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感悟】千万不要给高考生施加压力

(2013-04-16 12:00:00)
标签:

高考生压力

教育

【教育感悟】千万不要给高考生施加压力

千万不要给高考生施加压力

  我曾在去年撰写《话说高考》博文中的这样写,不管是哪一年,那一届毕业的,莘莘学子们都要面临着高考这一人生重大的抉择。十二载寒窗,几多辛苦,几多磨练,家长的期待,师长的鼓励,个人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就在此一搏。今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当莘莘学子们轻松舒完一口气的同时,高考是否中榜只待一个结果!高考,作为中国教育选拔中的最重要的一个考量标准。高考,从小的层面讲,涉及到一个个学生的前途命运,牵引着千千万万的家庭关注;从大的层面讲,涉及到国家是否真正选拔到合格的人才,因此,公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要呼吁的全社会都来关注高考!关注公平!千万不要给高考生施加压力!
  教育评论专家姚树洁老师指出,高考存在许多问题,高考甚至变成了摧残许多小孩和家庭的战场。由于体制缺乏诚信,由于腐败的土壤肥沃,大家还必须走高考的独木桥。高考还是弱势群体能够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谁叫我们的国家还贫困?谁叫我们的人民还贫困?人民的贫困,是真的没有钱,没有好的就业门路,高考是唯一能够让下一代人摆脱贫困的希望。国家的贫困,不是真的没有钱,而是除了高考,没有其它更好的,更加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体系。“贫穷”使高考失去了人性,对极少数有钱的人来说,钱已经成为一种符号。由于高考的种种弊端,以及国内高校的腐败,使高等教育,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真正有钱的人家,早在N年前就开始把孩子往外国送,到英美发达国家,甚至到斯里兰卡这样的落后国家都愿意。
  教育专家武雪民老师《破译中国“高考不公平”之密码》一文将密码公布于众,值得解读。密码一,就是重点大学的校长,应该向两会提出全国一张考卷,“重点大学”高考招生指标按照各省实际参加考生的人数分配!假如北京大学每年有2000个招生名额,除了一部分自主招生用外,其他招生名额应该将这些向各省分配。这是什么招生?这就是人民满意的招生!这就是实现北大周校长所说的“北大是全国人民的北大。我也有一个梦想:让凡是想做北大学生的人,都能成为北大的学生”招生!密码二,就是在教育的公平问题上,我们教育体制要是真正促进教育公平的话,就是“教育资源相对先进的地区”,更应该向“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地区”倾斜!也就是说教育的“倾”,只有对于“我们的老革命根据地、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方面“斜”,才能真正促进“教育的公平”。 密码三,就是没有择校生!在哪里上学,就在哪里参加中考考试;在哪里上学,就在哪里参加高考考试;考试全国一盘棋,不分文理科,一个高校一个分数线,且有自主招生权!密码四,就是“教育资源相对先进的地区”,更应该向“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地区”倾斜!真正的教育公平化,就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真正解决教育公平化问题;就能够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如此倾斜,我们的教育,我们中国的高考,还会出现“高考天问”吗?还会出现“高考移民”吗?还会出现“高考异地”这些不公平的“方案”吗?
  教育评论专家李玉柱老师在去年的博文中指出,纵观今年高考,考场严然是谍战剧中的总统府邸,进入考场那是一个字叫“严”:“广东今年首次明确,禁止考生随身携带不透明水杯和笔袋;江苏则规定考生不能带手表和金属物品进入考场;上海将高考试卷的交接、分发全过程进行360度无死角监控,相关录像每隔6小时回放一次;湖北只准考生带身份证和准考证进入考场,其余文具统一配发,进入考场,还要被360o广角摄像机实时监控并录像……如此考试,视考生如大敌。气氛之严肃,不啻于谍战剧中刺杀总统现场,让考生心情紧张,唯恐哪颗钮扣不慎被视为作弊的“武器”。……各地各部门从严治考严防作弊,900万学子今迎“史上最严”高考。考生只准带身份证和准考证进入考场,其余文具统一配发,被考生戏称为“裸考”。诚然,为保证高考的公正、公平,“严防、严惩作弊行为”那是须的,采取适当措施那是必要的。但是这紧张的考试气氛会让我们的教育以诚为本,让我们的孩子用诚考试,营造宽松和谐的考试氛围,让学生如平日一样,心平气和地考试,才会发挥出真实的水平,考出更好的成绩?愿今年的“史上最严”高考,成为真正的历史!
