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一地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2012-02-06 19:46:50)
标签:

高中地理

必修二

课程纲要

教育

高一地理(必修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教学时数】 32课时

【授课教师】 蔼蔼

【授课对象】 高二年级

【课程目标】

   1.获得人类主要生产、生活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各种活动是自然和人文各种要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3.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4、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归纳人类所面的主要环境问题;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课程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2)》课程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2课时)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2课时)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1课时)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课时)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课时)
 第三节 城市化(2课时)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们选择(2课时)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课时)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课时)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2课时)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2课时)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2课时)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2课时)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2课时)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课时)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2课时)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

1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较简单易懂,识记了解的基础

2.演示法——较抽象的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

3. 课堂讨论法——发散思维较强、较开放的知识

 

(二)学习方式:

 1.基础知识以课堂听讲为主,结合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等各种形式,提高学习的兴趣。

 2.应用性知识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信息窗等则以自学,小组合作,结合实践进行学习。

(三)课时安排

必修2课程共分六单元,各单元课时分配如下:

单元名称

课时

第一单元

5

第二单元

5

第三单元

6

第四单元

6

第五单元

6

第六单元

4

 

(四)课外拓展性练习

课后练习主要是任课教师利用课后习题和自编练习结合,分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

【课程评价】

 ()  评价指标

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及平时练习情况、平时测验与期中考试情况、期末考试与教师综合评定等。

()评价方式与结果处理.

1、每一课程模块评价总分100分,学生得分60分以上(含60分)者都可认为本模块修习合格,授予2学分;

2  每一课程模块评价由两部分构成,即终结性评价(模块考试)和过程性评价,各占总分的60%40%。若模块考试得100分,则记其模块终结性评价60分,余类推。而过程性评价则由模块课时学习10%、课业表现10%、书面作业情况15%、平时测验成绩5%。根据其各项评价得分按此比例记入总分以确定其是否修习本模块课程合格,并获得相应学分,是否需要重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大年初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