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宋晏殊后人晏涛跻身全省理科第九

(2012-07-26 11:01:59)
标签:

教育

分类: 高考

    今年暑期,进贤县比往年显得特别欢腾,街头巷尾议论的几个热词都是进贤一中、160人上一本、晏涛、全省第九名、中考11人满分。进贤一中2012年高考及中考不负众望,再谱华章,创下有史以来最好成绩。生于“晏殊故里”进贤县文港镇沙塘晏家村的该校学子晏涛以688分的好成绩摘取进贤县高考“状元”,并跻身全省理科高考成绩第九名,被清华大学录取。同时,吕迎迎同学录取北京大学。今年中考中,进贤全县有29名考生获得满分,仅该校就占据11人。据进贤一中教导主任汪秀根介绍,今年进贤一中高考成绩600分以上的考生有38人,一本上线160人,二本上线349人,二本上线率达30%,各项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

  该校不仅高中部人才辈出,初中部成绩也是夺目耀眼。该校党总支副书记朱旗向记者介绍,今年中考,进贤县满分位置值(记者注:一种新的考试成绩评定方式)23.5的人有29个,仅进贤一中就占11个。

  进贤一中创建于1941年,七十年风雨霜雪,半世纪坎坷颠簸,1978年就被列为全省8所重点中学之一,属老牌重点中学。该校今年高考中考成绩双双创下新高,有何特殊的制胜法宝呢?7月6日,记者走进该校进行了采访。

  中高考有三宝,心平体健智力好

  进贤一中高考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与全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实施新课程教学、着力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晏涛的班主任龚桃仁坦言,高考不仅是智力的较量,还是体力的竞争,更是心理上的优胜劣汰。所以每天早自习前,老师带领学生排成长龙在校园内晨练晨跑,确保高考大战时学生有强健的身体应对。在心理问题突出的高三阶段,班主任和老师同时也身兼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很多中考成绩拔尖的人之所以不为名校所诱,毅然选择留在进贤一中读高中,就是割舍不下熟悉的母校和亲切的师长,今年被清华录取的晏涛就是绝佳例子,三年前他以并列第一的成绩从进贤一中初中部毕业,当时省内多家名校前来游说挖脚,但有主见的晏涛不为所动,坚定选择了一中。“我相信母校!相信它能提供我相同的教学条件和资源!”晏涛真诚地对大家说。

  “一中的软件设施、师资力量并不比其他名校逊色,尤其是老师们都很敬业,从早上7点到晚10点,除吃饭睡觉之外都与学生待在一起。”高三年级组组长杨凌云告诉记者,学校为确保老师坐班自习课,专心教学,明令禁止老师开办家教,而一中的老师们也极富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就这样甘于清贫,年年月月守着一中学子。学校关怀周到,老师敬业奉献,学生勤勉好学,或许这就是进贤一中能在生源惨淡的情况下依然能创造高考奇迹、培养出诸多名牌高校学子的原因吧。

  名校夹击下的生源流失,未能阻挡创造高考奇迹

  每年夏季中招,各个学校在这里都要展开激烈的优质生源争夺大战。南有临川,北有南昌,一中被多面夹击,近几年优质生源流失非常严重。去年中考进贤县全县前十名中就有3个被名校挖走,前二十名被挖走6个,就连在南昌四个县中排名第一的学生也因对方条件诱人而流失了。教导主任汪主任对学生各项数据如数家珍,谈起往年一中辛苦培养的学生连连被挖走时他直言非常痛惜,简直就是“剜肉之痛”。

但有趣的是,中考后被名校挖走的学生的高考成绩不一定比留在母校的好。对此,进贤一中教务处做过相关统计,以2005年为例,当时全校分数达到师大附中录取线的仅8人,达到择校线的130人,可经过进贤一中三年的培养和雕琢,2008年高考时,一中学生既有考上北大的,也有被清华录取的,各个名牌大学皆有上线。

 

            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县文港乡(今属进贤县)人,著名词人。

 

  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 历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集贤校理、太常寺丞、户部员外郎、翰林侍读学士、三司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五十三 岁时,任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第二年罢相,被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又出任颖州(今安徽阜阳)、陈州(今河 南淮阳)、许州(今河南许昌)等地的地方长官,后升任兵部尚书。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 元献。

 

  晏殊知人善任,当世名人范仲淹、孔道辅都出其门下,韩琦、 富弼、欧阳修、宋祁等人均被重用,他庭前“门前桃李重欧苏,堂上葭莩推富范”的对联,是他选贤任能的真实写照。晏殊还很 注意培养人才,热心教育事业,1027年,他留守南京(今河南商丘)时,“大兴学校,以教诸生”,使五代以来荒废了的教育事 业,很快由衰复兴,体现了他为国兴学,培养人才的战略眼光和实干精神。

 

  晏殊善长诗词尤工小令,他的词,承袭南唐风格,追宗“西 昆体”,以情致胜。文词典丽,雍容华贵,妙语天成,韵味独特,又不失清新雅淡,含蓄委婉,温润圆融,意趣横生的艺术风格。 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等佳句,为千古传颂。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传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