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365:夏日蝉鸣——北大日记(313)
标签:
365旅游北京北大 |
分类: 家在燕园 |
燕园里的树木一向是种类繁多的,只要是适合在北方生存的树种,应该是应有尽有的。
夏日里,树多,在上面栖息的蝉(俗称知了)也多。蝉这种生物,虽然个头小,但是聚集在一起,来个大合唱,声势也挺浩大。
小的时候,感觉蝉很是讨厌,一天到晚,叫个不停。尤其在小学时期,我们上课的时候,户外树上的蝉总是在那里叫,烦人的很。夏天,学校放暑假我们在家,中午吃过饭总是被家长命令午睡休息。但是小孩子精力旺盛,根本睡不着。睡不着也不许起来玩,躺在床上听蝉鸣,心里越发感觉闹得慌。一点没有体会到“蝉鸣山更幽”的意境。
不过,一旦找到真正蝉,倒是挺好看的。我们用自己熬的胶(原料是牛皮筋),涂在木棍子顶端。发现树上有蝉,抓住机会,一粘,蝉就在劫难逃了。蝉身体黝黑闪光,有透明的翅膀忽闪忽闪的。我们把捉到的蝉用细绳子拴住,放在屋里的窗户上,看它如何爬——这时它在屋子里叫起来我们倒是不觉得吵闹。
蝉的生长是有阶段性的。每经过一个阶段,它都会褪下一层薄薄的壳,远远望去,像一个模拟的蝉模型,这就是蜕变的含义。到了一定的时候,它就停止了这种不断蜕变的过程,这表明它长大了成熟了。
在草地上,在湖畔、在大树下,我们都拾起过薄薄的蝉蜕,有大有小。老人们告诉我们这是一味中药,挺稀罕的。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把蝉蜕送到过药店,总是自己留着玩——在没有蝉的其他季节。
现在的夏天,我们还是可以听见蝉鸣,但是似乎很少见到活生生的蝉和薄薄的蝉蜕了。也许是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速,使得蝉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了。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蜕变,也像蝉一样——成熟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