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香筒—元代秋山玉珍品

(2020-03-22 20:37:58)
标签:

365

古玩

春水秋山玉

玉香筒

元代秋山玉

玉香筒  元代秋山玉珍品
文、图    陈晓亮 
玉香筒—元代秋山玉珍品
春水天上坐 秋山画中行

    “春水、秋山玉”反映的是辽金时期皇室的两大狩猎活动,春围和秋围。在古代的中国,北方的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贯以狩猎、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建立辽王朝之后,帝王们仍沿旧习,随着季节、气候和水草的变化四季游徙,进行以狩猎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巡守制度和游幸活动,这就是所谓的四时捺钵制度。其包括“春水”、“夏凉”、“秋山”、“坐冬”,合称“春水秋山,冬夏捺缽”。 《金史.舆服志》载:金人常服,“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其从秋山之服则以熊鹿山林为”故后人亦将辽金皇帝的外出巡游渔猎活动称为“春水秋山”。这种表现春、秋狩猎场景的玉雕作品被人们称作“春水玉”、“秋山玉”。

玉香筒—元代秋山玉珍品

秋山玉香筒    元代

尺寸:高7.5厘米、直径1.8厘米    南京藏家收藏


    秋山玉反映的则是秋天北方山林中狩猎的场景。是指以山林、虎、鹿、熊为主题的玉器,画面多为镂雕在山林中的虎、鹿、熊、兔或其它动物,辅以芝草与树木相互掩映,分层透雕而成。虎多作伏卧状,鹿多作回首站立或奔跑状。玉器中鹿纹最早出现在商代,多呈薄片状,写实与夸张相互结合,其后各代屡有发展变化;玉鹿在宋代多纤细秀丽,矫健不足;元代在辽金玉鹿基础上,更讲究作品的气韵和粗放性,突出元人健壮豪迈之气魄;到明代多求鹿之形,不求鹿之动。秋山玉的艺术特色就是抓住山林、虎、鹿等雕刻对象的瞬间情态,惟妙惟肖,可谓形神兼备,以景写情,淳朴自然,充满了令人回味的山水林野情趣。下面这件玉香筒却为元代秋山玉的典型器物。


玉香筒—元代秋山玉珍品

秋山玉香筒侧面图

 

    秋山玉香筒高7.5、直径1.8厘米,和田白玉。器型呈细长的筒形,近上、下端各饰两道凹弦纹,筒身主体部分镂空花纹以散发香烟,上下各有一个扁平的盖顶和承座已遗失。主题纹案为山林中柞树、雁和双鹿。筒身满饰的树木,是以东北多见的柞树为表现题材,透雕多层,层叠繁密。一只雁在高空中展翅飞翔,长嘴、圆眼。双鹿各表现奔跑状和回首状,一雄一雌;鹿眼均为橄榄形,双耳向后翘起,后臂及腹身饰数个米字纹表现身上鹿纹,足粗蹄大。在香筒中部站立着一只鹿,头微上昂,警惕性的回首凝望,似已警觉到被遭射杀的危险而显惊恐之状,四肢作奔跑状正欲逃逸;下部是一只奔驰状的鹿,体格健壮,有双角,昂首前视,前双足向前扬起,后双足用力向后朝上飞扬,描写的正是骏鹿被追杀而全力狂奔的精彩瞬间;整个场面表现的是一幅“秋山”狩猎活动中最为惊心动魄的生动情节。物体形象逼真,场面刻画得淋漓尽致,异常活泼、生动,表现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狩猎的特殊场景和生活情趣。


玉香筒—元代秋山玉珍品

秋山玉香筒展开全图


    秋山玉香筒采用新疆和田白玉制作,造型簡練,玉质滋润,包浆浑厚。主要采用镂雕、浮雕、线刻工艺制作,熟练掌握了深层立体镂雕的技法。雕刻的线条沉稳有力,刀法圓熟,刚柔相济;玉器设计圖案豐滿,以柞树为底纹,雁、双鹿上中下巧妙排列,动作神态非常传神,三者互应,动静结合,构图严谨合理,纹饰精细华丽,立体感很强,且极具深景感,表现出中国北方民族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典型时代特征。此件秋山玉香筒应为元代上层贵族随身佩戴的饰物,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一件秋山玉香筒珍品。

 

    秋山玉香筒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古代玉器的空白。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三十多年前整理院藏的清宫传世玉器,在两万多件玉器中,发现有数十件玉饰颇有类似之处。杨先生结合史料,亲赴全国各地收集实物资料,专心将此类玉器进行整理、研究,让长久以来面目模糊的春水秋山玉清楚地展现于世人面前。而这件元代玉香筒乃属国内首次发现,是研究秋山玉最新的珍贵资料。另外,在江西省博物馆收藏明代藩王墓葬中出土一件玉香筒,上海博物馆也收藏一件清代玉香筒,可作为对比材料分别叙述如下:

玉香筒—元代秋山玉珍品

玉香筒   藩王的薰香器具    

尺寸:高14.5、直径3厘米   江西省博物馆

 

    该香筒1982出土于江西南城明益定王朱由木(15881634年)墓中,基本造型是细长的直筒,上下各有一个扁平的盖顶和承座,主体部分镂空花纹以散发香烟。筒内有一枚小插管,用以插直燃式线香。蓋是青玉,筒身為白玉,蓋上雕一螭盤曲,筒身受沁,沁黃褐或灰白色,鏤雕三螭及花卉。此器的螭紋形態各異,但細部特徵相似:花葉眉,如意耳,長髮後飄,小腿處陰刻細毛,花葉形尾。花卉的雕琢上頗有獨到之處,花蕾突起,其上刻網格紋,花瓣打挖成凹形,使花具有立體感。筒体镂雕精致,纹饰华美,蟠螭穿花,姿态各异。花缠蟠螭,浑然一体。其雕琢粗犷,技法高超,图案生动,纹饰浑厚,具有典型的明代琢玉工艺特点。现为江西省博物馆品。


玉香筒—元代秋山玉珍品
雕山水人物香筒       
尺寸:高22.5、直径3厘米    上海博物馆

 

    此器主体采用新疆和田青玉琢制,呈长圆筒形,以镂空透雕手法镌出山水人物图案,山石巉岩,松林繁茂,小亭独伫,溪水潺潺。其间有二老者,一柱拐杖,一荷挑枝,又有一童肩荷葫芦,旁有鹿、鹤各一,一派恬淡闲适的气氛。图案以形象和谐音的方式表现出古代流行的祈求官禄、长寿的吉祥题材。另器上盖、下底系用碧玉制成,盖面饰五蝠捧寿纹,盖边饰回纹,器底微凹上部有两孔,可插线香。现为上海博物馆品。

 

    香筒是一种燃点直式线的香具,可焚香亦可薰香。香氣從鏤孔處嫋嫋升起,即称为香薰,亦名香笼。香筒為香具的一種,既元人認為,焚香能除穢、驅蟲,可以正念、清神。当时,玉器是上层贵族身份的标志物。香筒是一种可以随身佩戴饰物,是当时颇具特色的香具,既是人们生活中实用品,又是可供欣赏的艺术品其质材有玉、竹及象牙等。玉香筒在元代就已出现,流行于明、清两朝代。

 

    春水与秋山玉器的题材发端于辽,兴起于金,昌盛于元,明清仍存余绪;它们发展、兴盛,已在中华玉文化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元代秋山玉稥筒表现出中国北方渔猎游牧民族矫健而悍勇的独特审美情怀。它不愧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原文发表于2016.12《科研》杂志、陈晓亮《秋山玉珍品—玉香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