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2012年9月29日)
(2012-09-29 08:59:20)
标签:
杂谈 |
分类: 【3】语文周计划 |
2012年9月29日·周六·现代文阅读二
送
小区有家便利店,顾客买重的东西,如桶装水啊,米啊,啤酒啊什么的,他们都送货上门。
那天,我去买了箱啤酒,还买了点别的零碎东西。本来想自己扛回去的,手里拎着其他东西,扛起来不方便。一个中年男人走过来对我说,我们店免费帮顾客送货的,你留个地址,我马上帮你送过去。
我看看他,黑,瘦,肩膀上搭条毛巾,身上的老头衫,映着未干的汗迹,已经看不出当初的颜色了。认出他是店里的送货工,经常能看到他骑着一辆三轮车,满载着各种各样的物品,在小区里奔来跑去。
我告诉他几幢几号,他用签字笔,在啤酒箱上刷刷地记着。真没想到,那几个字,被他写得如此灵润飘逸,我惊讶地看着他。他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了笑,说,年轻时瞎练过几天字。我冲他竖竖大拇指,那字写得确实漂亮,如今能写出这手字的人,不多了。
我刚走到楼下,他骑着三轮车,也到了,三轮车上码着三箱啤酒,一袋米,还有一桶水,看样子,都是要送的货。我抢先一步,摁下了电梯,手挡住电梯门,等他。我们这幢楼,是小区里几幢小高层之一,装有电梯。他却冲我摆摆手,示意我先上,然后,扛起啤酒,径直朝楼梯走去。我喊他,有电梯啊。他扭回头说,一样,我走楼梯。说完,“噔噔噔”,向楼上走去。
我摁了四层。电梯呼呼直上。纳闷,为什么他不肯乘电梯,却要扛着那么重的东西,走楼梯呢?真是个怪人。
电梯到了四层。我刚走出电梯,他也扛着啤酒,走上来了,嘴里微微地喘着粗气。他放下啤酒,问我,要不要帮我搬进屋?我摇摇头。看着他脸上细密的汗珠,我疑惑地问他,为什么不乘电梯?他摘下肩膀上的毛巾,擦着汗,低声说,咱身上汗味重,乘电梯不好。我怔住了,这叫什么理由?没等我开口,他和我告别,那我去送别人家的货了。说着,转身从楼梯往下走,“噔噔噔”的脚步声,在楼梯间回荡。
平时,在小区里散步的时候,经常能看见送货工奔跑着的身影。
有一次,一帮人刚走进电梯,正在关着的电梯门,忽然又慢慢打开了,还有人要上电梯。原来是送货工,扛着一袋米,站在电梯门口。有人往里挪挪,给他腾出位置。他将米袋搬进电梯,对站在摁扭边的我说,麻烦帮我摁下12,谢谢啊。说完,转身向楼梯跑去。12层是最高层,看样子这袋米是要送到12层的,可他为什么自己不乘电梯,却让米乘电梯?电梯门慢慢关上了,身后有个女人忽然吸吸鼻子,嘀咕着:哼,连米袋上都留着一股汗馊味,难闻死了!很厌恶的语气。忽然隐约明白,那个送货工为什么不坐电梯了。
到了四层,我走出电梯的时候,听到楼道里急促的“噔噔噔”的爬楼梯声,心里担心着,送货工能赶上电梯的速度吗?
暑假的时候,送货工的三轮车后,忽然多出了一个八九岁大小的男孩,那是他留在农村老家的孩子。货多的时候,孩子跟在三轮车后面推,送完了货,小男孩就坐进三轮车里,送货工就骑得飞快,小男孩一路兴奋地惊叫着。有时候,到我们小高层送货的时候,送货工扛着货爬楼梯,小男孩则留在楼下,眼巴巴地盯着电梯口,可是,从来没有看见他坐过电梯。也许,是他的父亲叮嘱过他,他才一次次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
整个夏天,经常能看到送货工父子,在小区里奔来跑去。有时候,也能够听到他们快乐的笑声。小男孩和小区的几个保安似乎混得特别熟,还有几个女清洁工,讲着和他们一样的方言,因此也显得特别亲热。
我经常默默地注视着他们,想起我遥远的乡下老家。我知道,他们虽然来到了这座城市,却生活在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轨道上。
1、请结合文本的内容,说说送货工是个怎样的人?(4分)
2、联系上下文,结合划线词语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3、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反复描写送货工“噔噔噔”的脚步声?(4分)
4、
答案详解
1、答案为:(1)自尊自爱:他不愿汗馊味影响他人而不肯乘电梯,叮嘱儿子也不要乘电梯等等。(2)勤劳:他几次“在小区里奔来跑去”、主动要求送货等等。(3)朴实:从衣着打扮和宁可扛着货物爬楼梯可见此特点。(4)乐观:从他辛苦地劳动着还能有快乐的笑声可见此特点。
【解析】概括人物特点,步骤为以下两点:一是找出人物具有亮点的行为;二是分条分点作答,不可胡子头发一把抓。
2、答案为:“眼巴巴地盯着”传神地写出送货工的儿子对电梯的格外向往,“从来没有”则以送货工对儿子的严格要求侧面写出他的自尊自爱。
【解析】结合划线词语品读句子表达效果,要注意句子的主角是谁?如果句子的主角是人物,那么分析词语效果的落脚点应该放在人物心理和情感的解读上。
【解析】分析某一写法的意图、作用和好处,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这已成为这类题目的基本规则。
4、答案为:(1)同情和歌颂勤劳淳朴、自尊自爱的农民工们;(2)谴责了鄙视农民工的行为;(3)呼吁人们关注和尊重农民工们。
【解析】既然是问“哪些情感”,说明情感不止一种。答案中的三个要点是由近及远的,从对当事人农民工、到对文中鄙视农民工的“反面人物”、再到更为广泛的社会群体,这种思考问题的思路要学会。
特别说明:本人对“每日一题”的题目不拥有版权,但对“每日一题”的答案详解拥有版权。因为,所有答案详解均由本人辛勤制作。未经允许,任何机构与个人不可盗作商业用途。若需使用,可通过博客,与本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