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师大“十佳导师”评选——陈国灿教授

(2011-05-04 13:11:18)
标签:

大学

学术

文化

    陈国灿教授(1966—)浙江绍兴人。1988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后赴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杭州大学、四川大学学习,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曾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主要从事浙江地方史、江南区域史和宋史研究。曾经主持和参加“江南地区农村城市化化历史研究”等国家社科项目三项,在《历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宋代江南城市研究》、《陈亮与南宋浙东学派研究》等专著8部。

    陈国灿老师自198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以来,至今从事高教工作已20多年,爱岗敬业,师德高尚,在教书育人方面表现比较突出。

    在教学方面:陈国灿老师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执教多年来的信条,努力地研究业务,不断探索着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陈国灿老师曾根据教学的客观需要开设过许多课程,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课程,诸如《史学概论》、《中国历史与文化》、《中国古代城市史专题研究》等课程,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进行授课,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听陈老师的课,同学们都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上课的激情,他总是热情洋溢地指引学生走进史学园地。曾经有学生好奇地问陈老师:“现在的历史学不为人们所重视,你为什么还乐此不疲”。陈老师回答道:人生的精彩并不一定来自惊天动地的举动和卓越超群的成就,只要有所思,有所得,有所用,寂寞中也有快乐,平淡中同样呈现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正是陈老师的写照,他总是以满腔的热情来对待历史教学和任务。

    在科研方面:陈老师一贯注重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不断开拓自己的研究视野,追踪学术的前沿发展情况,取得较好的成绩。对待学术研究,陈老师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为了充实理论知识基础,提高理论素养和研究水平;十多年来陈老师多次出外学习和进修。在专业研究中,陈国灿老师不断开拓新思路、新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近十年来陈老师对江南城市史和城市化的重点研究,便结合了我国史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趋向,即区域研究、跨学科研究,现实性研究;先后出版了《宋代江南城市研究》、《浙江古代城镇史》,《中国古代江南城市化研究》等多部专著,对江南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展开多角度、多学科的探讨,构成了较系统的认识,得到学术界的肯定。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部分学者曾发表专文进行评论。作为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的首席专家,陈国灿老师着重对江南的区域城市化研究,并承担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江南城镇通史系列研究“的重点项目立项,作为该课题的负责人,陈国灿教授邀请华东师大、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的相关学者共同编撰《江南城镇通史》。同样,作为浙江地方文化史的研究专家,2010年陈国灿教授接受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栏目组的专访,为制作纪录片《古越传奇》谈”越文化“。陈老师在访谈中阐明了江南文化的地域格局以及越文化在江南文化体系中的地位,讲述了於越、越国的兴衰以及山阴城的发展,并着重介绍了绍兴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学生培养方面:陈国灿老师从2003年起担任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的副所长,表现出很强的责任心,积极担当导师的职责。在辅导学生的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如何做学术研究等方面进行悉心的指导。陈老师总是告诫他的学说,要热爱自己的专业,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地学习。陈老师总是用他对历史教学与研究的满腔热情感染身边的学生。作为他的学生,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对史学研究的挚爱以及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陈老师总是强调年轻人要富有激情,充满活力;但是激情和活力不能演变为空想和浮夸,而应融合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之中,成为脚踏实地、孜孜以求的动力。对待学生的专业研究,陈国灿老师都认真指导,他总是引导学生多阅读期刊著作,在了解当前学术研究前沿动态的基础上,再进行选题研究。在陈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他指导的研究生大多获得较好的学业成绩,有许多考上上海、北京等地高校的博士生。

    作为陈国灿老师的学生,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治学的严谨,待人的平和;聆听陈老师的教导开拓我们的学术视野,也给我们带来献身史学研究的热情。陈国灿老师凭借扎实的史学知识和专业素养,在学界树立起一定的影响力。陈老师曾获得“浙江省青少年英才奖“,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在陈国灿老师身上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为人师表“的典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