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姥游子
天姥游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2
  • 关注人气:1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衢州日报》:走进北大、清华的衢州二中学子

(2012-08-11 18:09:45)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信息

走进北大、清华的衢州二中学子

 

    前几天,13名被北大、清华录取的衢州二中学子,陆续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收到了成长道路上一份沉甸甸的礼物,留给了青春一段没有遗憾的印记。同样收获礼物和印记的,还有这13名学子的母校——衢州二中。678人(不含体艺生)上第一批线,9人被国内外知名高校提前录取;第一批上线总人数列全省单所中学第一;上线率再次超过金华一中,居金华、丽水、衢州三市所有中学之首;北大、清华录取人数列全省单所中学前10位。

    幸福总是给不断努力的人,当所有的光环都将衢州二中层层笼罩的时候,13名头顶北大、清华光环的学子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就像是读书时代的一个个弄潮儿,成为2012年衢州这座城市的教育代言,也成为了衢州二中这所学校的真实剪影。

如歌岁月,且行且听。当又一年高考恢复它本该有的平静时,这些时代弄潮儿发出的声音却再度叩响人们的心扉。在高考这场艰苦的“战役”中,他们打了漂亮的翻身战,而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他们更像是一个个睿智的引领者,每个人身上的生命微光,无论对衢州二中还是对每一个学子来说,都是一段弥足珍贵的经验和财富。

思想触角延伸的地方   王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类)

    思想的火花需要文字的记载才能由粗浅走向成熟,高中时期的两本薄薄的随笔便是我所有想法的升华地。改变了绚丽堆砌的八股文风,我开始笔随心走,细心描绘柔软内心的每一次触动,精神世界的每一点涤荡。而同学之间的随笔互评、老师的适时鼓励,更是为蓬勃的我们提供了充足的生长空间。人情冷暖、社会不安、权力滥用、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无一不牵动着我们的内心。我渐渐地看到,我们都在向世界大胆地伸出我们的触角,愿为社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高中与大学是一个人心理的飞速成长期,而三年二中生活宽松的氛围更为我提供了一片自由成长的沃土。感谢二中,是她的培养成全了现在的我。

最是二中忆   何诗航(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北京大学中文系)

    在二中度过的三年时光将深深地影响我未来人生道路的走向。这是一个有味道的校园。乍到校园,花草树木和着泥土的芬芳是扑向鼻子的味道,而呆上一段时间,浓浓的校园底蕴卷着南孔的儒风和师生的关爱则是直扑扑逼向心灵的味道,温暖而绵长。它让你不会觉得陌生,我是来自开化的学生,家乡里绵延着青翠的山,到处是草木,而当我三年前走进二中的时候,这里的绿树成荫不仅给了我家乡的味道,东面幽深的树林更给我一种原始的气息,那么幽深,就像求知育人一样,永远是庄重而深邃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亲切着自然也安静着我们的心。二中,公园一样的学校。当你走在披着绿色爬山虎的教学楼,或是零星点缀着石凳的小树林,那里都会有二中学子的朗朗书声,莺歌一般悦耳,我们都陶醉在这美丽的校园,真正享受学习带给我们的快乐。

    在这样一个美丽而有底蕴的校园里,或许个体的成功有偶然性,而作为一个集体,我们的成功是必然的。

不抛弃,不放弃   吴逸轩(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中三年走来,一路磕磕绊绊。精心准备一年,却没能参加新加坡公费留学计划;保送生考试,因为技不如人而错过了机会;自主招生考试名额减少,我再次遗憾地败在了“小高考”的战场上。自招的失败意味着我只能通过裸分上清北,这对我来说难于上青天。但我下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最后两个月只回了一次家,把自己的竞技状态调整到一个稳定的水平上,最后幸运地赶上了清华的末班车。

    人生难免挫折,最重要的就是“不抛弃,不放弃”,能重拾信心,上天会眷顾那些坚强的人。

蜕变的动力   郑灵超(保送,北京大学数学类)

