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认为心智是存在于每个个体之内的东西,心智之间只是通过类似双向无线电的方式进行沟通,而我们的创造灵感,只是个体大脑突发奇想的成就而已。实际上,我们的心智来源于一个巨大的具有无限创造力的宇宙智库,而大自然中的所有生物,包括微小的细菌和病毒,都是通过一种隐秘的巨大网络系统,共同享用着这个智库里的信息,而这个智库的能量之大、创造力之强,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可以肯定,人类每个个体创造发明的灵感,都来源于这个伟大的智库,而不是我们每个人的大脑本身,我们的大脑充其量只是一个接受器而已。诡异的是,我们对宇宙智库信息的使用,并不能随心所欲,就个体而言,只有当我们对某种事物的关注达到某种程度和状态时,才有可能接受到智库中的创造信息;而对人类的集体心智来说,它是分时间和阶段性的,而这种时间和阶段性表面看由人类所左右,实际上,它是被某种宇宙程序所决定的。正因如此,人类的某种发明创造总是显示出“多发性”,即在同一时期,在不同的文明地域出现相同某种发明。例如:古希伯来、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等文明几乎都在同一时期(公元前750—前399年)出现并取得突破性进展,而这些种族地域遥远,不太可能进行实际交流。还有,微积分、电话、蒸气机、收音机等等,都是被多个发明家同时发明的,而他们对彼此的研究却丝毫不知情。就拿格里哥·孟德尔的基因理论来说,1865年他开始构想并提出这个理论,却因过于前卫,没人理解他的理论,以至被忽视了35年。然而,当他的构想接近完成的时候,三位独立的科学家在前后相差大约一年的时间内,重新发现了他的理论。截至1922年的记录显示,全世界足足有148项不同的重大科学发现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例如牛顿和莱布尼兹同时发明了微积分;有三位数学家同时发现了十进制小数;1611年,有四个人独自发现了太阳黑子,他们是意大利的伽利略、德国的沙奈尔,荷兰的法布里修斯和英格兰的哈尔滨里奥特;而能量守恒定律,这个在科学界与自然哲学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定律,在1847年分别被发现了四次,这四个人分别是焦耳、汤姆森、戈尔丁、亥姆霍兹,而罗拍特·梅尔早在1842年就已经预测了这一定律;在英国和美国,一些人同时发现了打字机;富尔顿、儒弗瓦、拉姆齐、史蒂文森,还有西明顿都各自声称,蒸气轮船是他们的“独家”发明……仔细分析可以看出,人类的发现和创造不是随机或偶然的,它们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且一个台阶比一个台阶更为先进,我们人类正是在种台阶的引导下,一步步向着更高更强的目标进化着。
参考:《谁设计了宇宙》作者:(美国)大卫·威尔库克
本文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