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点亮未来!谁在分食286亿“良种补贴”
(2023-05-29 15:19:16)分类: 玉米种子 |
一篇文章,点亮未来! 谁在分食286亿“良种补贴”
自从佟屏亚写文“良种补贴,怎样把好事办成好事”一文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出版的《种业导刊》发表后,报纸杂志相继转发,受到农业界、科技界、种业界人士以及农民的关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等七家单位2007年6月25日转发内参《农业科技参考》(第12期),标题“让农民成为良种补贴的真正主人”。随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内参》和中央政策研究室《简报》相继转发并呈送中央有关领导;回良玉副总理作了重要批示,要不折不扣地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农业部杜青林部长、范小健副部长指示,让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落实《简报》提出的批评和建议。(《投资者报》2009年3月3日)
《种子法》规定:“种子使用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购买种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是国家实施的惠民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却是政府官员唱“主角”,农民群体失去了“话语权”和“自主权”。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时任司长陈萌山更名为“良种招标补贴”项目,通过市县农业局控制良种“招标”流程。农业科研院所或种子公司拟进入当地种植的品种,必须向基层农业局交“进门费”、“挂号费”、“服务费”等。实施“良种招标补贴”项目概括起来有5句话:搭建层层索贿的平台,干预种子市场的正常运行,基层农业局成为最大的垄断经销商,剥夺农民用种的自主权和知情权。“良种招标补贴”严重阻碍了新品种的正常推广,致种子市场营销混乱,假劣套牌种子盛行。山东、河北、安徽等许多省市县发生种子经销商上访事件,要求“把良种补贴款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
2006年9月1日上午,农业部“良种补贴调研组”一行5人,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佟屏亚约谈关于良种补贴的有关问题。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曾衍德、尚勋武(挂职),处长万富世;财务司副司长王正谱,副处长李洪涛。
曾衍德副司长首先发言:感谢佟老师对良种补贴工作的关心以及提出的批评和建议。良种补贴工作由农业部种植业司和财务司负责,最早开始大豆良种补贴,后来增加小麦良种补贴,从2005年起增加玉米和水稻良种补贴。从计划提出到政策设计经过5年,取得一些经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今天请您谈谈关于这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王正谱副司长发言承认《内参》反映的情况都是存在的,但有几点看法提出商量:第一,不同意说良种补贴剥夺了农民“自主权和知情权”,农民完全可以自由购买新品种,现在很多地方农民不要补贴款,可以自由购买品种。第二,说影响市场正常运行,不同意。种子市场混乱是种业管理问题,是商业问题(尚副司长插话:是道德风险问题,不是政策问题,不是种子管理部门不作为)。第三,您说影响新品种创新和推广,不能理解。现在品种审定问题很多,新品种不一定比老品种好,对新品种补贴难度就大一些,第四,关于腐败问题,良种补贴款30%留在财政局,中标企业交上20万元保证金,乡长、镇长、村长都有一些劳务费,我认为这也是合理的,因为这几年基层办公经费比较紧张,这些钱都是出自企业,并没有增加农民负担。整个项目设计初衷都是为农民利益着想。至于河南一家省级中标公司被索要“两辆桑塔纳、组织欧洲游”的事,我们要查,要由检察院起诉,要坚决打击。您提出的采取“一卡通”把良种补贴款直接发放给农民,我们反对。我们接受建议“完善良种补贴办法”。如省级招标,政府采购,加强监管等等,还要加大投入力度,继续扩大良种补贴规模。
恭请在座各位司长处长一一发言后,最后佟屏亚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采取“逆向思维”,即从“把良种补贴款直接发到农民手中”这一视角重新思考政策设计,站在农民位置怎样让农民成为享受良种补贴的主体。第二,政府应该从宏观角度管大事管要事,现在是没事“造事”,难道非得抓出几个大的贪腐份子才算终结吗;第三,扩大这一问题的讨论范围,如由种子协会召开专题讨论会,媒体开辟论坛,听取更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006年11月24日,中国种子协会召开管属的4家种子期刊主编会议,专题研究良种补贴的报道问题。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立秋主持会议,挂名中国种子协会的《中国种业》、《种子世界》、《种子科技》、《种子》等主编出席。李秘书长针对佟屏亚发表的“良种补贴,怎样把好事办成好事”一文提出严厉指责,出言夹杂臭话,禁止报刊发表佟屏亚的文章。会后,中国种子协会发布“红头文件”(中种协2006年24号)指示:“在刊登有关种业政策、体制改革等政论性文章,要将稿件报送协会秘书处审核。”以至佟屏亚在《中国种业》当年12期文章“中国种业形势综合评述”、《种子世界》文章“2006年中国种业要事评述”、《种子科技》文章“中国种业形势和发展趋势”均被敕令撤稿,致使三家杂志因重新调整当期版面延期出版甚至销毁全部成品!
中国种子协会成为农业部封锁不同观点、干预新闻自由、维护部门利益的工具,公然隐瞒社会舆论,掩饰基层实际情况。在权力部门的干预下,从2007年至2009年,佟屏亚这个名字和文章在有关种业报刊上完全消失。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陈萌山,按照准备好的“完善良种补贴”调子上报国务院;同时利用控制指导的《农民日报》第七版(“国家粮食”版),在2007年1~2月,连篇累牍整版发表有针对性地30多篇文章,宣传“完善”良种补贴的优越性,媒体铺天盖地一片叫好声,制造社会舆论欺骗国家领导人。
遵照国务院指示,2008年12月23日,农业部发布《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农业部撤职种植业管理司陈萌山司长(未查办)。继后,全国陆续报道县级农业局长贪污良种补贴款百万千万的大案窝案。中国最基层官员受到远超其“官级”的关注,惩治“小官巨贪”成为农业领域下一步反腐的重点。一位基层官员感叹:什么是政治?正则治。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官场风清气正,社会和谐稳定;官场作风歪邪,社会岂能和谐?正人先正己,治国先治吏。吏治腐败焉能有民众凝聚力、向心力?(详情参阅中国言实出版社《聚焦中国种业》一书有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