    刚到二中时,大家都面临着压力。在初中基本都是班里数一数二的我们,来到高中后只能混个中等甚至是中下,像我在实验班,中考成绩在班里也就是个20名。正是这份压力激发了同学们心底的拼劲。自修课有老师从门口走过,班里却无一人抬头的美谈;早上有大批人提前半小时起床背书的壮观景象;夜里有同学违反学校纪律――躲被窝打手电看书的举动,周末有图书馆座无虚席的盛况……在二中,虽然学校不作苛刻的要求,但每个人都有发自内心的动力,有自己的目标,大家都你追我赶,争先恐后。

从二中走向清华    郑孟蕾(清华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从二中走向清华,需要的不仅是自己坚定的理想和踏实的行动,还有二中为我们搭建的平台。

    学在二中,无疑是生活的主旋律。勤奋踏实是每一个渴望实现人生理想的人的必经之路,而二中,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氛围和平台。晨光中,广场操场上大声读书的身影格外显眼;早饭晚饭后,每天都能听到教学楼内外传来的朗朗书声;熄灯后,寝室窗口星星点点的灯光映出一个个埋头苦读的背影;周末假期依然有许多同学奋战于教室、图书馆……这样的氛围下,学在二中,字字掷地有声!

    学在二中,体悟到坚持的精神。高三寒假后,我经历了自招考试和几次模拟考试的连续失败,沮丧至极。但二中为我注入了坚持的力量。从考前的趣味心理运动会,到高考前一天晚上高一学弟学妹们在楼下用燃着的蜡烛摆出“高三加油”和大声为我们呐喊,高三人收获的不仅是感动,更是一份动力,鼓舞着我最终冲向清华。

让人幸福的地方  周璇(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实验班)

    每每看到超市货架上的煮蛋器,心中总是满满的感动。整整一年,老师办公室里的煮蛋器从未停止过工作。有时,鸡蛋待熟时奇特的气味飘散出来,总引起同学们的落荒而逃,而老师们却在办公室里稳坐如泰山,那一份关爱与包容让同学们在最后的时光里,吃着鸡蛋,坚定着信念努力。

   经过高三教学楼管理室的门前,最醒目的是门上的千纸鹤。那是同学们在管理员阿姨受伤的时候贴上去的,我看得见的是这些小小的纸鹤,看不见的是同学们自发地帮助腿受伤的阿姨每天早上开灯供水,每天晚上关灯关水。曾经的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接受着别人的服务,而那之后我们明白了感恩可以不仅仅是嘴上说说。我们享受着别人的付出,感受着幸福,同时,我们也为着别人而付出,收获着幸福。

难忘图书馆  姚一帆(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类)

    高二伊始,我尝试着每天晚饭后,带些作业去图书馆解决。坐在一楼的自习室里,窗外绿树重重,隔绝了杂思,窗内笔珠沙沙,安静了杂声。我默默地做着数学题,先是一个人,后来有了更多同学。每天多付出五十分钟,一个月以后的十月月考,我终于没有辜负自己,没有辜负用完的厚厚一沓草稿纸。在三次失利后再一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年级第13名!听说成绩,我整个人坐在位子上好久。在喜悦和欣慰的泪水里,我才真正明白老师的话——“考不好,肯定是付出的努力还不够!”——如果努力已经足够,好成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后来,我一直坚持到图书馆自习。在那里,我攻下了数学的排列组合和概率,恶补了生物的必修一,订正整理了每天的错题,做完了暑假未完成的高考真题……整个高二,我一有整块的时间,就往图书馆跑。

我眼中的二中   姜航(保送,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周末留在二中的同学比比皆是,不仅是为了二中优美的环境,更是为了那静谧的周末图书馆。大家都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图书馆里,或是埋头书海奋笔疾书,或是浏览书籍流连忘返。整个图书馆中坐满了人,却听不见一点声音,这便是二中独有的一道风景。在这种环境下,不论是谁都会从内心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也会有一种不甘落后的信念支持着他们努力在学习的大道上一往无前。

