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漫谈】世界名人学习故事之一百一十四:花木兰

(2018-07-29 16:02:16)
标签:

世界名人学习故事

花木兰

【学习漫谈】世界名人学习故事之一百一十四:花木兰

世界名人学习故事之一百一十四:花木兰

      花木兰年年,北魏宋州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人,巾帼英雄,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一、花木兰的生平简介
    花木兰,生卒年代不详,魏氏女,西汉谯城(今亳州市谯城区)东魏村人。名木兰,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弧,乃汉初千夫长。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
  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冒顿单于之子,名稽粥)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文帝大征天下臣民抵御,木兰父当往,然年已老迈,木兰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军。木兰初为戍卒,立功后升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戍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驰奔沙场,屡建战功。木兰从军12年,人们都不知她为女子。天子因其有功,封她为尚书郎,木兰没有接受,只恳求回家探亲。到家后。木兰脱去戎装,换上女服,随从惊讶不已:木兰原是女子。
  木兰墓位于亳州城东魏村北,冢丘高大,苍松环护,翠竹成林,乡人又为其立祠,每年四月初八为木兰生日致祭。
  木兰戍边之地名曲逆,即今河北省顺平县,该地人民为感激木兰的恩德,从汉代起就为其立庙建祠,历经多代,香烟不绝。唐朝乾封元年,唐高宗偕武则天到泰山封禅,路经亳州,游老君庙和木兰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二、花木兰的轶事典故
  木兰替父从军,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皇上先知她不受封赏。后又听说她还是一位未出阁的女郎,而且貌美,欲纳其为妃子,下旨召木兰进京。皇上一见,木兰果然是位绝色佳人,喜不自禁地说:"孤王见你才学过人,武功高强,忠孝皆全,国色天香,想把你封为妃子,不知意下如何?木兰闻说如雷击顶,暗暗想道:从前昏王因迷恋酒色,祸乱朝纲,以致国势衰危。今四方稍定,不思治国安民,反而封宫选妃,岂不又要重蹈覆辙?她蹙了一下眉头,说道:"皇上恩泽,怎敢不受?只是小女子自幼立下3桩誓愿,若不实现,永不嫁人!"皇上心喜道:"这好办,你说吧,不要说3件,就是30件、300件.孤王不惜千斗金,万斗银,也要办得使你满意。
  木兰说:"其一,小女子替父从军,一为尽孝,二为尽忠,三也是为天下女子争一口气。小女子认为天下男女均为人,各有长短,男子做得到的,女子未必不能做到!自前朝实行科选以来,未有女子应试人选者,诚请陛下颁一道圣命。让天下女子也可习文弄武,开科人选,为国尽忠。"皇上听后一愣。木兰又道:"其二,天下之大,当今女子竟无立足之地:在娘家说是人家的人,到婆家须姓夫家的姓,出嫁叫'姓人',恳请让男女均可自立门户。男可娶女,女也可娶男。男娶女时,生儿育女随夫姓,女娶男时,生儿育女随女姓……"皇上不解道:"这是为何呢?"木兰说:"不如此,世人就认为只有男子能传宗接代,女子不能,这样,就将后患无穷。木兰又说:"其三,无论庶民还是皇上,均须一夫一妻,违者罚罪……"皇上听完这三愿.哈哈大笑说:"真是女子之见啊!自古男女有别,孤王岂能改变。
  傍晚,皇上下了一道圣旨,封木兰为贵妃,木兰问起誓愿的事,皇上只字未提,木兰遂称病不往。一连三道圣旨,木兰见逼,知道无望,便手书"天下安好"4个大字。"安好"是什么意思呢?拆解起来就是:室中有女方为安,有男有女、男女平等方为好。木兰写好,置于案上。望了望窗外苍茫的天空,然后自缢于画梁。皇上得知,心中惊惭,见木兰所书"天下安好"4个大字,不解其意,命人殡以厚礼,于亳州东郊5里魏园村下葬。
  后人为纪念木兰,在她家乡修建木兰祠,大殿上书唐高宗御赐的"孝烈将军"4字。
  元代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上的文字至今仍清晰可辨。《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石碑,碑文后附有《木兰辞》全诗。碑文开头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也……睢阳境南,东距八十里曰营廓,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将军生朝。”在据《商丘县志·列女》卷十一记载:“木兰姓魏氏,本处子也。世传可汗募兵,木兰之父耄赢,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胄箭囊。操戈跃马而往,历年一纪,阅十有八战,人莫识之。后凯还,天子嘉其功。除尚书不受,恳奏省亲。及还家,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遂以事闻于朝。
  召复赴阙,欲纳诸宫中。木兰曰:‘臣无媲君之礼’,以死誓拒之,迫之不从,遂自尽。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意思是木兰姓魏,替父从军后辞官不受,皇上知道真相后又想把她召到后宫中,但木兰宁死不从,自杀身亡,皇上大惊,于是追赠木兰“将军”称号。现河南虞城仍建有木兰祠,祠中设木兰像,并幸存两块祠碑,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二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当地的各种民间传说和歌谣中也留有木兰从军的故事。
      三、花木兰的精神价值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
      木兰诗之所以流传千古的原因:1 、木兰从军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一次有力的反抗,表现出争取男女平等、追求女性解放的美好愿望。2 、在封建社会中,追求功名利禄是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而木兰经过十年的紧张战斗之后,凯旋而归,却拒封辞赏,愿意解甲归田,重过劳动人民的耕织生活,这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质朴谦逊的品质。木兰的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热名利禄的封建士大夫的有力讽刺。3 、 木兰虽为女子,却甘愿代父从军,表现中华民族一直推崇的美德——孝道。4 、木兰奉献10年宝贵青春投身战场,保家卫国,表现她热爱和平的思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