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兄弟》:七个兄弟的电视江湖

标签:
湖南卫视芒果画报天天向上汪涵欧弟田源钱枫小五杂谈 |
分类: 芒果画报·每期乐点 |
文/《芒果画报》记者 黄秋霞
“电视本身不具备多大的力量,它貌似强大,但是它的管理者、观众、市场……都能影响它。我们作为流水线上的一颗小螺丝钉,仅仅是主持的一个环节而已。”这是汪涵的独白。
但不管如何,七个男人站在同一个舞台上,场场必有“战争“。不管是外界的“不合”、“跳槽”流言,还是内部表明相安无事的主持,细微处你会发现,其实,“战火”一直存在。
七个男人站着的秀
“涵哥录节目流鼻血了。”12月7日下午3点多钟,欧弟在新浪微博上第一时间,发布了一张汪涵脸色苍白照。
连续两天录节目,头一天从下午1点半录到深夜3点,第二天又来一遍。这样的工作强度,对于“天天兄弟”主持群体来说是个挑战:10多个小时,全程站着访谈完,还得蹦蹦跳跳,负责调节气氛。
这样的工作节奏,他们已经习惯了。毕竟那么多荣誉,不是耍耍嘴皮子就能得到的。
这个主持团队,有种难得的和谐: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与个人风格,又每个人都归附于节目,从汪涵的节奏把握中行事。
“《天天向上》当初是湖南卫视为汪涵量身订制的,包括主持人群都是为汪涵搭配和帮衬的,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定位和功能。
欧弟以耍宝为主,因为汪涵年龄大了,身体上耍不动了;田源用以吸引北方观众,在加盟《天天向上》之前他已是河北卫视的‘一哥’,据说是河北农民心中的偶像;钱枫通吃十六岁到六十岁的女性观众,他在节目中以弱者的形象出现,常被其他主持人欺负和调侃,其实是为了激发女性观众的母爱情结; 浩二和小五走的是国际化路线。七个男人一台戏,嘉宾已经沦为配角了。”
这只是《天天向上》最初的蓝图计划。现在看起来,7个主持人当中每个人都可以当主角,实则上每个人又像是配角。缺了一个,就打破了和谐。只是随着俞灏明受伤缺席,天天兄弟暂时剩下六人,七人团队被打破了。
一台2个小时的节目,天天兄弟要与嘉宾“斗智斗勇”,怎样达到主持人之间、主持人与嘉宾之间、主持人与电视前的观众之间交流的平衡,这个度很难把握。为把握这个度,几个小伙子从2008年8月份出场后,一直在磨合中,各自找好自己的位置,再发功。
流水线上的小螺丝钉
《天天向上》一直定位的“主主持人”是汪涵,他“思维敏捷,十八般方言巧颜衔接,他识天象通地理,知晓中医懂八卦,善小儿科,玩玉箫,看小书,占卜星相观人眉宇,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一张嘴堪比苏秦张仪,黑的说成黑楠,白的说成岩松,上可欺张华立,下可愚张一蓓,战斗力里楚湘第一”。
一出场就能震住场的汪涵,不仅多次化解台上各种尴尬,就连台下的事情,他亦有发言权。就如做娱记那场,一些娱记拒绝节目组设计的问题与活动,僵持之下,汪涵与节目组沟通了两个多小时,化解难堪。
汪涵完全是“纯手工”,没花俏、没繁琐的装饰。多年的主持经验让他深刻感觉,现在的观众变得越来越聪明,他们可不是容易“策”的主,现在有太多的途径可以让观众了解,所谓背后的故事和镜头以外的东西。
正因为如此,汪涵的主持,不追求形式上的花里胡哨,“真正有力量的东西是不需要修饰的,电视本身不具备多大的力量,它貌似强大,但是它的管理者、观众、市场……都能影响它。我们作为流水线上的一颗小螺丝钉,仅仅是主持的一个环节而已,我们能够做什么样的改变?”
