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365:“开放式街区制”要慎行——北大日记(294)

标签:
365房产开放式街区 |
分类: 大千世界 |
7月27日,有媒体报道称,为推广开放街区制,北京规划在人民大学、北科大、北航等位于海淀区的高校试点“拆墙”,一时间引起公众热议。当日下午,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该报道并不属实,本次规划是为推进高校周边区域路网管控,根本不涉及高校拆围墙成开放式街区一事。
该负责人称,本次规划的主要用意是结合校园现状用地及周边区域交通情况,梳理有可能与地区道路相连的支路、次路或“断头”路,增加路网密度,探索区域道路微循环。目前已结合具体项目,对人民大学、北科大、北理工、政法大学及北航等高校的道路系统进行研究,重新钉桩道路红线,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上述负责人说:“我们并没有要拆掉高校围墙,当前的规划方向,与用拆除围墙的方式推动街区制完全是两回事。”
不说其他的人,我自己起初看到这条消息都很吃惊。我不能想象在目前的情况下,把这几所高校的围墙拆了,这些学校在管理方面会遇到什么问题。以北大和清华的情况来说,当前拆除校园围墙,是非常不可行的。
目前,在有围墙的情况下,每到假期,游人和旅游团已经蜂拥而至,校园里经常人满为患。好在现在学生还没有上课,校园里的师生还不是很多。一旦新学期开始,师生们开始进行上课和科研活动,学校里还涌入如此多的游人,就非常不现实。
有些人会说,人家外国的大学就没有围墙。但是这样说,是没有考虑到中外大学的历史和现状。外国的城市环境、条件和规划和我们不一样,人少地多,不少大学所在之处,就是一座大学城。北京的这些高校,由于历史原因,主校区都在城区。随着学校的扩招,城区校舍本身日益不足,但是短时间又无法全部搬出。
就未来开放式街区发展的方向来说,自然新城市规划,例如北京副中心通州区的规划,就考虑向开放式街区发展。但是老城区多半还是要考虑历史遗留情况,只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补,段时间一下子变成开放式街区是不太可能的。
个人以为在大力提倡开放式街区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交通疏导因素,还要考虑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北京这样的大型城市是流动人口很多的城市。随着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要跟上。否则一旦实行开放式街区,卫生、治安、文物保护可能都会出现问题。
若干年前我在德国首都柏林访问时,由于那里实行开放式街区,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汽车可以从任何支路穿行。我们有一次开车出行,甚至从德国当时总理施密特家居住的小区穿过。但是,那是在柏林整体环境良好的情况下实行的开放式街区。我们在实行开放式街区制的时候,可以从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借鉴一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