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9@365:斜风细雨不须归——北大日记(225)

(2016-02-08 23:29:24)
标签:

365

教育

北大

分类: 家在燕园

如果你要给在北京大学学习和工作的亲友写信,地址怎样写呢?现在是“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邮编100871)。过去是“海淀区娄斗桥1号北京大学”,这个旧的地址和北京大学西校门有关。

西校门的门牌号是娄斗(兜)桥一号。娄斗桥遗址在西校门外南边12米左右,又名西勾,在明清时期是著名的风景区,当时京城的文人学士经常在此地流连吟唱。明朝诗人王嘉谟说:海淀娄兜桥上观鱼,信步西行,境益清胜。他在诗中写道:渊渊溪水中,青蒲叶靡靡。翳然林木间,幽怀果子美……”从诗中可以得知,当时的娄兜桥是绿柳成行,荷塘映目,鱼翔浅底,颇有点世外桃源的景色。明末时这里成为米万钟勺园的一部分。米氏常与友人在此观景,并有诗赞叹景致的秀美。到了清朝,这里仍然是文人经常来游玩的地方。清朝王士帧在《都门竹枝词》里说:西勾桥上月初升,西勾桥下水澄澄。绮石回廊都不见,游人还问来家灯。

1926燕京大学迁来此地时,桥上栏杆和镌有娄斗桥三字的牌子还在。后来,为了扩展路面,才去掉栏杆,牌子也不知去向。再后来,由于这一带的拆建,连娄斗桥的遗迹也无从可觅了。但是,很长时间内,给北京大学寄信的地址还沿用“娄斗桥一号”的地址。不过,很多人感觉北京大学校园的位置很清晰,但是却不知道“娄斗桥一号”在什么地方。后来,改成现在颐和园路5号。从北京大学西校门出来,向北拐弯儿一直走,是著名的北京“101中学”,它的地址是颐和园路11号。

不过,无论是“娄斗桥1号”也好还是“颐和园路5号”也好,似乎都不如北京大学来的有名。当然,大学总要有个地址,才符合市政区划的需要。在我感觉中,娄斗桥是虚拟的,北京大学是真实的;颐和园路是陌生的,北京大学是熟悉的。

在我幼年上“北京六一幼儿园”时,每周家人送我上车或者接我回家的地点都是北京大学西校门。还有就是每次北大的人要到城里去,乘坐的332路公共汽车,专门有一站是“北京大学西门”。由此开往白石桥和动物园,到那里再倒车进城。所以“老北大人”对于西门都非常熟悉。

现在,西校门已经成为北京大学最著名的校门,每天都有很多人慕名前来拍照。但是,他们一定不知道这里曾经被称为“娄斗桥1号”,现在是“颐和园路5号。”正是,春风拂面不相识,斜风细雨不须归!

39@365:斜风细雨不须归——北大日记(225)
北大西门前的学生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