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摄影作品
(2010-11-06 14:18:32)
标签:
教育 |
一、正确认识“光影度”是欣赏摄影作品的基本条件
⒈“光”就是光线。光是摄影的生命,没有光线就不可能存在有摄影。用光是摄影造型艺术的基本手段,也是摄影视觉语言的重要特征。摄影的艺术是光影的艺术。大家都知道,风景中的景物和其他东西一样,有了线的照射,才会产生明暗层次、线条和色调。拍摄风光,主要是以太阳光作为光源。太阳光线是一种变化多端的东西,它照射在景物上,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它有时强有时弱,而且还会随着季节和气候的不同而变化,景物就因为它的不同变化而受到不同影响。因此,我们拍摄景物时,就先要了解每种光线的来源和光线的强弱给予的影响,从而很好地加以运用,才能充分表达景物的光线效果。风光照片拍摄得成功与否,与光线运用得是否得当有很大关系。因此,熟悉光线在景物上的一切变化,是拍摄风光照片的一个关键问题。摄影创作离不开光。有了光,那怕是一点、一丝、一道乃至一片都能使被摄体与兴奋点留下亮点和痕迹。光线对景物的层次、线条、色调和气氛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景物在照片中能否表现得好,全赖于运用光线。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每种光线对景物的作用,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我们只有经常地观察种光线在景物中的自然变化和影响,才有助于我们对光线效果的认识。光的性质和方向都会对主题、色彩、构图产生重要影响。了解光线的特点,才能掌握运用光线进行摄影艺术造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摄影用光的作用是表现被摄体的外形特征(表现被摄体的轮廓线条、表现被摄体的立体形状
、表现被摄体的表面质感、表现被摄体的色彩)、表明特定的空间和时间、表达作品的主题内容、影响作品的构图形式。摄影用光的分类,
⑴按光的来源分类①可见光:自然光(自然光即天然光源发出的光,其主要光源是太阳和天光,日光:
指由太阳直接放射出来的光线,为平行光束,方向性强色温约为5500K。天光:
指太阳经过天空水气、微尘等介质散射或反射的光线。为散射光,方向性不明显,其色温高于日光。);人工光(人工光用人造光源发出的光作为摄影照明的光线。人工光照明的目的是为改进技术质量而进行照明,为加强艺术效果而进行照明。人工光线的主要成分有主光即塑型光、辅助光即副光和补助光、轮廓光即逆光和隔离光、背景光即环境光、修饰光即装饰光。布光的步骤和方法是掌握灯具的直射光灯的照明特性和散射光灯的照明特性,布置主光就是表现被摄体的形态、轮廓和质感,决定画面的照明格局和光影分布,调整的主光灯就是观察光影的分布和确定亮度。布置辅助光就是帮助主光表达被摄体的全部特征,帮助主光表达被摄体的全部特征,调整画面影调决定画面反差。调整的辅助光灯就是确定光比,
“光比”是指照明被摄体阴影面和亮面的光线强度之比,在人像摄影中,常把被摄者面部阴影面和亮面反射出来的亮度之比当作光比;调整亮度包括调整辅助光灯的功率、调整辅助光灯的距离和使辅助光漫射。布置轮廓光就是表现被摄体的轮廓特征、隔离主体和背景,增强画面的空间感活跃光线气氛,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调整轮廓光灯要控制轮廓光的面积和调整轮廓光的亮度。布置背景光就是突出主体、丰富画面影调、表现环境特征和时间气氛。背景光灯的调整注意照明区域的控制和亮度的控制。布置修饰光就是修饰被摄对象的局部或细节、
丰富影调层次,使形象更富艺术魅力。注意修饰光灯位置的确定和修饰光灯的调整);②非可见光: 红外线;紫外线。
⑵按光的性质分类
①直射光(硬光指光源直接照射到被摄体上,能使被摄景物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指太阳没有被云雾等遮档,直接照射到景物上能产生明显投影的室外自然光线。直射光中的早晨与傍晚光线特点是亮度反差大、光线柔和色温较低、亮度变化快。是摄影的最佳时间,因此选择好拍摄方向与角度、注意画面中影调对比、注意画面中影子的处理、提前构思,抓紧拍摄。特别注意光线运用技巧:选择拍摄景物、选择拍摄方向和注意利用投影。直射光中的上午与下午光线特点是入射角适中,明暗反差适当,色温正常,光线稳定。光线运用技巧:选择多种用光方案和抓拍生动的形象,注意光线运用技巧:调整被摄体的位置,运用辅助光,对景物进行选择。直射光的投射方向有顺光,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一致时,称为顺光。光线特点:景物正面没有明显阴影,立体感差;
