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总是要爱他们——北大日记(48)

(2010-11-16 22:42:34)
标签:

总是要爱他们

好人

善良

价值观

杂谈

分类: 大千世界

                                总是要爱他们

亲爱的小A同学:

    你好!你的来信我收到了。其中,你提到了一个让你困惑已久的问题: “老师,为什么要作一个好人?要做好事。在社会上,作一个好人有时是很吃亏的。尤其是现在,别人会认为你很傻。”

    对这样的问题,年复一年,我感到越来越难回答。在80年代,我刚留校工作的时候,还可以用一些传统教育的理论回答这样的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变,传统的回答是不能令同学们满意的。对于你们这些高考入学分数在600多分以上的、极其聪明学生讲中国传统文化中“好人有好报”一类的教条,我自己都觉得不够有说服力。

    在我自己在社会工作的二十多年时间中,也有很多时候,遇到这种令人困惑的问题。一些时候,很多人明明是作了好事,但是遭到了误解、责难和攻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作好人?我们为什么要作善事?我想先寻找一些能说服自己的答案,然后再把它告诉很多像你一样的学生。

     我要感谢自己的“小图书馆”,除了专业书籍之外,我还有许许多多别的书籍。读书对于我,像呼吸,像吃饭,其必要性无以复加。这些书开阔了我的视野,对于很多问题提供了独特的答案。有一天,在意大利作家弗朗切斯科·阿尔贝隆尼的著作《乐观》中,我找到了一个我比较认可的答案。在这本书的第五章“活出自己的人”中这样写道:

    “为什么我们必须善良、公正、宽大、热心?为什么我们必须爱怜人、为他人投注自己的金钱、对工作尽力而为?我们这么做。可以得到任何好处或回报吗?

    唯一直截了当的回答是,没有。这些道德或价值观并不一定有回报,优秀的人也不一定能得到应有的评价。慷慨大方的人常被自私自利者乘虚而入,容易相信别人的人常受骗,温和的人常被肚量狭小的人逼的哑口无言,施与者并不要求同等的回报。

    真纳发明牛痘,把天花赶出这世界,却死于残酷的环境。现代化学之父瓦拉谢在法国大革命时被推上断头台。赛麦伟士(Semmelweis,1818-1865,匈牙利妇产科医生)让女性免于因产褥热丧生,最后却被逼到发狂。

这些事过去才有吗?绝对不是!在政治上,瞧不起别人的人受到尊重。在电视上,只会耍小聪明而没有内涵的人受到重视。在讨论席上,硬是坚持己见的人获得胜利。一出现极为优秀的人,平庸的人就因为嫉妒而将他消灭。心里愈是知道那个人伟大,愈是毁谤他,中伤他。

    你竭尽所能从事自己的工作,忍受各种辛苦,拚命努力,当达到了了不起的目标后,得到的却不是肯定的感谢,而是轻侮的眼光与讽刺的对待。在这种态度的背后,你应该感觉得到你是因为作出了了不起的事而招致怨恨。

    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必须善良?这在圣经和犹太法典里也是不断被提起的可怕问题。希伯来人问:为什么我们如此温和、遵循国家的法律和摩西的戒律,却被残暴的人所压迫?为什么正直的人要吃苦,不敬神的人却安然无蓔?他们在宗教信仰中得到的答案是,神最后会根据正义,奖赏善人,惩罚恶人。    

   但是,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每个时代都在问同样的问题,都得到同样的答案。可是在今天这个不相信天国和地狱的觉醒时代,我们必须拿出科学的例证,合理地说明何以必须善良。然而,事实上并没有所谓的损益平衡表,足以证明善良的效益。既然行善没有任何好处,那么,为何必须行善呢?

    唯一的解答就是出于我们想帮助别人的天性,因为我们想对儿子、朋友、都市、自然、遇见的人施善行,没有这种与生俱来的、自由的、没有动机的、不求回报的行善意念,我们的人性,从自由直接产生的天性,就一点也不合乎道德。

    人类之所以会进步,是因为有人愿意给予、付出。世界上所有的德性都来自某种原始的活力,这种原始的活力把人类导向创造、奉献、施舍,而不是自私自利、巧取豪夺。或许有人会说,这是本能,但是这个本能让人得以抵抗单纯的生存斗争以及个人和集团的利己主义。这是超越自己,前往彼岸。这正是真纳、麦赛伟士,以及其他把生命投注在工作、创造上的好几百万人所身体力行的。[1]

    我认为,这是一个关于我们为什么要做好人,要行善事的非常有说服力的答案。它使我们超越了个人一己得失的狭隘视野,超越了个别事件的恩恩怨怨,甚至也超越了我们所处的有时纷纭复杂的环境,从一个更加超脱的角度来看问题。

    很奇怪,一花引来万花开。在找到这个答案之后,我又发现了很多答案,特别是我发现了一个活生生的答案,一个身体力行的榜样,她不仅说了,而且做了。她就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著名的慈善事业家特蕾莎修女。在她的《箴言录》中,有这样的话: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以自我为中心,

不管怎样,总是要爱他们。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就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

不管怎样,总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之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

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

你所作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

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诚实与坦率使你易受到攻击,

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和坦率。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

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

却可能遭到攻击,

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

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

你可能被踢掉牙齿

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2]

   她的这些箴言看似简单易懂,但是内涵深邃而崇高。特别是她以自己的一生的慈善行为来实践了它们,由此特别令人感动。

    亲爱的小A同学,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若要达到特蕾莎修女那样的境界,恐怕还需要假以时日的修练。但是,当我们知道了世界上还有很多与我们一样的人,怀有同样的困惑,但是却坚定不移作好人,作善事。这对于我们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可以激励我们在挫折面前百折不挠,在打击之下愈战愈勇,在遭受误解之后迅速擦干眼泪,竭尽所能把我们最美好的一切贡献给这个世界。

    在今天这个喧嚣浮躁的环境之下,也许,像刚刚逝去的著名作家黄宗江先生所说的那样:“好人也许不会一生平安,但是一生心安。”我们的所作所为,应该使得我们心安。

   

 

                                                你的老师和朋友   

 



[1] 弗朗切斯科·阿尔贝隆尼(意大利):《乐观》(中译本),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3-185页。。

[2] 特蕾莎修女(南斯拉夫/印度):《怀大爱心作小事情――特蕾莎修女箴言录》(中译本),漓江出版社,2005年版,第13-14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