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微观世界,从植物、矿物到岩石等,美的几何造物模式更是一目了然,仅我们肉眼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就数不胜数(图7—16)。而在那个令我们无比敬畏的宏观世界,从太阳系到其它所有星系再到宇宙,也都是以几何的方式的运作着:“开普勒发现,6个以太阳为中心的行星意味着存在5个间隔。他所尝试的最著名的解答,是在这些行星之间嵌入5个柏拉图立方体。”(注1)科学家基斯·克里奇洛在他的《时间保持不变》一书中也指出,行星轨道之间存在一种隐藏的几何关系。而科学家马谛诺则表示,十二面体和二十面体完美的界定了金星、地球和火星之间的关系(注2)。有趣的是,结构工程师莫罗佐夫等三位科学家在俄罗斯科学院主流学术期刊《化学与生命》上发表论文,证明地球内部存在一个几何化的能量晶体结构,这个结论得到了很多科学家的支持和证明。例如1995年,科学家利用尖端计算机模拟地球内核模型时,也发现了它的几何形态;科学家盖尔茨梅尔·罗伯特的地球模型更是具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六边形”。在这些科学证据面前,科学家们认为几何学在地球、星系乃至宇宙的成长和发展中,扮演着超出想象的重要角色。如今,科学界正在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几何学不仅是人类理解能量、物质和生物体以及艺术和意识机制的奥秘所在,也是揭开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奥秘的关键。其实,早在古希腊,柏拉图已经认识到:“上帝总在使世界几何化”。而今天,现代科学不但验证了柏拉图的理式说,也证明了他对自然真理的认识是何等的深刻。

图8 各种藻类的几何结构图
微观

图9 雪花结构
微观图

图10
蝴蝶勺子的几何结构 微观图

图11
大白蝶黄色卵子的几何结构 微观图

图12 贵元藻化石结构
微观图

图13 山毛榉横切面的几何结构
微观图

图14
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晶体的几何结构 微观图

图15
蝴蝶舌头的几何结构 微观图

图16 牵牛花花粉的几何结构
微观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