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漫谈】世界名人学习故事之三十一:孙武

(2016-12-25 19:01:53)
标签:

世界名人学习故事

孙武

【学习漫谈】世界名人学习故事之三十一:孙武

世界名人学习故事之三十一:孙武

       孙武是齐国名将孙书的孙子,从小就爱好学习。后来,孙武为了躲避齐国的战乱,来到了吴国当上了大将军,帮助吴王阖间西破强楚,多次立下战功。孙武总结前人经验,经过艰苦的努力,写成了被世人尊称为“兵家圣典”“兵家之祖”的《孙子兵法》。
      一、孙武少儿成长的故事
  公元前545年,齐都临淄。早上,从北门出来几位军人装束的人,他们身披盔甲,骑着战马,出城门后,便飞快地向北奔驰。为首的是一位中年将军他叫孙书,还有一位青年将军叫孙凭,他们是父子,都是齐国的大将军。
  他们来到黄河边上,孙书兴奋的说:“凭儿,过了黄河,就进入我们的乐安(现在的惠民县),就快到家了。”然后他对随从们说:“弟兄们,到家后再吃午饭,我要好好的犒赏大家。”过了黄河,又马不停蹄,继续赶路。他们来到乐安孙家庄,在一个大门前停下来,孙凭仰起头看了看门上高悬的“孙府”门匾,高兴的说:“到家了,终于到家了。”说完,他跳下马,摘掉头盔,大家也都跳下马来,这时,从院子里走出几位家丁,接过缰绳说:“老爷,少爷,你们可回来了。”孙凭问:“夫人怎么样?”家丁说:“恭喜老爷,少夫人又为孙家添了一位小将军。老夫人正等着你们呢。”孙书说:“你去安排一下,好好的招待这些弟兄,吃过饭,让他们好好的休息休息。”说完,带领大家急匆匆的向院子里走去。随从被家人领着去吃饭,孙书父子来到堂屋。老夫人满脸笑容,正抱着孙子,看到他们父子二人进来,笑着说:“恭喜老爷,咱们孙家又添人口了,是个小子。”孙书走上前,看了看孙子笑着说:“好,好,虎头虎脑,和他爸爸小时候一个样。孙子啊!快快长大,好继承和发扬我们孙家的将门武业,报效国家。”孙凭从妈妈怀里接过儿子,抱着问:“孩子他母亲还好么?”老妇人笑着说:“好,孩子顺头顺脑,你媳妇身体无碍,奶水也够孩子吃的。你去看看吧!”孙凭听了,把孩子送还到母亲怀里,走出了房间,向妻子卧室走去。孙书高兴的说:“这我们就放心了,夫人,我们还没吃午饭呢!”夫人笑着说:“饭菜在锅里放着,我刚叫厨师温过,你们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孙书笑着说:“吃过饭再说,孩子么,让他父亲起名字吧!”吃过饭,孙书和孙凭来到书房,孙书问:“凭儿,你给孩子起什么名字?”孙凭沉思了一会儿说:“孙文,父亲,你看行不行,希望他将来做个文官,辅助大王。”孙书笑了笑说:“不行不行,我们孙家,祖祖辈辈都是武官出身,再说,孙子他生逢乱世,靠文怎么能保卫国家,依我看,就叫孙武吧,这个武由“止”“戈”两字组成,能止戈才是武。古兵书上说‘武有七德’,即武力可以用来禁止强暴,消灭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功业,安定百姓,协和大众和丰富财物。”孙凭听了高兴的说:“好,就叫孙武,我再给他起个字,叫“长卿”,你看怎么样?”孙书听了高兴地说:“为父我身为齐大夫,你为齐卿。我们希望孙儿将来也能象我们一样,在朝中为官,成为国家栋梁,好,就叫孙武,字长卿。”
  一年后,是孙武的周岁生日,孙书和孙凭给孩子买了许多生日礼物,提前一天回到了家里。看到小孙武能站起来踉踉跄跄的走路,心里都像吃了蜜一样甜。中午,老妇人和少夫人把文房四宝,刀枪剑戟,锄链锨?,梳子粉脂,在书房里放了一地,孙书还特意放上了一卷兵书《太公兵法》,让孩子挑选。小孙武站在书房里,慢慢的挪着步子,一下子摔倒了,坐在地上,伸出一双小手,等待着别人去扶他起来,少夫人刚要过去,孙书说:“不要扶他,让他自己站起来,小时候多摔跟头,长大了才不摔跟头。”小孙武看到没有人扶他,自己慢慢慢地站起来,走到《太公兵法》跟前,蹲在地上,双手拿起了《太公兵法》书简,然后紧紧地抱在怀里。孙书看了哈哈大笑:“好!孙子,将来一定有出息,能文能武,敢和管乐相比,哈哈哈哈……”大家看了,也跟着大笑起来。
  孙武六岁那年,老夫人聘请了教书先生在家教他读书,孙武自幼聪慧睿智,机敏过人,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富有创见,也许是自幼受到将门家庭的熏陶的缘故,而且特别尚武。每当祖父、父亲自朝中回到家里,孙武总缠着他们,给他讲故事。他特别喜欢听打仗的故事,而且百听不厌。
  孙武长到8岁,被送进“庠序”(政府办的正规学校)接受系统的基础知识教育。在庠序里,他刻苦学习,不懂就问,除了系统的学习“五教”(是指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六学”(是指六种基本科目的学习,即礼、乐、射、御、书、数。)外,课余时间,他最喜欢读兵书。孙家是一个祖祖辈辈都精通军事的贵族世家,家中收藏的兵书非常多,上自黄帝、夏、商、周,下到春秋早、中期有关战争的许多竹简,塞满了阁楼。《黄帝兵书》、《太公兵法》、《军志》、《军政》、《军礼》、《令典》、《周书》、《尚书兵纪》、《管子兵法》都有。孙武读书非常细心,不明白的地方,就记录下来,去请教老师,有时候祖父和父亲回家的时候,直接问祖父和父亲。孙武为了继承祖业,他立志长大后和祖辈们那样,成为一名驰骋疆场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军,因此除了学习,还苦练武功。有时候他和小伙伴们一起练武,一块玩军事游戏。指挥者每次都推选孙武。他排兵布阵,进攻撤退,擒拿格斗,都指挥的井井有条,俨然像个大将军。那时候,各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霸主,战争不断。散兵游勇到处都是,他们四处抢掠,搅得各个村庄都不安宁。
