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感悟】教育要让学生信服自己

标签:
让学生信服自己教育 |
教育要让学生信服自己
信服,是相信并佩服的意思。信服、信任、与信仰是有区别。信服和信任都是指相信某人或某几人,信服是经过信服之人严密推理、分析后,被信服者才理智地信服。例如《后汉书·孔融传》:“达贤士,多所奬进,知而未言,以为己过,故海内英俊皆信服之。”宋曾巩《广德湖记》:“张侯
计工赋材,择民之为人信服有知计者,使督役,而自主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分析得头头是道,令人信服,使他的眼睛把扑朔迷离的现象看得清清楚楚了。”信任是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的相信,而信仰是对终极理想状态的精神追求,它不仅包含着信仰者的理智选择,而且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这种理智与情感不是暂时的,而是永久性。它不仅强调个人终极意义的价值追求,而且强调一个社会对它终极意义的追求。
教育就是要想给学生帮助和信心,首先要让学生相信教育,才能把心交给教育,接受教育的帮助。一个真正让学生信服、佩服、折服、心服口服的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才可能很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
一、基准是有让学生信服的领导
作为教育系统的领导要有一定的管理水平、经验,遇事能很快的解决,就算当时解决不了也要有个妥善的交代,稍事处理,不能让师生信服的领导,要么是师生对他有偏见也或许领导真的不怎么样。教育部门的管理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但是最根本最核心的东西还是人的管理。世界著名企业GE公司前任CEO韦尔奇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哪一天把人的事情搞糟了,那我们就完了。教育更是这样,当今时代,师生对某个教育部门的依存度越来越低,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更加人性化。资料表明,导致师生流失的主要因素中,与上级教育部门及领导的关系已上升到第二位了。
可见,教育管理者对教育人的管理能力已经上升到十分重要的程度,教育管理者必须有效地管理师生,激发其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师生对教育的忠诚度,关链在于有令人信服的教育管理者。其一,充分信任师生。信任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没有信任,就不可能存在有效的沟通,没有良好的沟通,就无法委派和承担工作,最后也就达成不了良好的业绩。教育部门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罪上级教育部门的指政策方针,领导的不信任,在师生的眼里就是对教育的不信任,在一个不信任的环境里,师生很难找到归属感,就谈不上对教育事业产生忠诚。对师生的信任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勉强做出来的,因为对师生是否信任,是师生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各种具体的事件感觉和判断出来的,领导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无不体现出对师生的信任与否。所以对师生的信任的基础是真诚,真诚是做人的起码操守。只要各级领导充分信任师生,营造一个信任的团队氛围,并通过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去约束师生,我们就可能取信于人,获得师生的拥护。己所欲,施于人,给予师生充分的信任。其二,重视人事决策的敏感性。在一个教育系统里,有许多东西是敏感的,需要有保密意识,除了薪酬以外,人事决策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为他关系到师生的职业发展问题,也是一个组织中责、权、利的重新分配,这些都是师生作为个体最为关注的东西,因此在人事决策处理当中必须特别谨慎。在一个教育部门里,经常遇到的情况是,一个人事决策还在酝酿之中,而下面就传开了,并且互相打听,少则引起师生思想混乱,多则影响相关人员的工作士气。因此,在人事敏感的决策中,要坚持尽量缩小知晓的范围,不该知道的人不要知道;要坚持人事决策的正确程序,做教育系统规定的自己份内的事情;要坚持没有最后决定不向无关的人透漏人事决策信息,以免产生小道消息。一旦决定就立即执行,不要留有产生不确定因素的时间和空间。实际上,对人事决策的敏感性不只是老师资源调动的事情,因为各级领导也首先是人力资源管理者,所以各级领导都应该树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对敏感的人事问题做好保密工作。其三、树立基层单位不好是上级的责任意识。教育部门不单是使用师生,还承担着培养师生的责任,作为教育部门的直线主管,是基层单位的最好最直接的培训师。我们经常听到领导抱怨师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个师生不行,那个师生也不行。遇到这种时候,首先要反省的是领导主管自己,有意识培养师生了吗?有能力培养师生吗?是否有与基层单位师生做绩效检讨计划?是否做到令人感动地帮助基层单位师生了?如果没有,那么领导的责任还没有尽到。
对于师生的工作指导,不是千篇一律的,需要根据不同的人,实行权变的管理方式。根据师生的不同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工作指导方式:对于能力很低,教学意愿强的师生,适合采取指挥型的工作方式,不折不扣的照做上司的指令去做,对于师生来讲是学习和提升师生的教学能力的过程;对于有一些能力,但是还不够,教学意愿又低的师生,适宜采用教练型的指导方式,就像运动教练员一样,既要手把手的教师生,也要关心师生的思想状况,调整师生心态,激励师生的士气;对于能力高,教学意愿不稳定的师生,适合采取支持型的工作指导方式,多听听师生的想法和建议,在工作表现好的时候给予肯定和赞美,在思想情绪波动的时候给予必要的辅导;而对于能力很高,教学意愿强的师生,适合采取授权型的管理方式,这种师生是最成熟的师生,自律性和成就动机都比较强,你只需要告诉他们教学的结果,放手让他们去干,做好过程的跟进和最后的教学评估工作,就能达成自己的教学目标。
二、保障是有让学生信服的老师
老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想让学生充分的尊敬你,想让自己的话在学生心目中一言九鼎,就必须让学生信服你。关键在于老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底蕴。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学生都会问一些“幼稚的”或“深奥的”问题,如果你嗤之以鼻或不能娓娓道来,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都会大打折扣。也许屈于你的威严,他们会怕你,但绝不会服你。如果你能耐心讲解,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难以理解的问题形象化,从古至今,讲得头头是道,相信学生肯定会无比地佩服你、信服你。关键在于老师要言而有信。在教学中,老师往往会有一些奖励性或惩罚性的话语:如“某某同学的作文写得特别好,抽时间我们一起品评一下。”“某某同学的作业没有按要求完成,下课到老师办公室。”等,结果因特殊情况没有及时品评或学生到老师办公室时,老师恰巧不在,等。诸如此类的情况,时间久了,老师的话在学生心中不再那么重要了,老师的高大形象也会逐渐减弱,更谈不上学生对你的信服程度了。