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mw690/6a9696ecgd71a54699126&690
历史遗韵遗志堂
喜欢在黄昏出行,行走在溪边的山间小路听水流淙淙,行走在田野阡陌与蜂蝶相戏,行走在山村巷陌看鸡犬追逐。远处农田稻草燃起烟火,一浪一浪的冲向高空;近处农家里袅绕饮烟,向锄荷的归人招手。夕阳大概是孙悟空的化身,一会幻化成一件衣裳披在远山上,一会如调皮的孩子跌落水里,一会是活泼的小情侣在林中枝叶间捉迷藏,一会变成胭脂,浓艳重彩地涂抹在人的脸上。这个时候,旧巷中那一两座雕梁画栋的高大楼房就会格外熠熠生辉,三分精致、三分沧桑、三分寂静、一分高贵。与高要白诸遗志堂的邂逅正是在这样的黄昏,这样的场景。
http://s5/mw690/6a9696ecgd71a2942a2c4&690
http://s13/mw690/6a9696ecgd71a2a1ab8fc&690
据说,高要的活道、白诸等乡镇,有十几座古老的碉楼,由于天灾及人祸等原因,目前只幸存六座,养在深闺待人识。这些与开平碉楼最大的区别是,并不是由华侨建造的;遗志堂与高要其它碉楼最大的区别是,大宅依然人出人归,并非庭院无人春寂寂。
http://s13/mw690/6a9696ecgd71a31fa3f9c&690
山坡下,水塘边,遗志堂鹤立鸡群,气势非凡。绕过长满浮萍的水塘,进入满是果树的大庭院,楼房一下子抢占了所有的视线。这是一幢罗马风格的洋楼,多样的门窗装饰、彩色的玻璃、墙上精致的石雕,无不透着浓郁的欧陆风情。屋主黄玉的侄孙黄达明老先生虽然70多岁,却精神矍铄,行动灵敏,态度热情。他说,上午,高要电台的工作人员才来采访过。
走过呈现喇叭形的七步台阶,就可看到正门悬挂着著名老中医梁剑波先生题写的“遗志堂”的木匾。进入首层大厅,立即令人感到不一般的大气,两条雕饰着精美瑞龙祥云的古罗马石柱与厅一样高达5米。大厅近300平方,在三个角间成三间大房,分别是老先生夫妻、大儿子一家及新婚的二儿子夫妻居住,而活动空间还是非常宽敞。
http://s16/mw690/6a9696ecgd71a3a7326af&690
http://s14/mw690/6a9696ecgd71a3e262f8d&690
http://s2/mw690/6a9696ecg7be906466b71&690
二、三、四楼都是三房一厅,当时建筑时,每层楼梯间都配备卫生间。楼顶有两个凉亭,都是下方上圆。楼梯口之上的亭子其实也是个水塔,墙壁写有“水木清华”四个大字,亭前还设有水池假山。另一个凉亭的顶上还雕了两条活灵活现的飞龙,拱型的门窗犹如画框,将四周的青山、绿水、田野裁成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
此时,晚霞如醉,夕阳一点点地隐在远山,山水村庄也跟着变换着色彩。周邦彦的“一抹残霞,几行新雁,天染云断,红迷阵影,隐约望中,点破晚空澄碧。”正是此刻的写照。环顾四周,山水田园,风光怡人,空气中弥漫着大自然特有的清香。原来,人居与自然是可以如此和谐融洽。
http://s13/mw690/6a9696ecgd71a4922d44c&690
http://s14/mw690/6a9696ecg06706e4f79bd&690
在这个恬静的傍晚,黄老先生娓娓道来,述说这幢楼的传奇身世。
屋主黄玉1927年参加北伐,在武汉加入了敢死队。北伐胜利后,回到广州,由于战功显赫,与广东军政要人李济深结成朋友,黄玉婉拒了做官,想如祖辈一样做生意,李济深就让他负责广州的手榴弹厂。黄玉赚了钱后,1930年回到家乡建起了洋楼,并在后山修建了一个几百亩的大果园。遗志堂花费了三年时间才俊工,砖、沙、石取材于本地,水泥、钢筋等从香港进口,罗马石柱、门窗雕饰等建材,都是从意大利等国家进口。每年只能在西江水涨时,在肇庆经高要马安运回。还配有发电房,除了自用,还把电输送到同村的亲人家中,安装电灯。
遗志堂由广州一位姓马的工程师设计。一天中午,风和日丽,突然间,村口的大榕树有一大枝丫折断,险些砸中经过的工程师。工程师预感不妙,决意走人,提出回广州,黄家如何挽留都改变不了决心。当天晚上,一伙盗贼本要凿穿工程师的房子,却误凿了隔壁看更的住处。老看更梦中惊醒,马上拉起大儿子躲在武器堆中,并拿起枪还击,打死了两个盗贼。盗贼恼羞成怒,用瓶子装了煤油,点燃投掷进屋,躲在蚊帐里的幼儿被烧得呱呱大叫,被贼人开枪打死,把看更打伤。后经查实,是一位亲戚串通外人,企图劫持工程师,目的是勒索巨资赎金。
解放前,黄玉携一家老小去了香港,而且娶了几个老婆,后来带过回家乡的就有六个。当地人有句口头禅:黄玉老婆唔挑拣。大概意思是指黄玉的对老婆的样貌没什么要求,只要身体强壮,能做事会生小孩就行。
一座碉楼,一个故事;一块砖头,一种记忆;一面墙壁,一段历史。夕阳暖暖影照下的遗志堂,仿如淡淡发黄的线装书,散发着陈年的熏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