  央视名嘴白岩松在郑州大学做演讲时,曾经说过:中国高考有万千毛病,但却是目前最公平的一种方式。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有多少贫寒子弟,就是通过高考而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也通过高考,才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作者认为,这段话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每当到高考期间无论走到哪里老师、学生、家长谈得最多的话题当数高考了!整个社会对高考的投入与关注,一年比一年更胜。成绩一出来,老师们关注学生们的成绩看看付出诸多努力换来的是否是累累硕果,参加高考的学生们无疑也对三年奋斗的最终结果翘首以待,家长们就更不用说了应该比老师、学生们都急,也许夜以继日地盼着自己的孩子能在高考中胜出读个名牌大学以后有好的前途!尤其分数线划定后,家长们反复斟酌、多方咨询恨不得开个家族大会讨论一下孩子到底该报哪所学校,其慎重程度可不一般!各方人士有这样的反应属人之常情,人各有所虑虑自己该虑的事无可厚非,我要说的是这个虑要适度,不能太过虑了,任何事过犹不及。
  我在这里强烈呼吁的全社会都来关注高考!关注公平!千万不要给高考生施加压力!原因在于,其一、对老师而言,学生的学习状况基本定局,学生的成绩分数在正常发挥下已成定格,你喜也好忧也罢,都无法改变了!教育主管部门以升学率来考核学校,学校以升学率来考核老师,老师们有很大的压力,从事教育这一行业从很大程度来讲是个良心活,只要自己尽心尽力就无怨无悔!老师只是个常人,希望每个学生考好仅仅是个美好的愿望,当愿望没有完全实现不要过分自责,与其在乎奋斗的结果不如享受奋斗的过程!其二、对学生而言,考得好当然皆大欢喜,万一因种种原因没能如愿也不要太过计较,名牌大学人人想上但不是人人能上,既然如此考了个什么大学就安心地去上,以后的成败和你上什么样的大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关键要看自己的发展!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可能从此告别了校园,这也没什么可遗憾的,社会是最好的大学,你会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历练,以后的人生路也会走得很完美!所以说到底,上了好的大学并不意味着你得到了一切,上了差的大学或者不上大学也不能说明你比别人逊色!心态要好,有的学生高考一考罢就急着跳楼、做一些别的傻事,值得吗?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能有什么作为?而且现在的社会人人都清楚大学毕业后工作还是自己找,不像以前一样上了大学就有了“铁饭碗”从此“鲤鱼跳农门”前途无量,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再一味地追求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有必要吗?其三、对家长而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共同的心愿,把孩子从一个小小的婴儿养大成人,其间的艰辛只有做了父母才能体会到。面对孩子的成绩,考好了要大加表扬,帮孩子选择合适的大学;没考好千万别指责孩子,该做的事就是帮孩子出谋划策,在读书和就业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为孩子以后的人生路作好铺垫。毕竟一次高考决定不了孩子的未来,家长们不要觉得孩子没考好是一件很丢脸面的事,要知道孩子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面对高考成绩,老师、学生、家长都需要看得开一些、看得淡一些!分数不能决定命运,学历也不等于能力,人生的路谁能笑到最后和今天的高考成绩以及明天的大学没有必然的联系!值得一提,虽然高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迁,它目前仍是最公平的考试制度。考生与父母都希望通过高考寻找的公平,就是公众对高考的永恒期待。虽然高考代表的应试制度存在着太多的问题,但必须承认,对于大部分贫寒学子来说,拒绝参加高考无异于固守贫困。高考寄托着学子的梦想,虽然这显得有些超载,但只要确保公平,高考就可变成“龙门”。值得注意,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公平正义当从细节抓起。对于高考,应从每一个考试环节抓起,所有相关机构都要对考场内外的所有现象睁大眼睛,并确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如何不给高考生施加压力,教育专家蓝守田老师《现在的问题应当是:怎样随高考指挥棒转?》一文指出,现在一提到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就有人将罪责全归咎于高考“指挥棒”,说什么“一张考卷定终身”,大有板倒这一“指挥棒”之势。