所以,老师不要轻易承诺,承诺过的话就一定要言而有信,做到事无巨细,才能巩固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要让学生信服,老师需要练好内功。老师用脑去思考教育,用心去品味学生,用情去感化孩子,这样自然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信服乃至佩服,一个真正让孩子信服、佩服、折服、心服口服的教育者,才可能很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其一,用脑去思考教育。用脑,即用思想、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是区别合格老师与教书匠的一个重要标准。按理说,今天的教师都有相当的学历,如果仅仅是传授知识,每位老师都能够胜任。但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内容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无论多么优秀的老师,如果在教育观念、教育手段等方面以不变应万变,结果不是误人子弟,就是被自己的教育对象炒了鱿鱼。因为教育形势的发展是不允许它的执行者观念滞后的。作为一名专职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既然担负着塑造人类灵魂的崇高责任,就应该有与时俱进的、正确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而要想不让自己的教育思想老化、教育观念过时、教育手段落伍,最有效的办法和最佳途径,就是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对于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来说,必须身先士卒,最起码要让学习伴随自己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老师应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应是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者,教师应是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者和主动建构者。孔子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诲人者必须以自己的努力学习为前提,否则何来教诲别人的资格?其二,用心去品味学生。用心,即心中有学生。老师要用心去观察学生,用心去理解学生。既然从事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把心真正用在学生身上,尤其是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实际上老师的心学生是看得见的:你对学生的真心,学生迟早会接受并回报;你对学生耐心,学生迟早会被感化;你在学生面前虚心,学生会更加敬重你。反之,你对学生不关心,学生会疏远你;你对学生不真心,学生会鄙视你。总之,老师真正用在学生身上的一片赤诚之心,学生是懂得的、理解的、珍惜的,不过这种懂得、理解和珍惜有个迟与早的时间差罢了。心中有学生就是不仅仅把学生单纯地看作一个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而是把他们当成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欲望,与老师平等的人。虽然他们还未成年,思想还不成熟,感情还很稚嫩,性格还不稳定,欲望还很虚幻,恰恰因为这样,才需老师和家长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如果站在孩子们的“心”外,一味凭主观臆想而评头品足,指手画脚,甚至妄下结论,只会招致他们的逆反、沉默和对抗。我还发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差距越大,老师想达到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差。所以老师必须要用用心去倾听,去观察,去理解学生。心中有学生,这是一种境界,需要为师者努力去追求。其三,用情去感化学生。用情,即用老师爱学生的一片真情,去调动、发掘和影响学生可能被隐藏着的情商。用老师的爱心换学生的真情,让师生间的情缘成为打开孩子心扉的催化剂,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要想成为一个学生喜欢、信服的好老师,情感因素是最重要的。
三、关键是要让学生信服自己
山东菏泽第一中学郭红梅老师著作出版的《让学生信服自己》,确是一本好书,阅读后受益匪浅。他如同一位知心、忠诚的朋友,时刻的激励着自己,鞭策着自己,提升着自己。工作之余,品读一本好书是一种最美好、最温馨的休息方式。书中告诫我们:做老师的凭什么让学生对你亲近有加?凭什么让学生信你所传之“道”?怎样才能收服每一个或善感、或叛逆,或懵懂莽撞、或桀骜不驯的学生的心?怎样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佩服、信服、折服、心服口服?书中涉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案例,都是作者从师八年的亲身经历。作者试图把这本书做成一线老师的实用手册,随意翻开每一页,都能直入主题,寻找到自己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单纯在分享一个人的心情故事。书中的教育案例和方法的呈现没有孰轻孰重,每个细节都像一粒珍珠,构成了教育的淳美境界。
课堂——让学生爱上你的才。学生是不是真正的喜欢你,佩服你,最有价值的还是要体现课堂上你的表现。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老师接触时间最多的地方。特别是第一节课,如果我们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用丰富的表情和自信的眼神吸引住学生;得体的幽默让孩子笑起来;充满爱意的一次抚摸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使他们注意力集中;那么。你就成功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意以下这些方面的提高和准备:个人专业功底、语言表达、教学技巧、教学方法、设问与解答、例题例句选择,甚至板书设计与教态等,都可以让你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英雄。
管理——让学生爱上你的智。如何管理好学生,需要我们自己去学习、去积累、去发现。但有几点是可以给大家参考和尝试的:比如,(1)要学会宽容学生----不要一遇到学生犯错误就坚决镇压;(2)要让学生永远觉得自己是好人,是有希望的学生----不要打击,多鼓励(3)批评学生时要注意时间、场合、语言、眼神,给学生留下改正的机会;有时候其实就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张纸条、一次抚摩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4)学会幽默,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老师讲的故事。学生会终生不忘。忘不了故事,就忘不了你这位老师。讲故事特别能让调皮的学生亲近你。
教育如果都能赏识自己的每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欣赏每个学生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吧,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奇迹将一定会发生在教育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