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燕园木槿花胡坚
燕园木槿花胡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050
  • 关注人气:1,7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365:校有博雅塔有精魂——北大日记(197)

(2016-01-10 15:54:24)
标签:

365

教育

北大

分类: 家在燕园

1924 7 月,燕园(原燕京大学校园,现为北京大学校园)为了向全校供水,急需建一座水塔。当时有人提议,在燕园的古典建筑群中应该建一座古塔式的水楼,才能使之与未名湖畔的风景相协调。因为古塔在中国古代多建于寺庙内,这个建议在当时颇有争议。后来校方向当时的社会名流征求意见,得到广泛赞同后才决定建立塔式水楼。时过境迁,在今天看来,当时一个颇有争议的建议,却成就了中国最高学府校园建设中永恒的经典。

博雅塔的设计参照了通州的燃灯佛舍利塔。燃灯佛舍利塔初建于北周,后几经毁坏,几经重修。相传是为了珍藏燃灯佛的舍利而建的,塔内供奉着燃灯佛祖的遗骨,并珍藏有佛祖舍利子,故称燃灯佛舍利塔。博雅塔 塔级十三,高二百八十尺,围百四尺,中空 ,高仅三十七米, 井深 164 尺,喷水高于地面十余尺,喷水量达每小时 16000 加仑 ( 60560 ) 。内部结构中空,有螺旋梯直通塔顶,除基座外全是用钢筋水泥建筑,设计精良。据说当时的建筑施工单位因估工不准造成亏损而倒闭,不得不三易其手。由于当时燕京大学校园内的建筑都是以捐款人的姓氏命名的,这座博雅塔主要是由当时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雅(当时居住在美国)捐资兴建的,所以被命名为 博雅塔

在我们幼年的时候(20世纪50——60年代),博雅塔是可以参观的,进去一次要交一分钱。但是并不是常年开放的。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一位伯伯的带领下,一群小朋友一起进去参观。其实里面就是螺旋楼梯一直向上攀登,并无特别新奇之处。对于我们这些爱好新鲜事物的小孩儿来说,实在是有些令人失望的。但是,后来博雅塔再也不开放了,我们算是进去过的人,也有了几分值得夸耀的资本。

其实,我们最喜欢的还是在博雅塔边的未名湖周围尽情玩耍。冬去春来。从来没有厌倦的时刻。春天,未名湖畔桃花灼灼,一花引来百花开。花丛中的湖光塔影分外迷人;夏季,湖畔青草繁茂,湖水中鱼儿畅游:秋日,缤纷的秋叶倒映在湖水中,和塔影为伴;冬来,结冰的未名湖边博雅塔静默地肃立,给校园平添了几分庄严之感。在我成长的童年和青少年岁月,虽然社会大的环境并不十分理想,但是未名湖和博雅塔却给了我一方恬静的家园。

巍峨的博雅塔和它周围的松柏以及波光荡漾的未名湖构成燕园的一大景观——一塔湖图。由于建筑位置的巧妙,无论是在北大校园内还是校园外,举首仰望之间,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更增几分神秘感。 岁月如歌,未名湖水缓缓流淌,博雅塔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站在湖畔,纵观着风云变幻,那紧锁的塔门,就像这位老人紧闭的心扉,蕴含着数不清的风云故事。

湖和塔的天作之合是未名湖畔的神来之笔,永远富有哲理,永远耐人寻味。可以说,湖光塔影已经成为燕园风景中不朽的神话。博雅塔吸纳了千千万万北大学子的智慧和灵气,它在北大的象征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塔本身, 博雅 二字,凝聚了北大精魂中不朽的图腾。“校有博雅,塔有精魂”

                                                                        (本文写作参考了百度百科有关资料)

10@365:校有博雅塔有精魂——北大日记(19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