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永明星空
永明星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854
  • 关注人气:13,3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感悟】 高效课堂教学的哲学思考:深入浅出

(2013-11-22 07:10:00)
标签:

高效课堂教学的哲学思

教育

【教育感悟】 <wbr>高效课堂教学的哲学思考:深入浅出

高效课堂教学的哲学思考:深入浅出

  高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是教师教育哲学的问题。教学生什么?如何教学生什么?教学生如何学什么?这是高效课堂教学的根本问题。老师讲课的教学内容不管怎样深刻,老师解读必须浅显易懂,使学生爱听爱读爱思、易懂,因此,深入浅出才是衡量高效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标志。
  一、厚积薄发呈现老师的魅力和风采
  具备厚积薄发的老师才能呈现出高有效课堂的深入浅出的教学。厚积薄发是指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从字面上理解: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则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古人原语是“君子厚积而薄发”,意思就是有心眼的圣人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而成就事业的。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说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里的“博观”,应当包含这样两重意思:一是读万卷书,从别人的实践经验中取得知识;一是行万里路,从亲身的实践中取得直接经验。这里的“约取”,不单指少取,主要是指慎取、精取,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谓“取”,就是对书中所言之事、所论之理、所抒之情的认可和接受。“取”不贵其多,而贵其精,应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约取”,是将“博观”得来的知识和经验加以消化,有所取舍和选择,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如果说博览群书重要,那么慎取、精取则更重要,经过无数次的“博观而约取”,才能做到“厚积”。而“厚积薄发”,也就是说,一个做学问的人积累的东西要厚实,而写出来的东西要少而精,这样才能取得高质量的成果,并显出做学问的功力和根底。从一定意义上揭示了做学问的道理。我们的教师,要想有高效课堂教学就要沉得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只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常言说得好,干然后知难,研然后知少,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能力到用时方恨少,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拓展以及工作难度的不断增加,一个紧迫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那就是自己的学识已跟不上教学工作的需要。只有尽可能地加强自我学习,通过不断地走进知识、走进素质、走进能力来提升自己、发展自己。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是我们每个老师面对教学工作面对生存需要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及素养,提高自己对教学工作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思考和挖掘教学工作中的价值,把自己内在的潜意识的优势挖掘出来,结合自己外部优势:学历、能力、经历,然后,凝聚成一个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用这个核心竞争力,在教师职业上打拼、奋斗、向上、发展。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定期有所突破;清晰了自身的才干和优势,就明确的教师职业发展目标,有了高瞻远瞩、明察秋毫的眼光,坚忍不拔、锐意进取的行动,能经受得挫折迎接挑战,在不断地摸索、反思中逐渐前进、完善的,才能真正胜任工作,接受更大的挑战,通过自己的努力上到更高的台阶,自由的遨游在天地之间,去追求事业成功、宏图大展的梦想。这样沿着职业工作发展的一条主线,积极准备,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技能储备、人脉储备,使教师职业金字塔的基底厚实,职业发展厚积薄发,健康向上。
  厚积薄发呈现老师的魅力和风采。俄国文学家赫尔岑曾说过:“在科学上, 除了汗流满面是没有其它获致方法的; 热情也罢, 幻想也罢,以整个身心渴望也罢,都不能代替劳动。”因此要改变自己,只能多学习、多实战、练内功、求实干,也就是厚积薄发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呢?首先要给自己创造一个平和的心境。有了平和心境,才能在拿得起放得下中不断砥励自己,才能在稍安勿躁中冲破逆境的重围,从容而自信地面对教学,面对学生,面对未来。其次要有足够的耐心。这样才能在自我拓展过程中学会如何在变化中等待,在等待中变化,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并适时地寻找和把握每一个最佳契机,把自己的能量在可操作的教学平台中厚积而薄发。再次要有经得住坎坷,有度过危机的心理准备。希腊船王曾说过的一句话:“若是有朝一日我一贫如洗,我惟一东山再起的办法就是到一家富人聚会的餐厅做服务小生。”一个船王尚且有这等厚积薄发的处世理念,我们大家呢?
  二、讲究实效展现老师的能力和素质
  讲究实效方能深入浅出。生活中我们还能时常见到这样的情形:同一件事,同一个人,有的人一谈就通,有的人却一谈就崩。同样一个道理,有的人讲出来使人心悦诚服、茅塞顿开,有的人却越讲越使人感到费解、乏味,课堂教学同样如此。课堂老师讲课是一门综合艺术,一名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好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知识积累的结果,不是单纯口才好。戏剧界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师有了深厚的理论水平和广博的知识储备,在讲课时就能够旁征博引,对各种理论信手拈来,结合现实问题运用自如,而非照本宣科,死盯教科书。衡量一个教师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往往不在于是否言必专业术语、深奥理论,而在于能否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将复杂的问题讲清楚。教师不用特别高的姿态、特别高深的语言跟学生交流,将知识讲得特别浅显,通过地道的汉语表述方式,熟悉的典故和容易理解的案例,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聚精会神,生怕漏掉什么,能把复杂的概念讲清楚,让学生一听就懂,这就是深入浅出。