这种超脱的独孤心态,让汪涵在7个主持群体中别具一格,他要战胜的敌人是自己,所以欣赏并配合欧弟活跃气氛的B-BLKCO与搞怪表演、钱枫“鸵鸟”等冷笑话、也关照俞灏明、小五两个小弟弟的成长。甚至,他还会从这些后辈中,吸取新鲜的养分,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圈子。
兄弟三四五,一起是个“圆”
在欧弟、田源、钱枫、小五等人身上,“天天兄弟”这个标签,再也无法摘除。它已经随着这份主持工作,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欧弟刚站在《天天向上》舞台上,是“很用力”地在表演。他原汁原味的模仿秀、口技、精湛的舞技等功力,让习惯一板一眼综艺游戏的内地观众耳目一新。私底下,是他能完全放下身段,来娱乐观众。
于是,欧弟一下子抱走了“最具潜力主持人”和“年度新人”等多个奖项。这是欧弟个人的荣誉,也是《天天向上》的集体荣誉。这也意味着,在7个主持群中,欧弟身上那股代表台湾综艺的风格,在内地舞台上移植成功。
欧弟也是个聪明而勤奋的主持人,在充分调动自身优势的同时,他善于学习身边如汪涵等内地资深主持人的功夫,避免“水土不服”的症状出现。这使得他在高手如云的主持群中,另辟了一条光辉之路。
另一位主持人田源、“天天”(他儿子的小名)的爸爸,因为初为人父,被“天天兄弟”调侃是《天天向上》辈分最大的。如同欧弟一样,田源也是通过《天天向上》走进全国大部分观众眼中。一开始,许多观众对于田源是抵制的,认为他身上的“农民气息”太强了,没有出众的特色。
这个谦逊的北方大汉,在彷徨寻觅一段时间后,迅速调整好自己的脚步,配合其它主持人的脚步,自创了一套有别于汪涵的幽默语段,在7个人的舞台上找到了席位。
而钱枫,因为一张“小白脸”、标志性的“大头”和“鸵鸟”造型,一度被观众认为是花瓶。其实,他并不仅仅靠外貌来获取大片年轻女性观众的心,他曾在文工团潜伏,精彩出演了电视剧《恰同学少年》。
“喜欢一个人就要先了解他”,在争议中,他认为低调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因为目标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个过程。我正在经历一种蜕变,如果我现在放弃的话,我会后悔一辈子的。如果通过我心灵的历练,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话,我也觉得死而无憾了。”
同样的道理还延伸到俞灏明、小伍、浩二身上,从最开始定位为“花样男子”、“国际男”,他们就在消化这种明显的“脸上”含义,不管是俞灏明努力唱歌、跳舞,还是小伍时不时一个可爱的笑话,或者浩二刻意经营的滑稽气氛,都是一步步为这个舞台、这个主持群体积累光环。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舞台是精彩的,也是激烈的。如果没有7大高手间的相撞,许多精彩桥段是无法碰撞出的。他们来自不同的方言区,娱乐是他们的共同语言;他们拥有不同的主持特质,多元是他们的合成魅力。
有些隐情,“对手”才最清楚。“天天兄弟”之间的苦与乐或许只有他们彼此间才知晓。这是《天天向上》脱口秀的强烈风格,也是主持人个人魅力的碰撞。
就如录制节目休息时,汪涵总是安静地坐在舞台旁,含笑静观其他几个主持人的打笑怒骂;欧弟喜欢与钱枫、田源一起“调戏”观众,几个人配合着,常常用些模仿秀、脱口秀惹得现场观众尖叫连连;小五、浩二一般会游离这个场景,主持的部分已经让他们有些吃力,但欧弟一般不会放过他们,时不时地就把他们当做笑话中的主角……
这个时候,你会由衷感觉:他们已由最初的棱角相对磨合成了一个整体。
2008年《新周刊》组织国内明星学者组成的榜单推荐委员会评价这档节目:“成就了最不可思议的混搭舞台剧和最热门的电视选修课”,该节目的主持人群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娱乐煽动力最强、学习劲头最足、特长最多、雄性激素最澎湃的电视主持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