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习 感悟 提高——观摩省级地理优质课有感 (黄山二中 戴新明)

分类: 中学地理 |
学习
——观摩省级地理优质课有感
黄山二中 戴新明
(戴新明老师是我市、区学科中心组成员之一,区初中地理学科骨干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注重实效,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优质课曾获省级奖,并有多篇论文获市级奖。本次参加了省录像课的评比,并以观察员的身份全程观摩了优质课的评比,感触颇深,写下此文。
http://s15/middle/6aa85ad8g97cd8a6ea67e&690
在美丽的合肥四十六中留影
2010年12月8日至10日,省级初中地理学科优质课评比在美丽的合肥四十六中举行。我有幸前去听课学习,更有幸的是作为一名观察员身份全程参与听课,两天共听了17位优秀教师的课(农村片13节,城区片4节)。授课老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新颖巧妙的引导点拨,于细节处见精神,于关键处见智慧,真可谓精彩纷呈,让人受益匪浅。
首先,各地的参赛选手都是经过逐级选拔的,整体教学素质非常高,无论从课堂的设计、语言、教态、课件的制作,还是对课堂的整体调控、学生的调动方面都呈现了较高水平。其次,所有能够被选送到省里的课,都是经过授课教师花较长时间精心准备的,所以对教学内容的挖掘比较深入,他们应用的范例对我以后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通过他们的课堂教学,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让我更深切的体会到课堂教学确实是一门艺术。
两天中的收获是沉甸甸的,虽然很辛苦,但听到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课,并使之融会贯通,对我有很多帮助!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1、导入创新,别具一格
授课的每一位老师都特别注重课题的引入,或由歌曲引入、或由图片引入、或由视频引入……例如:我区陆青英老师导课时,先用多媒体展示《安徽政区图》,然后点击黄山市及黄山区图标,出示黄山的象征图片(迎客松)请学生猜猜老师来自哪里?并请学生自我介绍来自哪里。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又自然而然地导出本课教学内容:《行政区划》。合肥长丰朱巷中学的耿涛老师别具一格用实物导入,给每学生一个信封,打开信封里面装了6种农作物的种子,请学生辨认,然后解说:这6种农作物在合肥地区都可以种植,但合肥并不都是它们的主产地。那它们的主产地都是哪些地方呢?请让我们走进……巢湖四中的老师在教学《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一课时,在大屏幕上分别打出“土地、森林、矿产、庄稼”四个词语,请四组同学进行词语竞猜,很快就创设了愉悦的课堂气氛。总的来说,教师们都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在一开始就让人眼前一亮,引导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角色,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声情并茂,语言丰富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设计尤为重要,它是衔接各个教学环节的纽带,也是吸引学生认真听课的重要武器。授课的女老师具有语言上的先天优势,一般普通话都很好,课堂上往往声情并茂,很有感染力,如蚌埠市的一位女教师在教学:五十年代淮河与九十年代淮河水质的变化时,先展示五十年代淮河两岸优美景色的图片,然后对学生说:“老师的家在淮河岸边,那里是鱼米之乡,人说‘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可是到了九十年代,我的母亲河变成了满目疮痍的模样(展示九十年代淮河水受严重污染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两组图片,心里有何感想?”课堂上一片寂静,随后是一片讨论声。老师的深情演绎,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一些男老师风趣幽默感的语言,也给在座的每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风趣幽默的语言不仅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还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例如:阜阳颖东新华中学的史金杰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引起了学生和听课老师的笑声,整堂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3、教法灵活,“装备”精良
灵活多样的教法也是本次优质课的一大亮点。有的教师采用问题组织教学,有的通过自制教具、多媒体等,给学生以形象地展示;例如在城区片淮南实验中学的李晓梅老师充分利用自制的模型,展现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征,学生一看就明白了。有的让学生利用拼图活动进行探究,在探究中不断地思考、感悟,最终发现规律。比如我区的陆青英老师课前准备一些拼图,让学生按着老师布置的规则进行拼图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能力。并且也容易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掌握。选手们都能充分运用各类教学手段,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激励到位,评价有效
本次活动,好多老师不是把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更注重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例如李伟老师上的是“丰富多彩的文化”,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分别讨论衣、食、住、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生非常感兴趣,都积极投入讨论之中。几分钟之后,各小组派代表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回答效果非常好。又如淮北刘桥中学的王昆仑老师讲到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时候,也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讨论:在家庭生活中,有哪些不合理用水现象应该怎样解决?第二组讨论: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不合理用水现象应该怎样解决?学生讨论思考后回答,效果尤为明显,等等。像这样分工合作,既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也发挥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并且解决问题的效果更好。
6、教材娴熟,思路清晰
授课教师对教材非常娴熟,挖掘也比较透,并对教材作了合理的整合,教学板块清楚,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印象最深地是芜湖繁昌芦南中学的张楷老师,他讲授的是“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把这节内容编成四块:结合生活谈交通,谈古论今话交通,联系实际赞交通,合理选择用交通。一节课下来条理很清楚。打破了很多老师按课本的标题讲授知识。
总之,这次活动亮点多多,精彩多多,但在某些课上有一些小小的不足,也是我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1、课堂时间把握不好。个别老师提前下课,有些老师拖堂,听到铃响时,才匆忙进行总结处理,影响了课堂整体效果。
2、问题设计不清楚、不具体、不到位。有些教师提问的问题过难或过于简单,并且没有点评,无论对错,只是一味地表扬。
3、有个别课上得仍然非常传统,几乎没有吸引教师和学生的亮点。
4、有的课仍然是纯粹的知识传授型,缺乏与实际生活、生产的联系。
5、有些教师将教学过程设计得过分娱乐化。
6、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有些教师设计图片过多,有板书重复的现象。
回顾两整天的听课,我感觉听课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来自全省各地的老师无论是在上课前或过程中都让我欣赏到了不同的地方特色。
听课过程同时也是总结提升的过程。听这些课让我更加感觉到:课堂应该是学生的,我们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发挥;一个有风采的教师所依赖的不应该是简单的课件或是音频,而在于扎实的教学功底、出色的临场表现、精炼的语言和对课堂游刃有余的掌控。
总之,本次听课活动,让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更加感觉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改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学习别人的长处,让我们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