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世间有一种爱,虽然有同样振幅的心跳,同样的怀想,
同样的依依不舍的眷念,只能成为美好的化身,
仙境一般,随蝶飞舞,今生无缘,只与真情相系。
http://s11/middle/59d12427gb27163a576ca&690 这里万松书院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载的地方
《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神话传说之一,说的是浙江上虞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读书。途中偶遇会稽书生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于是就在柳荫下义结金兰,而后又同在杭州万松书院同窗共读三年有余。求学期间,两人在学业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相互照应,结下了很深的情谊。山伯生性憨直,始终未察觉英台为女儿身;英台却早已芳心暗许。三年的同窗,一同切磋学问,相互照顾扶持;风嫠展书读,挑灯写文章;春来花丛温步,秋夜畅谈理想;关怀疾病,分享欢乐。点点滴滴都化作刻骨的相思,一点相思,万种柔情,从记忆的深处如春蚕吐丝,绵绵不绝。三年后,祝父催英台回家。英台以随身佩带的玉蝴蝶扇坠作为信物暗托师母做媒。在离别的“十八相送”途中,英台一次次借景喻情,向山伯暗示自己为女子,但山伯依然懵然不解,后经师母点破才恍然大悟。山伯兴冲冲赶往祝家求婚。但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上虞太守之子马文才了。山伯在凄楚悲愤中与英台“楼台相会”,满腔热情化作乌有,回家不久即郁闷而逝了。英台闻之,悲愤不已。结婚当日,向父亲提出要先到山伯墓前拜祭,否则宁死不上花轿。祝父无奈,只得应允。英台在墓前哭祭时,突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在狂风暴雨中,坟墓豁裂。英台纵身跃入,墓包徐徐合拢。过后,风雨顿息,阳光灿烂,山伯英台化作一对彩蝶飞舞而出,他们的爱情在历经风雨过后获得了自由和再生。
http://s15/middle/59d12427g783e8a251aae&690
万松书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名报恩寺。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改辟为万松书院。
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在此讲学
中间石牌坊正面书“万松书院”,背面书“太和元气”;左牌坊正面书“敷文书院”,背面书“道冠古今”;右牌坊正面书“太和书院”,背面书“德侔天地”。万松书院、太和书院、敷文书院代表了书院的三个时期。书院三座石牌坊呈“品”字排列意为:做人要有人品,为官要有官品
http://s16/middle/59d12427gb27147351c7f&690 创建初期,万松书院规模较大,主体建筑布局沿用官学“左庙右学”的形制。左边近山处有孔子殿。孔子殿系原报恩寺建筑,三开间,经修葺后焕然一新,是书院的祭祀场所。殿前有颜乐亭。高处建留月台
和掬湖台。孔子殿右边,前有万松门,后有明道堂。堂为五开间,宽绰宏敞,为先生“讲明经义”的课堂。西廊两侧各有斋室五间,是师生们自习之所。 http://s1/middle/59d12427gb27149afe1f0&690
http://s3/middle/59d12427gb2714f931d92&690 http://s6/middle/59d12427gb27151667ee5&690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