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65:从一块标牌看对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北大日记(282)

标签:
365旅游香港 |
分类: 大千世界 |
不知道为什么,内地不少去过香港的人,谈起香港总是有些五味杂陈。有看到香港不少优点的,但是也有看到香港不少缺点的。但是有一点,很多人没有异议:在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方面,香港做的比中国内地的很多城市要好。
香港本身的地理、自然和气候条件,在城市管理方面应该说并不占优。虽然城市依山靠海,景色多姿多彩,但是地势崎岖不平,气候属于华南亚热带气候,在季风季节,经常受到狂风暴雨的袭击。特别是很多道路和楼宇依山而建,对于地基的牢固有很高的要求。香港的道路经常盘山而行,因此有很多斜坡。这些斜坡需要用岩石、水泥甚至钢筋固定,否则在雨季,降雨量过大,造成土石塌方,会造成不小的危害。
照片上这块标牌,就是对于斜坡进行网格化精细管理的例子。首先,斜坡有登记号码,由英文和阿拉伯数字组成,这个号码精准地确定了斜坡的位置。全城可能有若干个这样的斜坡,都有编制的号码,管理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其次,明确地标出了维修部门是“地政总署”,而且还有该部门的电话。一旦斜坡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找到负责部门和联系方式,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之所以拍下这个标牌,是觉得这个标牌看似很小,其实有千金重,非常值得内地城市管理者学习。例如,在内地的不少城市,包括北京,都遇到过市政道路上的“井盖”问题。有一段时间,走在路上的行人经常不小心踏上井盖,摔了下去,身体受伤。但是寻找“井盖”的负责部门,难于上青天。东家推西家,甲方推乙方。谁都不认为自己是“井盖”的负责部门,自然,井盖上也没有标号。如果对于城市有着精细化的网格管理,像香港这样,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顺便说一句,在香港,井盖也是有编号和负责部门的。
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绝不能够只停留在空泛的口号上。只有从细节着手,才能够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