  课堂老师讲出魅力来,自从源头来。魅力哪儿来?魅力从高尚的师心来;魅力从厚实的师才来,魅力从精湛的师艺来。所为师心,课堂教师要有一颗高尚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道德心,对学生有一种严慈之爱,尽心尽力尽责搞教学,讲台是教师展示人格魅力的舞台,课堂是教师思想、品德、学识外化的过程。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但是知识,还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包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激情,还有务实的作风,科学的方法,创新的精神。教师的风度、仪表等等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敬业精神与奉献精神对学生影响最大。教师热情满腔,学生就能春风荡漾;所为师才,教师的学问要高深,专业和相邻的知识烂熟于心,高屋建瓴,游刃有余,底蕴深厚。教师只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的知识,只有真才实学才能令学生信服,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才能驾驭本学科发展的脉络与前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所为师艺,教师的传授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的教学艺术素质和突出重点,破解难点,起承转合等等教学艺术技巧,教师只有对教书育人高度负责,教学积极投入,合理而严格地要求学生,讲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的教育艺术精湛,都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很有魅力。高尚的师心、深厚的师才、精湛的师艺,教师就能在课堂上始终在起主导作用,驾驭着课堂。
  怎样让课堂出高有效来,就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情况,恰到好处地讲究实效,深入浅出具体注意以下几点:其一、知识内容不要讲空了,讲远了,讲旧了,讲死了。其二、教学内容口中小一点。切入点准一点,从兴奋点、困惑点入手。其三、贴近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不无的放矢,不大而划之。其四、教学案例多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说明、证明,可感可触,可亲可信。其五、听进去,听明白,耳目一新:新知识,新信息,新事实。
  三、深入浅出促进学生的兴趣和活力
  何谓高效课堂?可用七个字加以衡量:真、实、新、活、情、特、效。第一真:真实、真诚、真为。真实即教师要尊重事实、讲究实际;真诚即用“心”去上课,用真诚感染自己的学生;真为即教师要真正的关注学生,做到因班施教、因材施教。第二实:教学目标实、教学内容实、方法手段实、学习指导实。第三新:观念新、设计新、评价新。第四活:问题提出活以激起学生兴趣和思考;学生活动活以使学生主动参与且积极探究;教师调控活以使课堂动静结合,活而不乱。第五情:教学激情,教师教学要有感染力;教材情感,教师对教材的体悟要深刻;人情即教师要有亲合力。第六特:鲜明的教学特长及特色。第七效:教学效果及效率要高。实现高效课堂,在理解了七要素的内涵后,还应把握“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易错、易漏的知识讲;重难点讲;有扩展性内容的知识讲。三不讲:学生会的知识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不讲。
  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的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更多的学生在教学中成为素质教育的受益者,这已经成为新时代赋予我们老师的崇高使命。也就是说高有效的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更关注学生体魄的健壮、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特别注重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形成一个完整、协调、互相联系的整体,使教学目标价值的实现统一于同一教学过程中,从而充分实现教学的基本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说,高有效的课堂教学,老师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要体现自己的研究创造、深入浅出,包括:“有效的提问”、“有效的合作、交流”、“有效的例题”、“有效的思维训练”、“有效的归纳”、“有效的评价”等。教学实践表明,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所谓教学的有效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真正理解并有助于其智慧发展的知识,是能提高学生有效知识的知识。教学有效性的法则就是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如果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为零,则教学效果也为零,此时,教学内容不论如何正确、科学,都属于无效教学。
  深入浅出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活力。要想深入浅出,老师必须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本学科知识体系。“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锅里有碗里才有”,这是教育共识!教师只有明确所教的年级与学生的承上启下相关知识的链接点,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切入点、核心点、难易点,才能高效地调控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宽度,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不游离于新课标之外,才能使整个课堂充满简明灵动,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在深入简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真知识、真技能。要想深入浅出,老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因为尊重学生是教师实施高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启迪学生智慧、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只有尊重学生,我们教师才能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才能促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敢说、敢做。特别是对那些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我们更要百般呵护、鼓励、引导,绝不能滥用“否定”来伤害他们的脆弱自尊心。要知道受伤的“自尊心”往往难以“修补”。为此,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爱心,学会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濡染学生。这样,我们才能为高效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要想深入浅出,老师必须要有鲜活、灵动的教法。我们知道传统课堂教学,老师讲授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很容易产生视听倦怠。为了改变这种低效现状,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研究鲜活、灵动的教法;要想深入浅出,老师必须富有饱满的工作激情。我们知道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一个铿锵有力的造型、一句幽默的调侃、一句抑扬顿挫的话,都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聚焦课堂,有利于高效教学的实施;要想深入浅出,老师必须优化训练题目。老师必须多做一些典型的题目,学会在题海中提炼精品题目,学会在题海中改造精品题目,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整体答题的能力,让更多的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让更多的学生找到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活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