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大重磅消息时刻左右A股的神经

(2012-01-31 08:28:51)
标签:

中国

宋体

新增贷款

养老金

信用评级

财经

分类: 股市杂谈

郭施亮:四大重磅消息时刻左右A股的神经

  一月份A股的表现让人疑惑不解,大起大落的走势又让股民朋友们总是捉不住节奏,屡屡造成“高吸低抛”的困局。从消息面分析,扩容融资、大小非解禁等现象继续成为市场的重要阻力。目前大家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季度A股将何去何从呢?机构预测的“吃饭”行情又到底能不能出现呢?又有哪些重要的消息将左右A股的神经呢?

  今天我们主要探讨最后一个问题。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分析,认为当前有四大重磅消息时刻左右着A股的神经。

第一、   一季度新增信贷走向宽松。1月是信贷需求较为旺盛时期,银行也倾向于加大信贷投放,预计1月新增贷款可能在1万亿以上,并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另外,四大行1月上旬的新增贷款为1100亿元,1月以来银行信贷投放再现“井喷”。数据显示,元旦假期后三个工作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信贷投放达500亿元,1月前十天四大银行新增信贷达1100亿元。这条消息对于股市来说是偏好的,新增贷款增加说明货币政策也开始出现松动的现象,有利于资金投向证券市场,从而拉动指数的上涨。还有报道称,银监会将允许商业银行将超额的坏账准备金计入风险资本缓冲,同时,还会下调部分贷款的风险资产权重,将个人经营性贷款的风险权重从100%下调至75%,将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权重从75%下降到50%。该消息也是属于偏利多,适度放宽银行资本监管要求,也是货币政策松动的表现,间接有利于推动股市的上涨。

第二、   养老金暂不入市。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2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养老金暂无入市计划。养老金投资运营的举措一定要经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审核同意。不过在去年1215日,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可以预计养老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社会保险基金规模越来越大,需要证券公司提供一对一、特色化等专业服务,满足这些基金机构保值增值需求。”在 1220,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前央行行长戴相龙在出席《201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国际论坛》时也表示,地方养老金可以拿出一部分买股票,以利于保值增值。通过几位权威人士的讲话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国内权威部门的言论屡屡打架。2007年的“530”事件又是一个典型的例子,524,一位代表官方的权威人士说道:印花税不会上调。然而,不到一周的时间内,530日凌晨突然宣布上调印花税,造成股市在短期内出现大幅度的杀跌。如何解释这种奇怪而可笑的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部门的重叠和监管的多样化。缺乏统一有效的监管体系,一个机构的发言可以是权威,另一个机构的发言又可以说是权威,老百姓该信谁呢?这种现象在A股市场里屡屡发生。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利益输送的问题。不过这个仅仅是极少数的现象。

第三、   惠誉调降意大利等五个欧元区国家信用评级。近日惠誉发表声明,将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的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两个级别至A-,将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两个级别至A。此外,惠誉还分别调降了比利时、塞浦路斯以及斯洛文尼亚的主权信用评级,同时维持爱尔兰的评级在BBB+不变。惠誉还宣布将以上六国的评级前景均定为"负面"。虽然欧债危机和一系列的下调评级的消息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不过这一系列的举措背后肯定存在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果仅从下调评级的影响分析,则意味着这些国家的评级在今后两年内仍有50%以上的几率被进一步下调,今后一段时间内欧债危机仍然是一个阻碍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问题。

第四、   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同比增长24.8%,突破10万亿大关。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税收增长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经济增长带动税收增长;二是价格上涨带动相关税收增长;三是企业效益较好带动企业所得税增长。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出现逐渐的下移,随着人民币的加速升值,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更是出现了大面积的破产潮。可以说明第二和第三个原因是税收增加的主要原因。而且从种种迹象表明,目前国内的税收是远远超过世界的平均水平,但是相应的福利保障等配套措施却没有得到同步的完善。当前迫在眉睫的是实行合理的税制改革,合理分配老百姓的财产,尽可能缩小国内的贫富差距悬殊的现象。另外,国家财政收入的资金用途必须公开、透明,以遏制猖狂的贪污腐败现象。老百姓的钱包鼓了,在保障温饱的大前提下,就会开始积极的消费,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中国股市不缺乏资金,关键是投资信心的严重不足。然而,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管理层对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又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不过,光靠一两句口号式的振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拿出实际的行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声明:本文为笔者郭施亮所有,凡是转载的朋友请注明出处和链接,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