二中敬业负责的老师默默陪伴着我们。教室里有他们兢兢业业板书的身影,办公室里到处是他们热心答疑的声音。他们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无微不至的关怀,许多老师都用“孩子们”称呼学生,而学生们则亲切的唤他们“哥哥姐姐”。这些情感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让老师学生们更加了解对方,也更方便了学习生活上的交流。

三年前我走进二中   姜行(保送,北京大学化学类)

入读二中之前,我有幸走进二中校园。首先参观的是图书馆,外墙上苍劲有力的三个大字“图书馆”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的兴趣。我踏进图书馆仔细参观了一番,偌大的图书馆里藏书丰富,无论是高考辅导资料,还是竞赛辅导资料,乃至课外阅读的名著杂志等都一应俱全,在藏书室外面还有安静的阅览室,在这样安静的环境里,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三年来,我很享受与大家一起埋头学习的时光,所有的人为了同一个目标一同奋斗,一同努力。

我还参观了二中的学生寝室。寝室是四人或八人的小型组合,都配备了空调和热水器,还有专门的课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整幢寝室楼永远都是整洁干净的,因为爱家,所以更爱大家,所有人都把寝室当做自己的家一样爱护,在这样的环境里休息能够为第二天的学习提供最好的基础。

贵在坚持   黄峰(清华大学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

身处强手如林的实验班,难以冒尖是正常的。即使有时进入全校前十,班里也仅排四五名。沮丧与不甘是难免的,但就是这种时刻,最需坚持。也许,我的天资不如别人,但我可以比他们更努力。周六下午放学后,我一般先做会儿习题再去活动。有同学开玩笑地如此描述我:“你高中是过了三个高三。”也许这有些夸大。但是,高一高二时,我每天比别人早起45分钟左右。一天天累积下来,在早起的时间中,得到的也是颇多的。不是所有坚持的人都能成功,但成功定然是需要坚持的。老师讲过,每天早上无须立下宏大的志愿,只须告诉自己要过上充实的一天,并坚持下去就行了。渐渐的,从高二起,我的成绩稳居前十五,高三三次模拟考,我更是取得了第一、第五、第一的好成绩。

诱人的校园   程涛(北京大学化学类))

作为一所学校,二中更吸引人的则是它那浓郁的学风,那些优秀的学子们。清晨,东方尚未发白,多少人还沉醉在梦乡中,却早有人起来,拿着书,打着手电,或静阅,或高诵;课上,鲜能见到出神学生,有的只是一双双凝视黑板的眼睛,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望,时不时的提问,令课堂愈发活跃;自修,没有什么喧哗声,有的只是笔尖与白纸的亲密摩擦,抑或是翻书的沙沙声;饭后,却只见一排排的学生早已拿着各种课本,在走廊上大声诵读,各种诵声交织,便若天籁;深夜,当人们早已踏入寻梦的征途,那一点点跳动的灯光告诉我们,依旧还有不知疲倦的学子在奋斗。

执着向前   詹晓航(清华大学车辆工程)     

    意图通过竞赛保送清华的梦想破灭;与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失之交臂;自主招生考试中,强项物理失误等等。回想三年,才明白事物原本就没有绝对公平的,永远不要奢望意外的眷顾。

   我理平纷乱的思绪,放下了一切,将理智和心情全都献给了高考,才发现自己竟能做到如此的平静,不再看重第一第二,不再计较三分五分,而是把注意力真正放到知识上。正是这份执着,让我跌倒了再平静地爬起来,继续往前走。虽然脚步歪歪斜斜,虽然前方迷茫一片,却让我跌跌撞撞地来到了胜利的终点。

   只要失败了能平静而坚决地振作起来,真的无所谓一二次的成败。在二中的三年,发现成长了许多……

http://www.zjqzez.com/admin/edit/UploadFile/201288105155391.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