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当然高考制度还有不断改革的必要,如考题是否不必那么多而杂,要有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也不要停留在检查学生平时学得怎么样的水平上,而要上升到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或创新精神上。从而使这一“指挥棒”发挥更好的作用。当前的高考题比较灵活,有的还似是学生从没遇到过的新题。那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予以适应,而不应该大搞题海战术,企图把以往和将要进行考试的所有高考题都圈入题海之中,无情的加重学生负担。高考的始终大多由学生动笔答题,可我们有些教师上课的始终却偏不要学生动笔,总是“满堂讲”、“满堂问”或“满堂讨论”,把大量的作业压在课外。这显然不是随高考“指挥棒”转,而是背道而驰。还有一个更好的见证:高考开始钟声敲响,学生就动手答题,结束钟声敲响,学生就得停止。如果我们平时的教学也能做到一切解决在课堂内,把钟声看成命令,把课外还给学生,课业还会形成负担吗?有很多学生在高考时,遇到有些题不能冷静思考分析,而考后听别人稍稍一提就能恍然大悟,后悔莫及。其实这也是平时教学造成的,如遇到问题往往是直问直答,过后再分析对的为什么对,错的为什么错——即只会反向“执果索因”,而不知如何“以因求果”——所以许多学生只会改错,而不知如何保证不错。可高考能让你改错吗?为什么不能改革平时的教学而来适应高考呢?更关键的是我们能否做到“平时如同考试”,即从非智力因素看,就是要求学生在平时的每节课的始终,都要高度集中精力,都要慎之又慎,都要紧张起来,要充分体现高效率;从智力因素看,平时教学的全过程都要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这种独立性达到某种程度时,就如同考试。如果做到了“平时如同考试”,自然就会达到“考试如同平时”。
  我在这里强烈呼吁的全社会都来关注高考!关注公平!千万不要给高考生施加压力!特别是辅导高考老师和高考生家长在考生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第一,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有些老师和家长为了照顾学生孩子长期不看电视,怕影响学生孩子,甚至不上班请假在家照顾孩子,把考生当成家庭的“中心学生孩子,其实对学生孩子本身来说这就是一种心理压力。这种无形的压力使考生更担心自己考不好的后果了。其实,功夫在平时,学生孩子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时候没有必要打乱。就算家长平时没有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也不要在最后阶段突然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反而会打乱孩子的学习生活规律,给孩子造成压力。当然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对那些至今仍不知努力学习的学生还是要增加一点压力。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是管出来的。在管理过程中地定要注意管理的方法。第二,不要唠叨。拒绝唠叨,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只要和孩子在一起,谈话就始终不离高考,时刻提醒孩子,要抓紧时间复习,其实,孩子的心理也非常紧张,越说孩子越紧张,越说孩子越烦躁。第三,不要违备孩子意愿送考。高考期间是否送考,应根据考生个人情况而定。有的孩子认为,家长不离左右陪着,自己底气可以更足些,紧张感也可消除不少。这时,家长便可陪送他参加考试。但有的考生独立性较强,家长跟着,反会让他感到压抑不适。这类孩子不必让他们一走出考场就见到自己的父母。孩子走出考场,见到的是自己的同学或老师,也许心里更踏实。总之,家长在决定是否送考时,应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甚至于送考人是谁,也应由孩子来“挑选”。第四,不要过分看重考试对个人前途的影响。不能片面认为考取大学就是唯一的出路,应把考试看成是学生成长正常程序,孩子上了好的大学,进入你期望的范围内当然更好。即使考不上也没什么。既要认识到高考是一种竞争,也不能过分强调竞争,更不能为考试下赌注,要给自己和孩子定一个合理的期望值,保持一颗平常心。,总之,高考一天天临近了,辅导高考老师和高考生家长一定要恰到好处的呵护和鼓励。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学生,最好的成绩应该是什么呢?最好的成绩单就是心理健康,快乐向上,终身学习!我们的教育只有走“教之道、德为先”才有希望。我们的教育只有走“成人必先立德,成才必先立志”才有希望。教育的对象只要有“快乐”高考、“淡化”分数的心态,“因性”发展,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孩子有发展的空间,有时间寻觅、寻找撬动地球的支点。我们要优化高考、完善高考;不要取消高考、不要神化高考,要“快乐”高考、“淡化”分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