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英语作业的创新设计

(2010-12-29 14:44:07)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资源
英语作业普遍存在着“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出现“初学皆大欢喜,继学两极分化,再学垂头丧气”的现象,总有一部分学生掉队,英语作业的质量也就成了困扰教师的重要问题。问题的症结是教师的作业布置存在许多问题:(1)单调、枯燥。不是机械抄写词句,就是死记硬背课本。(2)空洞乏味。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形式的多变性、训练的趣味性。(3)量多质滥。布置作业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没有针对性,搞疲劳战,劳而无功。那么,如何让学生了解英语作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做英语作业的兴趣呢?

  一、内容上新颖化

  过去的英语作业机械、单一、“一刀切”,仅限于单词和句子的摘抄、填空、选择、背课文、听录音等,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现在的作业布置内容要新颖,调动潜在主体能量,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完成作业。

  1. 作业内容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作业内容应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力和生活背景。如在讲“There be”句型时,我以“我来布置我的家”为主题,设计了一个融理想、知识及创新学习于一体的作业:用所学的句型设计自己最理想的房间布置。学生们兴趣盎然,第二天交来的作业异彩纷呈,两个班90名学生写出了90个房间设计方案。

  此外,要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用多种方式展示其学习思考的结果,赋予单一的文本作业丰富多彩的内容。如初一(下)Unit 18要求学生学会描述人物的特征及衣着外貌,原先这样的作业学生的思维不开阔,仅局限于“褂子、裤子、帽子、鞋子”。我留的作业是:让学生手绘一张人物图案,配好色彩后,进行人物描写。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有卡通人物、领袖人物、古代人物,有的甚至描写了机器人,色彩不一,身份各异,描述文章也五花八门,写得相当成功。学生完成此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地学习了教材的内容,扩大了词汇量,还广泛地涉猎了与教材有关的文学、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挖掘了自己的潜力,还获得了大量愉快的回忆。

  2. 作业内容应是课堂的补充。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词汇量大,其中很多词汇体现着时代气息。作业内容的信息量大,具有开放性,能为学生提供选择空间;具有拓展性,有利于学生质疑、探索、开阔视野。如computer一词过去出现在初三课本中,现在初一课本中就有了。过去课本中Internet, e-mail, IT, WTO, AI等词汇根本就没有,现在也出现了。新大纲对于整个初中阶段的阅读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不低于10万字。”教师仅凭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或与课本配套的阅读材料,时间上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一定数量的阅读。难度不要大,小笑话、小故事均可,或者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把每一单元编写成一篇短文或一个故事作为补充读物,每周安排一课时进行专项指导,选出最佳者加以修改后作为听力材料在课堂中使用。每学期末评选出入选文章最多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既提高了单词的重复率,巩固了教材所学内容,又增加了阅读量,调动了学生好求上进的积极性,培养了多说多写的好习惯,而且也有效地缓解了教材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

  3. 作业内容要有助于学生归纳整理能力的提高。长期的英语学习,导致学生大部分时间忙于接受,忙于做题,忙于考试,忙完以后,英语知识只是一些零散的单词、句型及语言片断。教师要“以问题为纽带教学”,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通过创设情景、设置疑问、讨论问题等多种方式加深问题的深度,激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使其带着新问题走出教室,努力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会有许多自己的发现,也可以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升华,天长日久不仅可以完善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比如,初中英语中有一类句型“It is adj. for/of sb. to do sth.”,那么adj.后何时用for,何时用of呢?诚然,很多语法书中罗列了一大堆形容词后用for,而另一大堆形容词后用of,如果让学生把这么多词都记下来,学生很可能会厌烦,且很容易遗忘。但如果通过例句让学生自己课后总结,他们就会自己思考总结出of/ for前各是哪一类形容词,经老师上课点拨后,他们就会有清晰的印象,不易遗忘,而且对自己的发现很有成就感。

  4. 对于必要的“机械作业”要以思激活,让作业成为训练思维的体操。学习英语记单词、背句型是必不可少的。抄写、背诵等历来被称作“机械作业”,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对这类作业理解的片面和偏颇,只注重作业结果,不进行过程的指导,把学生引入“死抄、死记、死读”的误区。其实,这类作业只要强化思维参与,就能变“机械”为“灵活”,变“死记”为“活学”,使其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抄写”可要求学生的“思”贯穿于始终:写前,读一读音形的联系,以记住词音;写时,想一想;写后,记一记,就能发挥“抄写”的识记功能和习惯培养功能。背诵可分步练习,循序渐进,力求思维参与。一是看一看:初读概览,整体把握内容;二是理一理:默读课文,理清叙述顺序;三是找一找:默读课文,画出顺序标志;四是想一想:轻读课文,还原语言形象;五是记一记:读后静忆,回忆背诵内容。这样就能背诵与理解结为一体,把读记与思维融为一炉。

  5. 作业内容要体现层次性。实施素质教育须承认个体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其个性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全面加特长的新型人才。据此需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即兴作业和灵活的作业是少数差生最头疼的作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使之具有层次性:约三分之二的练习较容易,大部分学生会做;约三分之一左右的练习难度较大,允许有些学生不做。如对话式课文,可要求好一点的学生想象相似情景和角色表演,中等水平的学生作替换词对话表演,差一点的学生看书表演情景。这样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练习作业,尝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获得成就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好好学习的愿望。”

  二、形式上多样化

  多年来,学生每天早晨交作业本,教师每天批改作业是一贯的模式,笔者认为,作业不一定要写在作业本上,可以用多种方式展示学习的成果。生活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获取知识的广阔天地,教师可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

  1. 布置趣味性作业,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优秀的外语学习者》一文中提到“优秀的语言学习者愿意创新”,要使学生乐于运用所学的英语,采用最佳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语言实践。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能用所学英语做什么”的思想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知、理解、交流,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丰富、活跃思维,提高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学生在家可谓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为此可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布置的口头作业要尽量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充满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兴趣,产生内在动力。学生为在家人面前“显示本领”,往往态度十分认真,而家长直接听孩子“演讲”,又可随时对孩子加以指导点拨。

  2. 设计创造性任务,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3. 开展竞争性任务,促进学生的探索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英语作业的创新应遵循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原则。新颖多变、生动活泼的课外作业为英语教学撑起了一片新天空,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现在笔者任教的初二年级学生正处在“差距拉大,两极分化”的关键时期,但他们都很有信心,充满兴趣地学习,他们说:英语作业是他们最喜欢的作业,不仅不累,还很有趣。正是在这有趣之中他们巩固了知识,增强了能力。实践证明,教师经常了解学生的接受消化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增强学生勇于实践语言的能力,不但学生的英语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在知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学生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