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365教育育儿 |
分类: 教师生涯 |
作为一位老师,这些年教授过不少的学生,因此也认识了一些学生的家长。
每当与这些家长谈起他们的孩子时,我总会注意到他们的神情——孩子是自己的好,可怜天下父母心,等等常用的词语纷纷涌上心头。无疑,不管是否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些家长们都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期望孩子能够有出息,未来各方面都发展的好。
其实,在教育孩子成长方面,家长很多时候起的作用比老师更大。无论是大学老师还是中小学老师,在学校要关注的学生总是一群人,不可能在单独一个学生身上倾注全部注意力。但是,家长可以做到,尤其是在两代独生子女家庭。此外,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侧,对于孩子有着润物细无声的直接影响。
在与家长们的交流中,作为一个老师,我也发现了一些家长们或许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有些家长非常宠溺孩子,一点也不愿意让孩子吃苦受累。有一次,一个本科生外推保研需要我给写一封推荐信。这位学生家就住在北京,但是不住校,家里父母是国家干部。我让学生过几天来学校找我取签字的推荐信。结果,她妈妈打电话给我,说让她父亲的秘书找我来取。我说就让学生自己来不好吗?她妈妈说没有别的事情就不让她跑了。这样宠溺孩子固然一时令她舒服了,但是未来难道家长能够管孩子一辈子?她如果一点都不能吃苦受累,将来在社会岗位上未必发展的好。
还有的家长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强加给孩子,期望孩子走家长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比如,我有一个女博士生学生。虽然是南方人,但是在北方生活学习了近10年,已经习惯了北方的生活环境。同时,她学习的是金融学专业,但是喜欢实务工作,并不想做老师。但是她的家长希望她回到南方在高校做一位老师。最为一个听话的孩子,她回到南方的一个大城市的一个高校,做了老师。但是后来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份工作,也不太习惯南方的生活环境,几经辗转,还是回到了北京在一家金融机构任职。
中国的家长真是爱孩子并舍得为孩子做“牺牲”。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不赞成家长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事业、健康和生活。如果为孩子做太多的“牺牲”,家长自己的生活会不快乐。而且会对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你看看,我们为你做了多大的牺牲,你还不…..,你为什么不…..”这样对于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且导致孩子对于家长的歉疚心理,在学习和就业方面做出违背自己心愿的选择。家长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孩子应该有自己的道路,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守望相助,才是正常的亲子关系。
诚然,在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根本目标上,家长和老师是一致的。我们最感欣慰的时刻,就是每年学校六月的毕业季。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注目下,学生们穿上毕业礼服,戴上学士、硕士和博士帽,容光焕发地从校长手中接过毕业证书。那一刻,无论老师还是家长,所有的辛苦都化为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