远近景物亮度相近,不利于表现空间感。光线运用技巧是注意景物的配置,利用投影改善影调;有侧光,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呈90度角时,称为侧光。光线特点是明暗反差加大,画面影调丰富,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空间感。光线运用技巧是光线方向的选择,明暗比例的确定;有逆光,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相对时,称为逆光。光线特点是景物大部处于阴影中,亮暗反差大,有利于表现空间透视。光线运用技巧是曝光量的控,背景的选择,防止眩光。);②散射光(软光指呈散射状态的照明,不能使被摄景物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指太阳为云层、景物遮档时,单靠天空光照明,没有明显投影的室外自然光线。散射光的特点是光线柔和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光源色温较高反差小)。
⑶按光的方向分类① 光方向(水平方向);②光角度(垂直方向)。
⑷按光的作用分类①主光;②辅助光;③背景光。
⒉“影”就是人与物。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背光面的后方形成没有光线到达的黑暗区域,称为不透明物体的影。影可分为本影和半影。在本影区内看不到光源发出的光,在半影区内看到光源发出的部分光。本影区的大小与光源的发光面大小及不透明物体的大小有关。发光体越大,遮挡物越小,本影区就越小。掌握主体突出的方法,学会合理地运用布局原理安排、处理陪体及环境。
摄影艺术只有了解摄影构图的含义,才能正确地掌握摄影构图的基本原理去进行摄影画面的布局。摄影构图的含义摄影构图是为了表现一定的内容和美感效果,把要表现的对象及各种造型因素,通过摄影镜头有机地组织在画面中的过程。构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观察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是一个组织过程、是一个反映过程。摄影构图的特点现场组织、瞬间决定、真实永恒、机遇性大、受器材影响。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是要具有形式美感、抓住典型瞬间、具有创造性、内容与形式应完美统一。摄影构图的视觉要素是指构成画面形式的可视组成成份,是传达视觉信息的语汇。包括色彩、光线、影调、线条、形状。分析作品可先彻底还原或分析到“要素”,再将之综合起来。摄影构图的基本原理,摄影构图的基本原理就是在摄影中组织结构视觉形象的基本内在规律和方法。摄影构图的基本原理有①应有单一的视觉中心;②主体的安排应突出强调;③对比原理(对比原理是指在一幅整体画面中,通过强调各局部的差异,使其固有的特征更鲜明。对比的方式可有:大小、明暗、形状、方向、情绪、质感、运动、虚实、思想内容);④均衡原理(均衡是指以画面中心为支点诸构图结构因素在视觉重量上形成的均势);⑤节奏与韵律原理(节奏是事物在时间、力度、形式上有规律地反复;韵律则是能够连续变化、富有感情色彩的生动节奏);⑥多样统一原理(多样是指构图中构成的画面及画面各部分因素之间的差异性与变化性,统一则是指这种差异与变化所体现的协调一致与整体联系)。
摄影艺术只有掌握摄影画面的布局,才能正确地对所要拍摄的景物进行选择和安排。摄影画面的布局就是对所要拍摄的景物进行选择和安排。摄影画面的布局主要涉及二个方面,⑴被摄对象。①主体,主体是摄影画面中表现主题思想的主要对象,是画面的趣味中心和视觉中心。主体的作用是主题思想内容表达的直接体现者、是摄影者抒发情感的根据、是摄影构图的核心。主体突出的方法用几何中心或视觉中心、用线条汇集处较突出、心灵意向集中处较突出、对比与新异能够使主体突出,比如大小对比、明暗对比、形状对比、方向对比。②陪体,陪体是与主体有紧密联系的拍摄对象、是画面中陪衬、说明主体的景物。陪体的作用是补充说明主体、烘托主体形象、均衡美化画面,渲染气氛。陪体的处理应以不削弱主体为原则。⑵周围环境。①前景,前景是处在画面主体前面,靠近镜头的拍摄对象。前景的特点是在造型上具有成像大、影调深的特点、可以明显地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前景的作用是突出说明主体、加强画面的主观色彩、表现画面的季节特征和地方色彩、帮助构图美化画面和均衡画面。②背景,背景是指处在主体后面远离镜头的拍摄对象。背景的特点是不可分割性,景物成像小、影调浅,呈汇聚、收缩状。背景的作用是表现时空环境特征、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烘托环境气氛。③空白,空白是指摄影画面中构成实体景物之间空间关系的空隙。画面空白的作用是突出主体的有效手段、沟通景物关系的纽带、是创造画面意境的媒体。画面空白的安排应附合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视觉习惯并要恰到好处、还要注意空白处与实体物的相互比例。
