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燕园木槿花胡坚
燕园木槿花胡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050
  • 关注人气:1,7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4@365:爱好的功利性——北大日记(290)

(2016-04-13 22:56:36)
标签:

365

教育

爱好

分类: 教师生涯

记得在十几、二十多年前,一些家长送小朋友去课余“兴趣班”,比如学习钢琴、绘画、舞蹈或者体育。还会说:“并不是希望他/她成为什么家,只是希望给孩子培养些业余爱好,以后生活的丰富多彩。”

现在,似乎很少有家长这样想这样说了。即使送孩子们去“兴趣班”,也是目的明确,有了这些专长,考试可以加分。对小升初、中考和高考都是有帮助的。所以孩子们一路学上来,不大感觉这些是“爱好”和“兴趣”,而是感觉它们像敲门砖,到时必有一用。

所以,在大学,我也经常看到一些学生的简历,爱好、专长和兴趣真是丰富多彩,比如说,我认识一个学生钢琴考试的级别很高,弹得一手好钢琴。在学校的演出中担任伴奏,甚至能够独奏肖邦的著名钢琴曲。但是,你感觉不到她有音乐气质或者热爱音乐。后来这位学生去美国留学数年,回国探亲,我问她还是否还弹钢琴,她回答说:“没有时间啊!好多年不弹了。”真正热爱音乐的人是不会轻易舍弃音乐的。

所以,我们当下的教育,可能培养出不少能够弹奏钢琴的人,但是培养不出热爱音乐的人;可能培养出会画画的人,但是培养不出有潜质的画家;可能培养出中文系毕业生,但是培养不出文学爱好者。简言之,我们能够培养出有一技之长的人,但是培养不出有感觉的艺术大师。

因为,所有的爱好都最好有实效,最好能够当饭吃,最好都能够立竿见影带来好处。否则,就是浪费时间了。

其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能够给予孩子们的最好礼物是那些不带功利性的爱好,令他们由衷地热爱文学、艺术、电影、绘画和诗歌,使得他们在富有想象力的王国中自由驰骋,而这种无穷的想象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创新的土壤。

104@365:爱好的功利性——北大日记(2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