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同行朋友给我寄来一套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其实是教师用书),五册,“龙腾文化公司”出版。三册为“基础化学”,成功大学化学系黄得时教授主编,供高一和高二使用,两册为“选修化学”,台湾大学化学系张哲政教授主编,供高三(分流)用。
先摘录它的章节和主要内容吧。
基础化学(一)
Chapter1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2
1
物质的分类 实验1
物质的分离
2
原子与分子
3
原子量与分子量
4
溶液
实验2
硝酸钾的溶解与结晶
Chapter2
原子构造与元素周期表
1
原子结构
2
原子中电子的排列
3
元素性质的规律性及元素周期表
Chapter3
化学反应
1
化学式
2
化学反应式与平衡
3
化学计量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3
化学反应热
Chapter4
常见的化学反应
1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
电解质与阿瑞尼斯的酸碱定义 3
沉淀反应
4
酸碱反应
5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4
示范实验
常见化学反应的形态
基础化学(二)
Chapter1
物质的构造与特性
1
物质的形成与化学键 2
离子键与离子晶体
3
共价键与共价分子、网状固体 实验5
示范实验
分子在三度空间的模型 4
金属键与金属晶体
Chapter2
有机化合物
1
烷、烯、炔与环烷
2异构物
3
烃类的命名 4
芳香烃化合物
5
官能基与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实验6
有机物质的一般物性 6
生物体中的有机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核酸
Chapter3
化学与能源
1
化石燃料
2
电池
实验7
化学电池
3
常用的能源与替代能源
Chapter4
化学与化工
1
生活中的化学
2
化学与永续发展
3
化学与先进科技
实验8
界面活性剂的效应
基础化学(三)
Chapter1
气体
1
气体性质
2
气体的定律
3
理想气体 4
气体的分压
Chapter2
化学反应速率
1
反应速率定律 2
碰撞理论 3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9
秒表反应 4
催化反应
Chapter3
化学平衡
1
化学平衡 2
平衡常数 3
影响平衡的因素
4
溶解平衡
实验10
平衡常数与勒沙特列原理 实验11
溶度积测定
选修化学(上)
Chapter1
化学平衡
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 平衡状态时反应系统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2
化学反应式与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向或逆向开始进行,均能达成平衡 反应式中各物种的系数不表示该反应达平衡时各物种的相对浓度关系)
3
平衡常数
(介绍反应商Q值,达平衡时反应商称为平衡常数K 化学反应式与其平衡常数式间的关系)
4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勒沙特列原理 反应商Q与净反应方向的关系)
实验1
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勒沙特列原理 实验2
平衡常数的测定
Chapter2
水溶液中的平衡
1
盐类的溶解平衡
(溶度积常数 离子积Ksp 盐类溶解度与Ksp的关系
同离子效应)
2
弱酸与弱碱的解离
(Ka与Kb值
微溶盐的同离子效应
多元酸
以磷酸为例指出氢离子逐步解离)
3
盐
(介绍盐类的来源,举出一些制成盐类的反应 说明各种不同的盐类,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错盐的定义、命名及特性)
4
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的特性、配制方式、重要性) 5
弱酸与弱碱的滴定
(滴定曲线图 指示剂的选用)
实验3
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
Chapter3
溶液的状态与性质
1
液体的蒸气压
(水的蒸发与凝结平衡、饱和蒸气压 影响蒸气压大小的因素
解释拉午耳定律
理想溶液)
2
溶液的沸点与凝固点
(稀溶液沸点上升或熔点下降与重量莫耳浓度的关系 利用溶液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推算溶质的分子量)
3
溶液的渗透压
(半透膜与渗透 渗透压的意义与测量方法
稀溶液渗透压大小与其体积莫耳浓度的关系
利用渗透压推算高分子物质的分子量
逆渗透及其应用)
4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电解质溶液对依数性质的影响 凡何夫因数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对依数性质的影响不同
利用凡何夫因数预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度)
5
胶体溶液
(溶液的分类 胶体溶液的特性
胶体粒子在胶体溶液中不沉淀的原因
胶体的凝聚现象)
实验4
溶液凝固点小降的测定
Chapter4原子与分子
1
原子性质的周期性
(原子与离子的大小 共价半径、金属半径、凡得瓦半径的意义
影响半径大小的因素
共价半径具有加成性
游离能的意义及周期性变化、影响游离能大小的因素、游离能与价电子数的关系
电子亲和力的意义、各元素电子亲和力的周期性变化关系、影响电子亲和力大小的因素)
2
分子内的键结及分子形状
(路易斯结构及其画法 共振
不符合八隅体的路易斯结构
配位共价键、价键理论、混成轨域及其与分子形状的关系
价壳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并用来预测分子形状
未键结电子对与分子形状的关系及σ键与π键的形成
3
分子的极性
(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 电负度的意义极其周期性
电负度大小与元素间化合生成离子化合物之倾向的关系
分子的极性及其与形状的关系
分子极性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实验5
分子模型的探讨
Chapter5物质的形成及结构
1
分子间作用力 2
氢键 3
共价网状晶体的结构及特性 4
金属晶体的结构及特性
(金属的电子海键结原理及其特性 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及六方最密堆积三种最主要金属晶形
金属晶体的键结强弱判断原则)
5
离子晶体的结构及特性
(离子晶体的库仑静电力键结原理及其特性 离子晶体形成过程的能量变化
离子晶体的键结强弱判断原则及堆积方式)
6
分子晶体的结构与特性
选修化学(下)
Chapter6
电池、电解、电镀
1
电化电池
(电化电池是一种自发性的氧化还原反应 了解阴阳极的质量变化、电解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及盐桥的功用)
2
标准电极与电池的电动势
(比较不同物质释放电子的能力,预测氧化还原反应是否会自然发生,并由预测结果来组成电化电池 氧化电位与还原电位的定义
参考电极的作用
探讨标准还原电位
由半电池的反应与电位求得组成电池的反应与电位
说明正向串联与逆向串联电池)
3
常用的电化电池
(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 介绍燃料电池的功能与种类)
4
电解与电镀
(电解反应是一种非自发性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解反应的进行过程
以惰性电极与活性电极电解时生成物的判断
法拉第定律
电解精炼与电镀的原理
无电电镀)
实验6
电镀与非电解电镀
Chapter7
有机化合物
1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以定性、定量法决定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基)
2
有机卤化物
3
醇、酚与醚
4
醛与酮
(含有羰基的化合物 含有醛基的化合物的特性
醛与酮性质的差异)
5
羧酸与酯 6
胺与硫胺 实验7
官能基性质的探讨—醇、醛、酮 实验8
阿司匹林的制备
Chapter8聚合物
1
聚合物的分类与一般性质
(单体、单体单元、聚合物的意义 聚合物的分类与一般性质
加成聚合与缩合聚合的命名方式)
2
聚合物的合成反应 3
天然聚合物
(天然橡胶与加硫橡胶 单糖、双糖与多糖
淀粉与纤维素的性质与用途
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
酵素的特性
去氧核糖核酸与核糖核酸的组成与性质)
4
合成聚合物
(合成纤维与合成橡胶的种类与性质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原理与再生法
涂料及接着剂) 实验9
糖类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