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的运动与透视 教案
(2015-01-29 09:58:14)
标签:
育儿 |
课 题 |
头部的运动与透视 |
课时 |
4 |
班级 |
13综高美术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掌握因人物头部运动而产生的三庭五眼的位置变化。 2.通过写生练习,学生掌握人物头部转向写生的方法、技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练习、范例赏析、直观教学、多元评价等环节使学生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通过“做中学”、“学中练”巩固运用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对人物头像写生的进一步学习,增加学生的信心,感受人物绘画的乐趣。 |
||||||||
重点 难点 |
头部不同角度的透视关系。 侧仰或侧俯时,五官的位置变化 |
||||||||
教学 准备 |
根据学生的现状,分析教材中的知识,收集与讲解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教学内容 |
||||||||
教学 方法 |
讲解、问答、示范、练习、比较观察 |
||||||||
学情 分析 |
1、生源结构及学习基础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综高一年级(下)美术专业学生,他们在入学的近一年的学习中接触到了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像绘画的知识与方法,有了一定的美术功底,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习态度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够理解本课程的重要性,上课积极配合老师,踊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认知水平及特点 中职对口单招学生在以前的学习经历中很少受到老师的表扬或认可,缺乏自信心,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他们活泼好动,对于美术基础知识和作品的赏析较感兴趣,但对技能练习缺乏一定的定力,所以,恰如其分的肯定与鼓励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
||||||||
教学 环节 |
教学内容 |
师生活动 |
活动 目的 |
方法 手段 |
时间 分配 |
||||
导入 |
展示学生作业,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找出画中问题 |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思考 |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问答 |
5’ |
||||
研 习 新 课 |
一、展示不同角度照片,对人像转向类型全面总结 一、 1、正视 3、仰视 三、转角仰视(俯视)的透视规律和五官位置变化 四、 展示照片,通过问题引导教师示范转角度人物头像的脸型和五官定位 五、 展示照片写生 要求:根据头像的运动角度把握头像的透视和五官的 六、赏析与评价 赏析优秀作品,再挑出有代表性的学生随堂练习,根据本课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1、辅助线运用合理吗? 2、透视表现正确吗? 3、如果不正确,原因是什么? 七、评析练习(评价表) 1、构图透视 2、比例结构
(A 3、塑造虚实 4、空间体积(A |
展示图例人物均为授课班级学生 教师在图像标出透视辅助线,引导学生探究不同角度人像透视变化 教师在图解的基础上,以自己的脸为例,展示透视和五官位置变化规律 问题引导,强调讲授的知识点,课堂示范具有直观的指导性 学生根据要求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 学生观看优秀作品图片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评 |
激发兴趣 直观展示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示范形象、生动 激发兴趣加深记忆 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强化学生的认识 通过练习,巩固知识,提高学生能力 拓宽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提升审美能力 通过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见解的素质和能力 |
讲解 问答 问答 讲解 示范 讲解 示范 问答 示范 讲解 练习 示范 比较 观察 观察 评价 |
5’ 15’ 20’ 20’ 90’ 10’ 10’ |
||||
小结 |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学生提出体会与困惑 |
学生提问 教师解答 |
巩固要点 加深印象 |
问答 |
5’ |
||||
作业 |
临摹一张带有转角度的结构素描头像 要求:1、纸张8开。 2、透视定型的辅助线留在画面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