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之缘

(2022-04-14 15:52:56)
标签:

读书

分类: 杂文随想
书之缘  
    如同喝酒、打麻将一样,读书何尝不是一种乐趣?
 已过了知天命之年的我,尽管工作事业各方面并无建树,但书籍却一直常伴左右。
    平素里,不仅去图书馆读书,而且自己订刊买书,仿佛离开书就缺少了什么。现在家里的四个书柜已经胀得满满的了,每年自己仍然还有添置新书的计划。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书呆子往往被看作执拗,甚至迂腐的象征,自己还是乐此不疲。
     现在,人们在孩提时代大抵都接触了书籍,很多人从最初的对书本的好奇,渐渐发展成对读书的热爱。笔者从上小学开始,接触看图说话,读书写字,懵懵懂懂地品味着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并且相信读书就会有出息。而到了后来完成学业,自己一直没有离开书。
  如果执意地把我读书的过程分成几个阶段,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初中、高中、师专时代和刚参加工作那阵子。1976年9月我步入初中,那时正值“文革”后期,我们这些学生和成人一样读《毛泽东选集》,不仅要读,还要能有重点地背下来。《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等经典文章,深刻地影响了我们那一代人。           曾经某一时期,小说手抄本十分流行,《一只绣花鞋》《叶飞下江南》等,我们在阅读的同时,还黑天半夜地抄写,然后相互交换,彼此看对方抄写的小说、侦探故事。这个当口,社会上读书无用和有用的两种争论十分激烈,白卷先生风靡一时,成为读书无用论的典型。
        随着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和以后中国政局的变化,读书无用的观点受到批驳,人们对学习文化知识的观念逐渐发生了改变,“学会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又成为主流,人们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为了得到课外辅导教材,人们托关系走后门,还起早到新华书店排队购买。记得正在读初中的我曾为了购买一套数理化课外辅导书,请同学的父亲帮忙,居然搭了很大人情。当我手捧带着墨香的厚厚课外辅导书时,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直至现在依稀记得。可以说自己的读书习惯,就是在那时开始养成的。
    高中时代,不用说和现在的高中生一样,摇头晃脑地背书,基本课程要学,课外读物也是铺天盖地,简直成了读书的机器,累得眼睛也开始近视,可是这些却丝毫没有影响自己读书求学的兴趣。1981年读师专的时候,在完成基本学业的同时,自己一头扎在学校图书馆,开始有计划地大量阅读课外书,从那时起,自己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就是在那时细读的。在读书的同时,自己还把名句、哲思的东西抄录下来,积攒成几本厚厚的读书笔记。时至今日,拿出那些有些泛黄的读书笔记,那时的书生意气、美好时光依然历历在目。应该说,读师专的两年,让我从书中先认识了社会,从中获得了丰裕的知识财富,特别是一些至理名言、座右铭,让我感触很深。
      我相信开卷有益的道理,参加工作以后,也没有放弃读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就经常去市县图书馆、阅览室查找资料,还写下了一些调研报告和政论在省级报刊发表。我在读书中感悟文字的力量,积淀文学修养,在静思中获得笔墨耕耘的快感。1986年12月写下了第一首诗歌,在当时的市报发表。在以后的日子里,自己的一些各种题材的文章,包括大量的诗歌、小说、随笔等在省市以上报刊等媒体登载。
  读书,是一种乐趣。这种阅读,至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必须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