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换位思考促家和 快乐过年万事兴

标签:
家和万事兴教育 |
家长常常盼望自己的孩子天天陪伴在身边,而真正愿望实现的时候,不要因为孩子不听话不学习,每天在外的时间超过在家里的时间,夜里不睡觉上网打手机发短信,白天不起床不吃饭等等而不开心不愉快,也不要因代沟隔阂而惆怅。不管怎样,一定会想尽办法来享受生活所赐予的一切,大家都要趁着这个假期,来弥补无论哪种代沟隔阂原因造成的裂痕,只要我们彼此间静心想想问题出在何处,换位思考,问心无愧,信任对方,心平气和,拿出的勇气来,拿出的诚意来,轻轻拭去那委屈心酸的泪水,静心拉回已经弄乱了的节奏,甩掉不属于幸福范畴的假人格与假尊严,那么父母与子女、长辈与小辈、同亊与战友没有什么代沟和隔阂不能解决和挽救。渴望春节过后,家家户户生活能有所改变,少一点代沟和隔阂,多一点温馨和快乐,面对现实、团结一心、共度难关以最新面貌迎接往后所有的日子。一句话就是换位思考促家和,快乐过年万事兴。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古代过“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蜡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把“蜡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年叫“春节”,因为春节一般都在“立春”前后。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
春节文化,历史悠久、流传经典、内涵丰富、意义重大。这一点和西方的圣诞节很相似。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团年”。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扫除污秽。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挂旗、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等仪式;正月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互相祝贺。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3天。春节——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春节传说、春节的风俗习惯、春节的食俗文化等等。春节传说有熬年守岁、万年创建历法说、贴春联和门神等等;春节的风俗习惯有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年画、守岁、、爆竹、拜年等等;春节的食俗有腌腊味、蒸年糕、、团圆夜等等。
春节文化的灵魂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观念来源于的哲学范畴,指的是主客合一和天人合德。儒家也强调“天人合一”
的宗教基础观念,指的是天(天地)为人和是兼爱意思,是把天地万物当作人的宗教观念的来源和落实人的宗教情感的对象,而非与人对立、由人类所征服的无理性的低级存在。因此,在人与自然问题上,人类必须学会的是如何在尊重“自然的尊严”的前提下来获得人类自身的尊严,如何在“天人相分”的同时找到人与自然的宗教的纽带。认识并认同儒家“天人合一”观念的这一宗教基础,才是自觉自愿消解人与自然对立的根本解决之道。“过年”的“年”在甲骨文中,写为上“禾”下“人”,是一个人头顶谷物的样子,此字周代才有。尧舜时称“年”为“载”,夏代称“岁”,商朝称“祀”。
“祀”的意思,就是四时已过,要奉祀神灵祖先了,过年的习俗便源于此。现在过年多被看作一种民俗,流传的也是一些民间传说。其实在古代,过年不仅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年中最神圣、最庄严的日子,当然也是民众最欢乐的日子。农耕传统,注定了中国人非常重视天、地、雨水,而这一切都要仰仗时序。春节是一年时序变化之始,从周代开始,关于春节就形成了一门复杂的学问,在《礼记》、《尚书》中都有记载。天人合一,是传统中国人的最高价值观,也是春节的灵魂所在。若没有这个理念,我们就很难理解春节民俗中的很多行为。中国人自古相信,只有在自然神的引领和关照下,人类才能获得有保障、有秩序的生活。所以一年之始,祭祀天地诸神、表达对天地的敬畏,便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活动。《礼记》记载,在立春前三天,天子便开始斋戒。立春之日,天子要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和大夫,到东郊举行迎春典礼,礼毕回朝,天子再对各级官员进行赏赐。正月第一辛日,天子要代表国家举行祭天之礼,来祈祷天下谷物丰收。亥日,天子要带领官员一起,去亲自耕种用来祭祀天帝用的农田,用来表达对天地的敬意。民众的生活资源,均来自山林河湖,所以正月,各地政府还要祭祀山林河湖。为了保护牲畜繁殖,规定祭祀的牲畜不能用雌的,这是国家礼仪。到了民间,也有很多做法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到宗祠祭祖是民间过年一个重要内容。除此之外,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除夕夜设天地桌接神,供奉天地诸神,都是春节的重要礼仪。像河南等地,还把初十当做石头的生日,这一天不能用任何磨、碾等石制工具,人们向石头焚香致敬,设供物祭祀石头。这可能是从石器时代保存下来的礼仪。总之,春节里无论国家还是民间,敬奉天地诸神和祖先的礼仪都是重要内容。这些礼仪表达了对天地和先祖的遵从与敬畏,也使人们在春节中体会到了一种神圣感。古人在正月还有很多禁忌,这些在《礼记》中也有记载。我们的先祖明白,对自然界的保护,其实是对人类自身的保护。比如正月禁止砍伐树木,不可捣毁鸟巢,不可杀害幼虫,以及未出生的或刚出生的动物与幼鸟,不可捕杀幼兽、掏取鸟蛋,不可聚集大批民众,不可建筑城郭。这些禁忌,体现的都是传统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意识。