伤大雅,但至少应该是Zippo或者Dupont,才能对得起你这支哈瓦那雪茄。抽一支50美元的雪茄,却可能需要配置一套2万美元烟具,这就是奢侈的定义。
另外,在享受雪茄的时候,可能还需要搭配一定的怡情饮品,比如咖啡、红酒、威士忌、白兰地,这些含有一定糖分的饮品,可使雪茄的口感柔润而饱满。而能够与哈瓦那雪茄相匹配的东西,当然应该是蓝山咖啡、勃艮第红酒、苏格兰威士忌、科涅克白兰地,这又是雪茄奢侈的理由。
雪茄,需要与之匹配的尊重和规矩。
雪茄规矩一:
经过人工挑选、分类、捆扎、由经验丰富的卷烟师手工卷制,一支好的雪茄从烟草到成品要222道工序,少一道为劣,多一道为繁。
雪茄规矩二:
从1865年开始,古巴的雪茄工人就组成了一个特别的组织,这个组织专门在工人上班卷雪茄的时候,让人给他们阅读文学、政治等类的作品,还阅读当天的报纸。于是,很多文学大师,比如:海明威、左拉、大仲马、雨果、莎士比亚……渐渐走进了古巴雪茄工人的心中。据说闻名于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牌雪茄,就是朗读这个作品时感动了卷烟工人而后产生的。在古巴,这种非常人性,也非常人文的“雪茄礼仪”至今仍被严格地遵守着。
雪茄规矩三:
和香烟不同,雪茄通常是论支卖的,其标价的单位也通常是指一支。专为拿破仑一世特制的雪茄每支售价3万法郎(上世纪30年代价格),而来自El
Laguito的特制“Behike”雪茄,每根售价高达500欧元。
雪茄规矩四:
古巴古语:“吸完雪茄后不要捻灭——-让它体面地死去。”
Tips1:
图注:
丘吉尔一生中吸过的雪茄烟的总长度为46公里,吸食雪茄烟总重量为3000公斤,很难想象这位嗜“烟”如命的老者居然活到了90岁。
电影大师希区柯克,有多少悬念就是在这样的烟雾中产生的
Tips2:
雪茄中文名的由来:
1924年的秋天,刚从德国柏林和第一任妻子张幼仪办妥离婚手续的徐志摩回到上海。周末,在霞飞路的私人会所里邀请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先生。泰戈尔是忠实的雪茄客,在两人共享吞云吐雾之时,泰戈尔问徐志摩:“Do
you have a name for cigar in
Chinese?(你有没有给雪茄起个中文名?)”徐志摩回答:“Cigar之燃灰白如雪,Cigar之烟草卷如茄,就叫雪茄吧!”经过他的中文诠释,将原名的形与意结合,造就了更高的境界。
退一步烟斗
与雪茄的奢华排场相比,烟斗退了一步。这一退,退得逍遥自在,退得别有洞天。
同样是吸食烟草,雪茄坚持天然纯正的烟叶卷制,不同品牌的雪茄口味差别并不明显,雪茄客也大多一辈子只抽一种口味,这种坚持似乎也是奢侈的一个表现;而烟斗烟草的制作和调配方式变化多端,有名有姓的烟草配方有几百种之多,各种不见记载的私人配方就更不计其数,每一种配方之间的差别有如不同的鸡尾酒,常会给人迥然不同的口感和意外的惊喜。使用不同大小、不同斗型的烟斗,抽同一款烟草调配,其风味也会产生明显的差异。甚至可以自己添加喜欢的香料进行调味。另外,烟斗烟草是经过各种工艺深度发酵过的,而雪茄烟叶基本上只是烤制而成,因而烟斗烟草的口感要醇和厚重得多,而且花费也便宜的多。
雪茄的另一个坚持在于它的形状,图腾的寓意由骨子里透出的是骄傲;而烟斗的材料、设计和造型千变万化、琳琅满目,这些做工考究的烟斗无论是光面斗的天然纹路,还是麻面斗的人工刻痕,在不同色泽的背景下,都展现出多样的风貌。往往令人惊艳的是耀眼金黄色或蜜糖琥珀色,而酒红色或茶褐色的斗钵更加秀色可餐。现代制斗工艺大师们在染色技巧上的煞费苦心,斗钵上的木纹深浅分明,鲜活的立体感不得不令人咋舌,令人为之倾倒。把玩烟斗是烟斗客不可缺少的余兴节目,每一个手工烟斗都是一件艺术品,制作者都有资格在烟斗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海泡石和石楠根见证的是时间的力量和智慧,具备实实在在的艺术、收藏价值。
抽烟斗是门技巧活儿,既要使烟草燃烧不熄,保持“将熄不熄”的状态,又不能抽得太猛使斗钵过热烫到手甚至损坏烟斗,如何找到自己抽烟的节奏,摸透烟斗的性格,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相比雪茄,抽烟斗更依赖知识、经验和技巧,还需要动点脑筋。享受烟斗,先要对各种烟草有所认识,才能调配出自己想要的口味;而从装填烟草、点烟、保持不熄火、抽毕清理烟斗,到烟草的保存,窖藏陈化,以及烟嘴的翻新、松紧调整等等,无不需要丰富的相关知识和个人经验的积累。烟斗客还应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遇到具体问题时,还需要有能解决的急智。烟斗从诞生伊始,就凝结了制作师太多的个人意志,而使用过程,烟斗客个人情绪的注入,也很容易影响烟斗的性格,燃尽的每一斗烟,都会在烟斗上留下自己的印记,将这一斗感受渗入木色石纹,顺着掌心进入身体,细细珍藏。
四十烟斗,逐渐回归本心,看淡世事纷扰,轻轻退出极致奢华,放下身段,带着淡定的笑容,转身发现一汪清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