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名人学习故事之四:歌德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名声大噪。
一、歌德的成长经历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位于现在的黑森州)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曾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也曾短时期当过律师。他年轻时曾经梦想成为著名画家,在绘画的同时他也开始了文学创作。但是在他看到意大利著名画家的作品时,他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与那些大师相提并论,于是开始专注于文学创作。1775--1786年他为改良现实社会,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但一事无成。1786年6月他前往意大利,专心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1788年回到魏玛后任剧院监督。
歌德是德国狂飙运动的主将。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在诗歌、戏剧、散文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的雏形《原<浮士德>》,此外还写了许多抒情诗和评论文章。其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是德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历史剧。葛兹原是16世纪德国的一个没落骑士,他曾一度参加农民起义,后来背叛了农民。葛兹作为一个骑士、作为一个垂死阶级的代表,起来反对现存制度的行动,是骑士阶级对皇帝和封建领主的悲剧性的对抗。但是,在歌德的笔下,葛兹被写成一个反对封建暴政、争取自由和统一的英雄,他深切的同情人民的苦难,斥责争取权利、祸国殃民的诸侯,因而受到人民的爱戴。剧中对于当时黑暗社会的谴责,对于自由和统一的热烈向往,对于个人反抗的英雄的歌颂,都表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在艺术上,剧中采用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方法。《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身市民的青年,他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但是,围绕他的社会却充满着等级的偏见和鄙陋的习气。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屈从的市民,趋势傲慢的贵族使他和周围的现实不断发生冲突,他自己又陷入毫无希望的爱情之中,最后走上了自杀的道路。维特与社会的冲突
,
具有反封建的意义,通过维特的悲剧,小说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的现实,表达了觉醒的德国青年一代的革命情绪,因此,它一发表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形成了一阵维特热,而且很快就流传到欧洲各国,成为第一部发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各国文学作品。其诗剧《普罗米修斯》是歌德取材于古代希腊神话的一部诗剧,剧本虽然没有写完,但流传下来的片段已表达出歌德年轻时代的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剧中的普罗米修斯否认宙斯的权利,反对宙斯的专横跋扈,并且要创造和他一样蔑视宙斯的新的人类。维特身上所缺乏的那种坚韧的性格,在这个神话人物身上得到了体现。
歌德在魏玛市的最初十年,歌德埋头事务,很少创作。到意大利后,他陆续完成了早已开始的一些作品,写出了《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和《哀格蒙特》等作品,也写了《塔索》和《浮士德》部分章节。其剧本《哀格蒙特》取材于16世纪尼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的斗争历史。哀格蒙特在历史上是一个动摇不定的贵族反对派,歌德把他写成一个为民族的自由和统一而斗争的、受到人民爱戴的英雄。但是他缺乏积极的行动,主张采取温和的手段,最后被处死。剧中仍然保留着狂飙突进运动的革命情绪,但人物的反抗精神已经降低。
歌德晚年的创作极其丰富
,重要的如自传性作品《诗与真》、《意大利游记》、长篇小说《亲和力》和《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抒情诗集《西方和东方的合集》,逝世前不久,又完成了《浮士德》第二部。这些作品表现了歌德重视实践、肯定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思想,说明他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比前一时期有所增长。《浮士德》第二部的完成尤其突出的表现了歌德晚年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新发展。
1832年3月22日,歌德病逝。他的临终遗言是:"给我更多的灯吧。",这体现了他作为大文豪的乐观精神。歌德是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歌德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也卓有成就,有所发明和发现。他是公认的世界文学巨匠之一,恩格斯称他为"最伟大的德国人",是文学领域里"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二、歌德的读书方法
第一,歌德认为知识和真理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不懈追求而去获得。他认为真理是应该通过学习、思考、探索和辛勤的劳动而去获得,如果上帝恩赐,唾手可得,那就没有多大意义。
第二,歌德主张对每一门学科都要专心去学,尽量学好它。当时德国的一般学校里课程安排很多,有些设置不一定合理,歌德对此很有自己的看法,他提出了自己的学习主张: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去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第三,歌德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够,还需要实践和运用。歌德不仅博览群书,谙熟音乐、绘画、雕塑等各门艺术,而且一向注意运用,关注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地结合。他曾说:"理论本身对它自己是没有用处的,但它却使我们相信各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他又说:"因为我们对自己学习过的东西,归根到底,只有能在实践中运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实践和运用不仅能加强记忆,而且也能增强我们的判断能力。
第四,歌德主张向古代的经典学习。歌德早年曾与席勒等人在文学上发动"狂飙运动",为德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但是他还是希望人们要向古代的经典作家学习,并不因自己开启浪漫主义风气而抛弃古代经典。在谈到当时德国戏剧时,他说:"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同辈人和竞争对手,而是古代的伟大人物。他们的作品从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得到一致的评价和尊敬。一个资禀直正高超的人就应感觉到这种和古代伟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认识这种需要正是资禀高超的标志。让我们学习莫里哀,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但是首先要学习古希腊人,永远学习希腊人。"
总之,歌德是个好学不倦的人。正由于他的勤奋读书和刻苦探索,以及他人格的伟大,才使他集文学创作与科学研究于一身,成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三、歌德的励志名言
任何人都不笨但如果你不利用你的大脑你会发觉你很笨!