可惜的是,这样一些禁忌,很多已被我们遗忘。由于这份历史记忆的缺失,使我们已不大理解春节的真正含义了,从中感受到的神圣和欢乐,自然也比古人少了很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感受到春节的灵魂,在除旧布新、团贺喜庆的含义之外,还有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以及对先祖的追忆和缅怀。只有在与天地和谐共处的气氛中,人们从世间感受到的欢乐才更真切。在全球关注生态文明的今天,温习古人关于春节的礼仪,能让我们更深刻地感知到中国传统生活的优雅。在拥有了相应的文化心理后,我们对春节的感受也会变得丰富一些。“德不孤,必有临”!我们每个人都在平凡的生活中默默体味着生命的伟大,在复杂的社会里寻求心灵的简单与宁静。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世界、个人间的关系,大家都有了相对深刻的感受。或许许多人的思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甚而会感悟到我们不但为今人、后人考虑,也为前人去思想,在我们心中,世事中的往、来、古、今,都是一体,世间上的人、物、天、地,亦都为一体。我们觉解,人生于世间,不只为已、为人,还要为世界;不只为今生,还有为后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从古人过春节的礼仪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春节文化的灵魂,在团圆喜庆的含义之外,还有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对先祖的缅怀。在关注生态文明的今天,温习古人关于春节文化,能让我们更深刻地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让我们对春节的感受变得丰富一些。
二、家长要敢于承担双重身份的重任
绝大多数学生的家长都是处于“上有老下有少”的双重身份下,作为双重身份的家长,千万不要反感自己的双方父母像林嫂似的唠叨,反感自己孩子不听话不学习,反感对自己孩子无助无措却又对孩子有过高期待,反感自己孩子每天在外的时间超过在家里的时间,反感自己孩子夜里不睡觉上网打手机发短信,白天不起床不吃饭等。作为双重身份的家长要深知,你们在双方父母眼里永远是孩子,如果你们不听或反对双方父母的话,那么你们还有什么资格去管教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们只顾自己,只想金钱,少了爱心,缺了责任,那么你们对上不配做“孝心”子女,对下培养不出“孝心”子女,永远当不上一个好儿女、好爸爸,好母亲,好老师;作为双重身份的家长要深知,在这家庭里你们是“顶梁柱”“主心骨”,老有所养,少有所依,你们应尽责任;作为双重身份的家长要深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家庭美德成为家庭幸福的根源。而夫妻离异、婚外恋、遗弃老人、虐待孩子甚至家庭暴力是不幸家庭的根源。
作为双重身份的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想如果他们是你会怎样?你想怎样?你希望怎样?应用心去行动,怀着感情去行动。家和万事兴,对一个“小家”来说,和顺就是幸福,就是财富,对“大家”来说亦是如此,这就是换位思考。
作为双重身份的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身处地的为父母与孩子着想,然而只有我们做到这些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更多的理解别人,宽容别人。现代人每天都承受着来自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巨大压力,由于不能及时排解,很多不良情绪会在心中慢慢积累。一到年关,人们还要忙着做工作总结、办年货、走亲戚,各种公事私事交织在一起,徒增不少压力,从而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有些人在外面心理失衡了,就把怨气发泄在家人身上,从而影响家庭和谐;加上春节期间,家人相处的时间多了,还要一起面对送礼、请客等诸多问题,难免会有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出现。如果彼此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一旦遇到矛盾分歧,就会用不理智的情绪去对待它,谁也不让谁,结果导致矛盾激化。所以体谅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容忍、包容对方,包容自己的亲人,沟通协商,家务事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互相体谅,换位思考。比方说在节日里少注重物质生活,多注重精神生活。减少一些工作量,做饭菜少而精,够吃就行,吃好就行。这样一来,生活质量会提高很多,家庭关系会更加融洽和睦。家庭是需要经营的,夫妻双方相处首先要建立在平等、民主之上;然后就是相知,只有进一步了解对方,才能更理解对方的想法,只有学会包容,才能当观念出现分歧时,如果双方能够谦让,做出适当的让步,矛盾就化解了;正确处理夫妻和婆媳关系,尊重是第一位的。婆媳之间要理解和信任,很多矛盾都是误会所致,如果总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容易就把对方完全否定了,假如凡事总想着对方这么做有自己的理由,那么矛盾就会少许多;正确处理亲子关系,家长要懂得赏识孩子,孩子要尊重父母。父母与孩子进行经常、有效的沟通,能够减少代沟引发的分歧。特别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有利于消除、缓解他们的焦虑、紧张及孤独压抑的情绪。处理以上关系时一定要气氛要平等和谐、内容要贴切实用、形式要新颖多样。
