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臣和他的文学梦
平度市田庄镇玉石头村村子不大,却出了五位校长:李洪友(曾任田庄镇中心小学校长,乡镇教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系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李洪臣(曾任平度四中副校长,主持工作)、韩春冈(曾任平度市教研室副主任、平度一中副校长)、李云昌(曾任平度八中、平度二中校长、现为平度职教中心纪委书记)、王同军(曾任平度胜利路小学校长)。
1953年7月,李洪臣田庄镇东郭完小毕业后,考入蓼兰中学(初中),培养起对文学的兴趣。1956年,考入平度一中高中部。高二时,处女作短篇小说《请假》发表于《前哨》(《山东文学》前身)1958年第一期。因崇拜鲁迅,笔名着一“鲁”字,时与同学冷启光(后来成为平度市屈指可数的文史专家)、姜作杰(后来任青岛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友善,号称“三剑客”,相约在文学上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1961年曲阜师范学院毕业,分在山东省华侨中学教语文。写出短篇小说《大明和铁柱》,发表于《山东文学》1964年第六期,用笔名“李童”。因为当时刘绍棠很有名,被称为“神童作家”,用此笔名,寓意“李姓的神童作家”。稿费74元,近乎当年两个月的工资。领导知道后,不但不予鼓励,反而批评他。他感到委屈:“这是我星期天写的。”“星期天也不准写,应休息好,教好学!”领导口气不容置辩。
1965年,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曲延坤带着省文联的介绍信到学校找他,学校领导毫不容情:“班空十分钟也不准见,他两节课连排,必需上下来。”一连上完两节课后,他听说此事,曲主席已经走了。
从此,他恋恋不舍地收起自己的作家梦,全心专注于教学。受其影响,所教的学生也好读擅写。在学校作文竞赛中,班里有5名学生获奖,其中3名女生,因为名字都含有“英”字,人称“三英”,一时传为佳话。
在教学上,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县文教科的语文教研员穆广尧听了全部语文教师的课后,给他较高评价。恢复高考后,县文教科组织编写材料,邀他参与;全县语文教师集训,请他上示范课。
1977年岁末寒假,李洪臣参加教育局举办的干部学习班,而儿子正在这期间筹备结婚。为不耽误学习,他一直严守秘密。直到儿子结婚这天,中午吃过饭,才匆忙向领导请假提前点回家。领导不信,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孩子呢?李洪臣不好意思地介绍了自己的情况:数代单传,父母很重视子嗣,1950年14岁时就结婚了,儿子已经23岁。当领导回过神来时,不由得哈哈大笑,“洪臣呀,洪臣,你怎么不早说呢!”。他骑上自行车飞速往家赶,不料自行车又爆胎了,等到推着车子赶到家,儿子的婚庆仪式早结束了。
1979年调到四中,继续潜心教学,广泛阅读,做了大量读书笔记,自称《立志•苦学•成才》老三篇,用来教育学生。学生病了,会连夜把学生送到离校五里远的医院去治疗。学生有困难,他资助过饭票、鞋子。学生犯了错,甚至是大错,他也只是循循善诱地教诲。
1985年任副校长,主持工作。在全县率先施行教导主任包级制,班级、教师量化考核制,效果特好,其论文上了《青岛教育学院院报》。五年里,学校高考达线人数在同类学校中,四年居第一,一年数第二。省电视台、县电视台均作过报道。
他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关心教职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家属在农村,高考前,三个月不回家。有的教师病了,在北京住院,拿不上治疗费,他去老家面粉厂借了三万元送去。学校给高级教师盖的三间一套的住房,他让老师先挑,挑剩的自己住。学校里出过张文魁、高松涛等全国、省、市模范教师,他从不考虑为自己弄点荣誉。在他的带领下,老师们为人师表,教学出色,年终县教委听课考核,每次都受到表扬。平度一中校长高松涛、平度八中校长李云昌、平度三中校长刘洪峰、平度七中校长张文奎、平度五中校长孙德水、教体局副局长艾典书都是其原在四中时的老搭档。
1997年,于平度师范退休。退休对好多人意味着事业的终结,而对李洪臣而言,却是新事业的开始。
退休之后,卸去工作的重轭,生活变得轻松。李洪臣育有两子两女,可谓硕果累累,而今四世同堂,其乐融融。身体康健,一直照顾重孙上学。闲暇之余,有时到楼下,和好友聊天;有时闭门独思,回忆过去。灵感飘忽而至,文思频频敲门。沉寂三十余年的未竟之梦重新浮上心头。《老刘喜秋香》、《买自行车》、《高手护驾》《妈发高烧》、《抢寡妇》、《爱的摄像头》、《恭候恩师》、《新潮遗嘱》等等陆续写出并发表。老伴不懂写作,白天唠唠叨叨不住声,只好早晨四点起床写到六点,再烧水下面条。2011年,已届古稀之年的他学会打电脑,一指禅,建立博客,参与网上交流。谈到写作的源泉与动力,李老称:“教师新村老寡妇、老光棍的增加到了旺季,他们的生活呼唤我,时时谱出新篇章。我关心他们,他们也激励我努力去写。”
据统计,在各种报刊发表短篇小说4篇,诗歌4首,小小说48篇。其中有13篇获奖,3篇入选小小说年选,3篇入选《中国当代闪小说超值经典珍藏书系》,《一元钱》发表于泰国《中华日报》2012年6月26日副刊,《老刘喜秋香》入选《小小说名作、佳作阅读与欣赏》。其作品集将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代表作为《新潮遗嘱》《老刘喜秋香》《高手护驾》。
古稀之年奋笔耕
只争朝夕写人生
若问此中何以乐
春蚕吐丝织彩虹
心怀敬慕观博文
更令吾辈感悟深
莫道前程路漫漫
吹尽黄沙始见金
http://s10/mw690/001X64dVzy7CTqR4giJ79&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