谁是最幸福的人?乃是能感到他人的功绩、视他人之乐如自己之乐的人。
最大的幸福在于我们的缺点得到纠正,我们的错误得到补救。
能把自己生命的终点和起点联结起来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在蠢人感到人生困难的时候,贤人看起来容易;而当蠢人感到容易的时候,贤者就感到困难。
人生一世不就是为了化短暂的事物为永久的吗?要做到这一步,就须懂得如何珍视这短暂和永久。
虽然人人都企求得很多,但所需要的却是微乎其微。因为人生是短暂的,人的命运是有限的。
凡不是就着泪水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之味的人。
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生活也好,自由也好,都要天天去赢取,这才有资格去享有它。
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而奋斗。
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
对别人述说自己,这是一种天性;因此,认真对待别人向你述说他自己的事,这是一种教养。
真正的志同道合者不可能长久地争吵;他们总会重新言好的。
只要你告诉我,你交的是些什么样的人,我就能说出,你是什么人。
友谊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得到保持。
知道危险而不说的人,是敌人。
人应该有爱好真理,一见真理就采纳它那样的心灵。
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
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
对真理的热爱就体现在:知道怎样去发现和珍惜每一件事物的好处。
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地宣传,并且不是个别的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宣传。
关键在于要有一颗爱真理的心灵,随时随地地碰见真理,就把它吸收进来。
把前人获得的零星的真理找出来进一步加以发展,就是当之无愧理应受到奖赏的功劳。
聪明的年轻人以为,如果承认已经被别人承认过的真理,就会使自己丧失独创性,这是极大的错误。
真理是一只火炬,而且是一支极大的火炬,所以当我们怀着生怕被它烧着的恐惧心情企图从它旁边走过去的时候,连眼睛也难以睁开。
看出错误比发现真理要容易得多;因为谬误是在明处,也是可以克服的;而真理则藏在深处,并且不是任何人都能发现它。
谁接受纯粹的经验并且按照它去行动,谁就有足够的真理。
知识的历史犹如一只伟大的复音曲,在这只曲子里依依次响起各民族的声音。
世界上有许多既美好又出类拔萃的事物,可是他们却各不相依
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倚赖兄弟和好友,借交游的扶助,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赖自己。
我的遗产多么壮丽、广阔、辽远!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亩是时间。
把时间用得节省些,我很可能把最珍贵的金刚石拿到手。
今天做不成的,明天也不会做好。一天也不能虚度,要下决心把可能的事情,一把抓住而紧紧抱住,有决心就不会任其逃去,而且必然要贯彻实行。
一个钟头有六十分钟,一天就超过了一千分钟。明白这个道理后,就知道人可作出多少贡献。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世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正当利用时间!你要理解什么,不要舍近求远。
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
要做一番伟大的事业,总得在青年时代开始。
事业最要紧,名誉是空言。
一个人无论往哪里走,无论从事什么事业,他终将回到本性指给的路上。
事业是一切,名号只是虚声
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
你若要为你的意义而欢喜,就必须给这个世界以意义。
凡是自强不息者,最终都会成功。
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的天梯。
就科学来讲,把前人获得的零星的真理找出来进一步加以发展,就是当之无愧理应受到奖赏的功劳。
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家的天梯。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一杰出的哲学家说,建筑是冻结了音乐,许多人对他的这个说法摇头,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相信没有比这个巧妙的思想换一种说法更好了,那就是把建筑叫做无言的音乐。
谁有用脑子去思考,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
当一个伟大的思想作为一种福音降临这个世界时,它对于受陈规陋习羁绊的大众会成为一种冒犯,而在那些读书不少但学识不深的人看来,却是一桩蠢事。
并非语言本身有多么正确,有力,或者优美,而在于它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的力量。
我们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
异端是生活的诗歌,因此有异端思想是无伤于一个诗人的。
我们比较容易承认行为上的错误、过失和缺点,而对于思想上的错误、过失和缺点则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