⒊“度”就是景深与景别。度字,有多种解释,其中在哲学中解释为等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度是是一定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在摄影实践过程中,要掌握适度即景深与景别的原则,要学会把握分寸是相当重要的。
景深对于拍摄非常重要,每个摄影者都不希望自己拍摄的照片没有立体感,看起来就像是个平面。所以在拍摄中,就要适当的增加一些用于显示相对性的物体增加景深。比如要拍远处的山脉,可在画面的前景加上人物或一棵树。用广角镜头可以夸大被摄体正常的空间和纵深感的透视关系。选择拍摄位置拍摄位置对画面造型效果的影响,掌握拍摄位置选择的方法。
⑴选择拍摄距离。景别,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景别的划分是以画框截取成年人身体部位的多少和以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比例的大小为标准。景别分为远景(远景是表现较远的广阔场面的摄影画面。远景的特点是远景提供的视野宽广,能包括广大的空间,以表现环境气氛为主,人物在其中显得较小;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突出线条和色调,形成画面的宏观规模;利用云、雾、霞、霭等自然景观组织画面;利用前景表现画面的深远感)、全景(全景是表现成年人的全身或景物全貌的画面。全景的特点是画面有较明确的内容中心,能使观众看到被摄对象完整的形象和一定的环境;保持主体轮廓线条的完整;注意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关联及呼应关系)、中景(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中景的特点是中景能较全面地表现物体并能显示人物大半身的形体动作;使画面充分展现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拍摄人物时,应注意抓取人物富有特殊意义的情节动作
)、近景(近景是表现成年人胸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近景的特点是近景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神情和物体的质地;选择合适的光线和角度,表现好物体的质感和人物的神态)、特写(特写是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被摄对象局部细节的画面。特写的特点是特写可以细微地表现
⑵选择拍摄方向。选择拍摄方向有正面方向(正面方向是指拍摄位置在被摄对象正面时的拍摄方向。正面方向的特点是容易产生对称的效果,使画面显得均衡、稳重;拍摄人物可以看到完整的脸部特征和人物表情,有利于人物与观众的交流;不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空间感,拍摄人物容易显得呆板)、侧面方向(侧面方向是指拍摄位置与被摄对象正面成90度角时的拍摄方向。侧面方向的特点是有利于表现主体的侧面特征,勾画出被摄体侧面的轮廓形状;有利于展示物体的运动,具有鲜明的方向性;有利于表现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背面方向(背面方向是指拍摄位置在被摄体后方时所形成的拍摄方向。背面方向的特点是背面方向能将主体人物和他们所关注的对象表现在同一个画面上;背面拍摄时常常以姿态作为重要的形象语言)、斜侧方向(斜侧方向是指拍摄位置处于被摄体的正面和侧面之间,
或处于被摄体背面和侧面之间时的拍摄方向。斜侧方向的特点是有利于表达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便于分出事物的主次关系;改善正面构图的平面呆板)。
⑶选择拍摄高度。选择拍摄高度就是透视角度,它可分为平拍(平拍是指镜头视轴线与视平线一致的拍摄方式。平拍的特点是平拍景物可以形成正常的透视效果,平拍人物能产生心理上的亲近感;平拍风光容易形成地平线居中的画面,不利于表现景物的深远感)、仰拍(仰拍是指镜头视轴线偏向视平线上方的拍摄方式。仰拍的特点是仰拍有利于表现高大垂直的景物;仰拍人物有利于显示出人物高昂向上的精神面貌;仰拍风光具有写意的韵味)、俯拍(俯拍是指镜头视轴线偏向视平线下方的拍摄方式。俯拍的特点是俯拍能让观众看到事物的概貌,有利于表现地理位置、集会场面和庞大的阵势;俯拍有利于表现地面景物的图案美;俯拍不利于表现人物的神情和人物之间的交流)。