作为双重身份的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单位虽然是不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家庭成员之间的一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成为直接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家庭矛盾起来又同于其它一些社会矛盾,主要还是团结。方式方法很重要,尊重是基础,理解是关键,忍让是方法,当然必要的斗争还是不能忽视的。这种斗争并不一定是刀光合剑影的斗争,说服教育也是一种斗争,这种斗争更经常而且也能凑效。?家合万事兴,只有家庭成员和睦相处才能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好家庭团结,才能创造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而起关键作用的就是作为双重身份的家长。家庭就像麻辣汤,越喝越爱喝,越喝越想喝,其中的味道全凭自己的感觉。过年了,父母孩子及亲人们从天南海北地赶回家,就是为了追求过年的那种和谐、宁静、清心、淡泊的生活,因为只有这种生活才可以营造出舒适宽广的生活空间,让人有一种温暖、宁静、安全、幸福的感觉,真正把家庭营造成为人生幸福的港湾。
三、学生更要体会父母对自已的恩情
春节是一个自然的节日,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使天文变化和人们情感紧密相连,让天上人间相互呼应,充满浪漫气息,作为学生和孩子更要体会父母对自已的恩情。
孩子们,学生们一定要深知,唯有父母子女的亲情是不需要回报的,爱是无声的,一定要能感受的出来。父母希望孩子做作业是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以后学有所成,外出限时是担心孩子安全,不让孩子接触他们觉得不好的同学或朋友是想我们谨慎交友,让孩子做家务是想早点让孩子独立学会以后必须做的事,免得以后自己过日子了什么都不好也不懂得吃苦害自己自己受罪,不让做这样做那样是想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学会做人的道理。不让孩子早恋一是怕耽搁学习主要的是自己太小不懂社会更不懂感情也没经历过感情伤害到自己也伤害到对方,想看成绩好坏是想看孩子努力的结果,就像挣钱一样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努力了不一定会得到好的回报,但没努力是一定得不到回报的。如果你是父母你会怎样做呢?怎样管你的孩子呢?你也会像你父母现在一样这样管你的孩子,你孩子也会像你现在这样你对你父母的看法
孩子们,学生们一定要深知,唯有父母亲对你们的爱是世界上最亲最纯洁的。虽然每个人从幼稚到成熟都要经过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从孩子学生们懂事起就要清楚父母的养育之恩,要用心去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望着欢蹦乱跳快乐的儿童嚼着口香糖在燃放爆竹烟花嘻哈快乐,你们要想起了自己儿时的梦和欢快的时刻;当看着老爸妈望着儿孙们团聚开心的笑颜,你们要想起了父母给你们穿上新年新衣服时那略显疲惫微笑的脸;当看到孩子把新穿的新棉衣用爆竹炸出大洞,要想起了父母没来安慰反而异常愤怒揍屁股为的是警告自己注意安全。孩子们,学生们,那个爸妈不愿把自己的心掏给儿女燃烧自己就愿儿女幸福快乐!
孩子们,学生们一定要深知,如果你们不孝顺父母,你们的心里将会受到天谴,会非常不安。你们不必为你们之前犯下的小错误难受,你们可以振作精神,好好学习,一点一滴改变自身的不足就是最好的开始和表现。在这个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总会有烦恼和忧愁。当不顺心的事时常萦绕着你们的时候,你们该如何面对呢?你们应该与父母之间多一份孝心,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真诚,少一点虚假;多一份宁静,少一点浮澡。最后,捧出你们自己的“心”来,真情献出来、简单露出来、自然做出来、和谐中蕴涵的真、善、美,简单自然而又韵味无穷,去延续这份美好的人性。让我们携手真情献出来、简单露出来、自然做出来,等待代沟和隔阂静静地离去,等待温馨和快乐悄悄地来临。
孩子们,学生们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换从以自身的角度转至从父母长辈的角度考虑,才得以有今天的好好学,天天向上,才得以有未来走向成功。“己所不欲,勿失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它其中包含的意思是,自己比较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法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中对待,如果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他人。因此,当你们不理解父母长辈,与父母长辈发生冲突时要学会换位思考,替父母长辈想一想,了解父母长辈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道理,这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当你被父母长辈误解的时候,如果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有解不开的疙瘩,如果你们能深入体察父母长辈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为了让你们的人生走向辉煌,家庭迈向幸福,国家奔向富裕与繁荣,请你们多一分理解就一分孝心,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真心,多一分友善就多一分爱心,你们家庭的生活中也不可缺少换位思考,理解至上,与人为善。
祝大家,换位思考促家和,快乐过年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