  孙武九岁那年,也就是齐景公十二年,孙武正在书房里读兵书,他的一位小伙伴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说:“孙武,不好了,有十几个人,在我们村里抢东西,不给他们,他们就打人。”孙武听了放下兵书,连忙站起来说:“走,看看去!”刚走到门口,孙武停住了脚步。那位小伙伴着急的说:“怎么,平时你威风凛凛,自称大将军,现在害怕了么?”孙武摆了摆手说:“他们都是大人,年轻力壮,咱们村年轻力壮的都去参军,剩下的都是老弱残疾,我们这样去和他们拼斗,我们会吃亏的。我看这样,你赶快去招呼伙伴,让他们三五个人一伙,引那些散兵分散开,我们几个人围着他一个人,我们一定会胜利。我拿上绳子,随后就到。”小伙伴答应一声,跑了出去,孙武拿上了几条绳子,也跑了出去。在孙武的指挥下,十几个散兵很快被孩子们打翻在地,捆绑了起来。老妇人和少夫人听说后,害怕孙武他们吃亏,也带领家人,急急忙忙赶来。她们来到后,看到那些散兵已经都被捆了起来,这才放了心。那些散兵被捆绑着,跪在台阶下,身后站着那些孩子,小孙武站在一家大门的台阶上,双手掐腰大声训话:“你们这些人,不是打了败仗,就是开小差逃跑。看你们年富力壮,靠自己的双手,很能够挣碗饭吃,为什么干这些土匪的事呢,你们家里也有父母兄弟姐妹,如果遇到此类事情,他们会怎么样呢?如果我送你们去官府,一定会治你们的罪,只要你们改邪归正,做一个良民百姓,我就不会送你们去官府。”那些捆着的散兵,不停地磕头:“谢谢小将军,我们再也不敢了,请放了我们吧。”一个散兵看了看孙武说:“我们也不想这么做,可是没有办法,我们要回家,一没有吃的,二没有盘费,我家里还有八十岁的老母亲呢,无奈出此下策。”孙武听了,思索了一下说:“只要你们从今往后,改邪归正,盘费么——我回家和奶奶母亲商量商量,发给你们。”那些散兵不住的磕头:“谢谢小将军,谢谢小将军。”孙武看了看说:“我不是小将军,我是大将军。”“谢谢大将军,谢谢大将军。”“不用商量了,孩子,你做得对,我已经叫家人回家拿银子和干粮去了,一会儿就回来。”老妇人来到了孙武跟前,后面跟着母亲和仆人。一会儿,一位仆人拿来银子和干粮,孙武叫伙伴们给大家松绑后,都分发给那些散兵游勇,大家千恩万谢的走上了回家的路。
      二、孙武练兵杀姬的故事
      中国是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因此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有很多名人的,每一位名人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他们的成功之处,他们的事迹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孙武练兵杀姬的故事流传很久很广,这个故事描述了孙武初见吴王,使用宫女来操练兵阵而欲显示其用兵之道之高超练兵之法之精练。
      春秋时代,孙武经伍子胥极力多次推荐,始见到吴王阖闾。当时的吴王也是一位立志强国礼贤下士之人,但在对待孙武的问题上,与周文王到渭河请钓鱼的姜子牙,与刘皇叔三顾茅庐诚访诸葛亮还是有一点心理素质上的差距的。
      孙武见到了吴王,这是吴王听了伍子胥的推荐和将孙武的十三篇《孙子兵法》读了几遍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后才决定的事情。见面后,首先给孙武一个定心丸,说:“你的兵法十三篇,我已经看过了。”言下之意是说,你这个人是干什么的,我晓得了。
      接着,吴王说出自己有点担心对对方有些不大信任要来点面试效果的话语:“你可否试一下指挥队伍?需要演练什么人?”孙武这时可能正沉醉在吴王召见产生感荣耀的激动之时,不思量就说出:“大王指定的任何人都行。”吴王听后心中怔了一下,在我面前不来点谦卑,大话一口就出,任何人都可以?不行,我得杀杀此人的锐气。吴王说:“可否演练我宫中的宫女呢?”
      吴王这一个提议,确有很多游戏这次面试的成份,想看看孙武怎样演练怎样收场,他的想法是,小子,不是我不给你面子,你的话说得太满了,今天我就来搞个耍。孙子的想法可能大不一样,你吴王伤人也没有这样个伤法,我是来操练军人的,又不是来排练舞蹈的,为王者应以国事为重,以正事为重,让你的宫女来趟这样的浑水,亏你想得出来。
      孙子是位智者,从书本上学的,从现实中领悟的各种知识多的是,知道在那个坡就得唱那个歌,面对居上的王者,有话藏肚里,能说则说,不能说则不说,所以孙子对吴王的操练安排,以“唯上”“唯诺”为思考标准,连声来个:“可以,宫女也可以。”
      操练进入预备阶段,王宫广场前一溜地站开了一百八十位美丽的宫女,个个身披铠甲,手持战戟,多起来的英武飒爽之气,任然掩盖不住那浓眉赤唇的秀脸,娇小盈弱的身躯。
