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10)智利复活节岛摩艾石像

标签:
智利复活节岛摩艾石像 |
2020年1月3日,进入智利,飞往复活节岛。
智利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国土面积756715平方公里。
16世纪前属印加帝国。1541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0年9月18日获自治。1818年2月12日独立为共和国。1973年军政府上台,1990年恢复代议制民主。
智利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渔业资源。是世界上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产铜和出口铜最多的国家,享有“铜矿王国”之美誉。境内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旱极。此外,它还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硝石的国家。智利在新闻自由、人类发展指数、民主发展等方面也获得了很高的排名。智利教育高度发达,其教育在发达国家普遍承认。由于地处美洲大陆的最南端,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为“天涯之国”。
智利为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在南美洲与阿根廷和巴西并列为ABC强国。拥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和生活质量,具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全球化的、自由的经济环境,以及较低的腐败感知和相对较低的贫困率。被世界银行集团视为高收入经济体。2010年,智利成为南美洲第一个OECD成员国。
圣地亚哥是智利首都,也是南美洲第五大城市。位于智利中部,前临马波乔河,东依安第斯山,西距瓦尔帕来索港约185公里。夏季干燥温和,冬季凉爽多雨雾。人口606万(2002年),始建于1541年。1818年迈普战役(智利争取独立战争中决定性战役)后成为首都。 十九世纪因发现银矿后迅速发展。其后,屡遭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破坏,历史性建筑荡然无存。今日的圣地亚哥已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市容绮丽多姿。一年四季棕榈婆娑。圣地亚哥的市区在历史上是以圣卢西亚山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今天的圣地亚哥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是智利最大城市,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 心。
圣地亚哥座落于智利中部的中央谷地,全名“圣地亚哥-德智利”,圣地亚哥夏季干燥温和,冬季凉爽多雨雾,碧波粼粼的马波乔河从城边缓缓流过,终年积雪的安第斯山仿佛一顶闪闪发光的银冠,天然山水给圣地亚哥增添了动人的风韵。圣地亚哥为智利的天然旅游城市,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博物馆、美术馆、公园众多,圣卢西亚山是观赏整个城市的最佳地点。站在圣卢西亚山可一览无余的欣赏圣地亚哥的高楼大厦、解放广场、宪法广场、巴格达诺广场等;此外,还可观赏到市区和近郊的天主教堂、主教堂、市政厅、邮政大楼、国家图书馆、历史博物馆、美术馆等。
复活节岛石像摩艾是位于复活节岛的一群巨型人像,遍布全岛,是智利的旅游景色与世界遗产之一。有些摩艾会被放置在名叫“阿胡”的石头站台。这些摩艾只有上半身,具有一对长耳,双目深凹,削额高鼻,下巴棱角分明,表情沉毅,也有一些石像被安上了“珊瑚眼”。只有一个被称为“图库图利”的石像拥有下半身并跪在地上,他还有胡子和一对短耳。这两种类型的石像可能与岛上传说的“长耳人”与“短耳人”有关。
复活节岛发现1000多尊巨大的半身人面石像,其中600尊整齐地排列在海边的石岛上。石像大小不等,高6-23米,重约30-90吨,它们形象奇特,神情严肃,面对大海,似乎若有所思。
有的还戴着帽子,帽子是用红色岩石刻成的,高几米,形状像个圆柱。有的石像身上还刻着符号,有点像纹身图案。除此之外,还发现了比这些巨大的石像还要大一倍的石像,但它们多是半成品。
在2011年的发掘行动中,对位于Rano Raraku地区的两座身体埋在土里并且只露出头部的摩艾展开挖掘,发现了2尊摩艾不仅拥有非常高大的身体,它们的背部还有精细雕纹。
据考察测定大约雕凿在公元前1100-1680年间。
据有关学者考证,人类登上复活节岛始于公元1世纪,石像的底座祭坛建于公元7世纪,石像雕凿于一世纪以后。到12世纪时,这一雕凿活动进入鼎盛时期,前后历经四五百年。大约到1650年前后雕凿工程停了下来。至于石像代表了什么,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代表已故的大酋长或是宗教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