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村》观后感
(2010-12-27 19:19:0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原创 | 
 
 
  由于山高谷深,山路崎岖,天登的孩子不可能每天往返10多公里到学校上课,惟一的办法就是住校。但学校又拿不出钱来为学生盖宿舍,于是父母们就在学校前的一片山坡上为孩子们建起了一个个可供食宿的小木屋。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一座拥有70多所小木屋,居住着200多位小村民的学生村。
  已有30多年历史的学生村是天登最大的一个村,全体小村民都是白族或傈僳族,这里有的小木屋已住过父子两代人。孩子们每天除学习外,还要自己生火、做饭、洗衣服。
  从住进学生村的第一天起,孩子们无论几岁,一切都得靠自己去料理,否则就得饿肚子。这里的孩子每天只吃两顿饭,上午10时,上完第二节课后,他们就要开始做早饭,早饭吃完后,下午6时才吃晚饭。孩子们每天吃的米和蔬菜,是每周从家里背来的。他们一周回去一次,每次来回的山路都要走四五个小时,所以粮食和蔬菜都得计划着吃。学校还专门为家庭特别困难和兄弟姐妹多的学生盖了个大伙房。虽说是大伙房,但开的全是小灶,孩子们各用各的灶,各吃各的饭。
 
没有钱怎么买字典呢?于是一对兄弟俩只好利用周末时间到山上去采掘中药,采掘了整整一天的中药材,才只有一斤半,然后他们把中药材拿来去药材店里卖了,一斤买六元,一斤半的药材,他们就卖了九块钱,嗨!真是可怜呀!还未可以休息一下呢,他们还要拿这九块钱到小县城里买字典,而学校离县城要走十二小时才能到。走啊走,兄弟俩终于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来到了县城时,找到唯一的一间书店了,售货员拿出了三本字典,第一本是最旧版的,第二本是比较新版的,而第三本是最新版的,当然,兄弟俩肯定是买了最便宜的那一本了,也就是最旧版的那一本,然后,他们高高兴兴地拿着梦寐以求的字典准备回家了。当他们走过一间小食品店的时候,弟弟却痴痴地看着那些在吃东西的人,这时哥哥知道弟弟饿了,就拉着弟弟走到前面一点的买馒头的地方,哥哥问:“阿姨,多少钱一个馒头?”“七角”阿姨说,“七角?六角可以吗?”“好啦,好啦,六角就六角,要多少个?”“两个,刚刚好剩下一块二。”买完要吃的东西,兄弟俩就准备跑回家了,谁知天公不作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把他们回家的计划阻断了。天快黑了,他们只好在街边过夜了,待明天一清早才赶回去上学。
 
 
 
 
一部影片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从中也获得了很多启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