      要操练,作为操练主持者的孙武免不了要制定操练规则,怎样排列,怎样操练,怎样号令,都得一样一样地说,一样一样地教,谆谆以导,怕差分毫。宣讲完后,还特意高声地询问那一群艳装异服的宫女:“向前,就看前身所对着方向;向左,看左手方向;向右,看右手的方向;向后,就看背的方向。一切行动,都以鼓声为准,你们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宫女们齐声答道。
      万事具备,只等操练。这时操练场上旗帜招展,战鼓擂动,宫女操练队伍排列结束,孙子手中令旗一挥,发出了向右转的号令。严竣的号令一出,本应出现整齐划一的队伍变形,显现出威武的操练氛围,可是这些没出过宫门没见过操练为何事认为这样的操练只不过是陪吴王玩玩一种换了一种玩法的宫女们,来了个左脚踩右脚,你朝东来我朝西,原来排好队的队列也全变乱了,惹来众多宫女的一阵大笑。
      孙武对大家说:“规定不明确,军队纪律讲得不明白,这是将帅的罪过。”本来已经说明白了的事,规矩,纪律等事项也讲得清清楚楚的,故意说成未讲明确,在此虚晃一枪,把自己轻轻地责怪一下,把相关责任轻轻地认一点。但不说这种由自己说得不明,道得不清而引发的使操练失败的对自己的军纪处罚问题。此后又重申军纪,强调军纪,重申操练动作,示范操练动作,做到了耐心加细心,直到操练的大家又整齐地点了一次头。
      于是孙武又击鼓发令向左,心想这一次在自己的用心教导下,再笨再难教的人或队伍也该有所长进了吧,不想,此令一出,操练队伍又来了一次燥动和混乱,尖巧的笑声又风起云涌,一波波地振荡在操场上。
      于是就以不执行军令,按军法当斩的律条,要将担任操练队长的吴王十分宠爱的两个妃子开刀问斩。这时孙武不但下了处斩吴王两个宠妃的命令,还拨回了吴王为挽救自己的宠妃派人下的以至带有“愿勿斩也”祈求语气的命令,说出了一句在以后的历史中被人经常沿用句子: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说出这话后,不顾吴王命令立斩了两个队长。
      杀了两个违规操练者,助长了孙武的操练雄心,接着的操练他的声音更大了,舞动的令旗也更有劲了。操练的诸位宫女,这时也不敢出一声大气,认真劲也来了,一把一式地跟着号令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转。这样下来的操练就有了一定的生气,有了一定招数,有了一定整齐威武。
      在队有形,行有规的情况下,孙武上前面请吴王下临视察,汇报言语中,还不乏大话一句:“我操练的这支队伍,只要吴王驱使,就是赴刀山火海也是可以的。”于是取得了吴王的赏识。一天,吴王同孙武讨论起晋国的政事。吴王问道:“晋国的大权掌握在范氏、中行氏、智氏和韩、魏、赵六家大夫手中,将军认为哪个家族能够强大起来呢?”
      孙武回答说:“范氏,中行氏两家最先灭亡。”“为什么呢?”“根据他们的亩制,收取租赋以及士卒多寡,官吏贪廉做出判断的。以范氏、中行氏来说,他们以一百六十平方步为一亩。六卿之中,这两家的田制最小,收取的租税最重,高达五分抽一。公家赋敛无度,人民转死沟壑;官吏众多而又骄奢,军队庞大而又屡屡兴兵。长此下去,必然众叛亲离,土崩瓦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也许,我们面临的是很有权威的人物;也许,我们正而临上司对我们的压力。但是,只要我们认定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对的,那就去做!也许我们这么做的结果,会给我们带来杀身之祸,可是,要知道做什么事情都是有风险的。如果我们因为畏惧而委曲求全,那么,即使你成功了,也不再有什么意义。同时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们: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对长官的命令是不可随意违抗的,所谓“军令如山”就是这个道理。孙武训练军队非常严厉,丝毫不肯马虎,连吴王向他求情也不买账。正由于他这种认真的态度,才能训练出精良的部队。我们不管做任何事,如果也能具备他这种认真的精神,相信每一件事必定都能非常圆满。
      三、孙武的名言名语
  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4、九地之变,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5、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6、上下同欲者胜。
  7、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8、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9、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10、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11、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12、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13、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14、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15、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16、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17、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18、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并计谋,为不可测。
  19、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20、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21、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22、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23、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24、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25、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26、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27、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28、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29、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30、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31、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32、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33、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
  34、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35、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罢了。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36、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37、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38、凡为客之道:深刻则专,主人不克。
  39、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
  40、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41、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42、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43、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44、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45、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46、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萁、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47、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48、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49、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50、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51、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