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昭陵简介·八、红城与正红门】

八、红城与正红门
(一)红城
http://s10/bmiddle/6a9c1b43ge0b9dc50f599&690
红城将陵寝中、后两部分建筑,南自正红门,北至隆业山,包括十二御林、碑亭、祭祀用房、方城、月牙城、宝城,全部囊括在内,形成一个宏伟的古代皇陵建筑群。
当年,红墙之内广植松树,因东西南北均各成行,故名曰“趟松”。原植松树3600棵,与盛京(今沈阳)城墙上的垛口数目相同,并与八旗每旗的骑兵之数相和。清朝时,朝廷非常重视此松的成长。盛京将军历年以“增、减、迁、退”四字奏明圣上。每年增加几棵,减少几棵,迁动几棵,退出几棵,均需奏报。
(二)正红门
http://s8/bmiddle/6a9c1b43ge06f66b2db77&690正红门为陵寝正门,建于1649年(清顺治六年),为三楹仿木结构,单檐歇山式。檐下有砖雕斗拱,屋顶黄琉璃瓦装饰。正红门一抹朱红,拱洞门三,铜钉铜环。门前有三路石砌台阶,辅以白玉石雕栏杆。
正中大门为神门,意为太宗文皇帝与孝端文皇后灵魂出入之门户。此门平时不开,只能在大祭时抬祭品和祝版的官兵由此通过。神门东侧之门为君门,皇帝谒陵时专走此门;西侧之门为臣门,祭祀时大臣由此门通过。
三个拱门边上均有浮雕装饰,中门浮雕为二龙戏珠图案,左右门为花纹图案。。正红门两侧的红墙之上浮雕着五彩琉璃皤龙,称为袖壁,又叫龙砖看墙,寓有神龙守护红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