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燕园木槿花胡坚
燕园木槿花胡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050
  • 关注人气:1,7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25@365:作为教师的张爱玲——北大日记(310)

(2016-08-12 23:28:26)
标签:

365

教育

张爱玲

分类: 大千世界

 张爱玲是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影响力最大的女作家之一。她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成就引人瞩目,其作品读者众多,魅力经久不衰。但是,我很好奇在她的一生中,她是否担任过老师,或者对于老师这个职业有什么样的见解。翻看一些书籍,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她和教师这个职业的联系。

 

1942

1942年夏天,因为战争原因,张爱玲所在地香港大学停课,只得辍学回到上海。那时她已经大四,差一年就毕业了。之后,她转学到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学系四年级,两个月之后,由于经济原因再度辍学。在这种情况下,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建议她去教书,作老师。

···我因刚才听了她的一番港大经验,于是天真地说:

“你可以去找个教书的工作。”

她摇摇头说,不可能、

“你英文、国文都好,怎么不可能呢?”

她说教书不止程度要好,还得会表达,能把肚子里的墨水说出来――“这种事情我做不来。”

我想想也是。姐姐从小就怕见生人,内向害羞,不爱说话。去了一趟香港回来,这性格也没有多大改变。要她去和一群叽叽喳喳的中学生打交道,确实是让她为难。[1]

由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张爱玲生性腼腆,不善于与陌生人打交道,表达思想,这恐怕是她不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的主要原因了。

 

1969年-1972

这一时期,张爱玲经夏志清好友陈世骧教授介绍,任职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担任高级研究员,研究中国内地的一些专用词汇。对于这项专门的学术性研究工作,一则张爱玲离开中国内地已久,未必了解最新情况;二则她没有受过专门的学术训练,不一定能够胜任;三则她的兴趣也不在此。所以这一工作对她来说,更多带有谋生的性质。据夏志清的说法,“她是按自己的方法工作,抵达办公室的时间大多是在同事们下班以后,一直工作到半夜,这种作息时间使同事们无法与她来往,因此当她的上司陈世骧故世后,她就丢了职位。”[2]

 

   由于性格使然,张爱玲虽然没有能够当过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但是她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应该说是准确的,当老师的人一是要善于和人打交道,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二是要善于表达,不仅自己的学问好,还要能够讲出来。不够达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就不具备当老师的基本条件。张爱玲深知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选择不当老师,也算是有自知之明的人了。

225@365:作为教师的张爱玲——北大日记(310)


[1] 张子静、季季:《我的姐姐张爱玲》,文汇出版社,20039月,第114页。

[2] 司马新:《张爱玲在美国》(节选),关鸿编:《金锁沉香张爱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月,第263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