二、懂得“真情简单自然”是欣赏摄影作品的最高境界
⒉用简单去评判摄影作品。评片的关键要素很多,而且各要素错综复杂,无法完全割裂,但看事物的着眼点是要有主次的,如何从众多要素中取舍最需要注意的要素??而简单,是一幅作品的艺术性的高低的最直观、最明晰、最有说服力的重要尺度。“简洁”二字,是有效提升照片艺术价格的重要途径。不简单的作品就象一个肥胖臃肿的人,举止间步履维艰,远远不如苗条美女或精干壮男给人的感觉;“简单”并不等于一丝不挂,如果失去了红红绿绿的万千时装,则大千世界又是多么的单调!因此,不简单的作品是“笨片”,没有轻灵隽永之气。任何一幅摄影作品,首先要有一个主题,主题必须明确要突出,明确突出就是简单。摄影是减法的艺术,那么,为什么要减?那就是要去芜存菁,也即让主体突出,并进一步在形式上突出主题。同时,只有简单画面,不让多余的东西充满画面,也是让作品的情感得以顺利渲泻的重要保证。
取景越简单,反而越有震憾力,越能满足作者的创作动机,像有些大量留白的作品,风景不可谓不小,但它那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却能符合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在色彩方面,有时候简单的黑白灰三色画面更能突出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更能引起欣赏者的审美情趣。
一张吸引人的照片为什么会吸引人?它一定有个吸引人的地方,这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主题。也是最能表达这张照片意涵之所在。而通常这个主题点也正是我们镜头的对焦点,为的就是要突显主题,让人一看就明了,这是我们按下快门前首先要思索的地方。摄影者一方面要有对客观世界敏锐的观察能力,也要有摄影者所特有的预见能力,并能在按下快门之前安排被摄体,选择角度、视点、俯仰,运用线条、块面、形状等形式,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简洁,有条不紊。而欣赏摄影作品就要从这按下快门前首先要思索的地方开始,摄影作品如何调动着观众的视觉,利用画面的线条、色彩、影调等形式结构以及它们所形成的节奏、韵律等作用于观众的视觉神经,引起观众第一眼的注意,使观众随着视觉的运动、起伏而进行内心的模拟,引起相应的情感的反应,从而获得感官上的满足;摄影作品如何调动观众对摄影艺术进行更深层次的审美理解,使观众在视觉感知基础上,探求摄影画面形象之间的内部联系,从而形成审美过程中更为积极的理性认知活动。摄影者会利用画面上的各种视觉元素来激起观众的联想、想象,进入情境的创造,引导观众进入表面形象下的深层结构,使观众有一种探索到作者深意的满足和参与创作的自豪感。这样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获得超越时空的生命力;摄影作品如何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即通过更高层次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实现了欣赏活动的主客体(观众和摄影作品)的浑然合一,发生了共鸣与顿悟,使观众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获得的是一种精神人格层次上的审美愉快,达到了精神自由的境界。
欣赏摄影作品,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解力和感受力。艺术理解力和感受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需要主体长期大量的审美实践积累。要提高自己的摄影艺术欣赏能力,要寻找机会接触高质量的摄影作品,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力。同时,自己要主动学习阅读摄影相关知识,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要对摄影的基本形式和基本特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和理解作品,真正理解作品奇妙的艺术魅力。那当然提高自己的摄影欣赏能力还需要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