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了解核电,公众反应就不会悲观

(2011-03-19 09:43:12)
标签:

杂谈

张田勘 学者

即使占6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了解核知识,也不见得具备了科学素养,因为重点在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更何况具备核知识似乎有些偏冷,因为核能和核知识离公众太远。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

日本东北部和关东首都圈发生里氏9级强震,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事故,新京报“京报调查”围绕公众了解核知识的程度作了一个专项调查,其数据反映了诸多问题。

毫无疑问,中国公众高度关注日本核辐射事件(77.4%),原因也很简单,担心核辐射扩散至中国(70.8%),毕竟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不过,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对核知识了解的程度。按照此次调查来看,如果简单相加,了解核知识的人(一般了解48.4%加比较了解14.8%,计63.2%),比不了解(完全不了解3.0%、不太了解32.8%和非常不了解1.0%,计36.8%)的人多(小数有出入)。

这似乎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而且也与最近公布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相吻合,或相互印证。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但是,所谓具备科学素养应当有三个方面的条件,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只有同时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对于个人来说,可以让人过上理性的生活,不盲从有主见,并生活得舒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以走上经济高速增长但同时又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即使占6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了解核知识,也不见得具备了科学素养,因为重点在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更何况具备核知识似乎有些偏冷,因为核能和核知识离公众太远。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

由于相信碘盐可以防核辐射,浙江的宁波等地、广东一些地方和上海部分竞相购买相关防护用品、方便食品、饮用水,尤其是碘盐。如果只是从初级水平的了解核知识来选择,而不是上升到具有科学素养来选择,人们都会知道,抢购碘盐其实不是理性的行为。其一,尽管可以未雨绸缪,但核辐射现在并没有影响到中国。其二,即使碘能防辐射,也只能防放射性碘,但无法抗衡核泄漏事故中的其他放射性物质对人的伤害。因为,碘片的作用是让体内甲状腺的碘元素处于饱和状态,以阻止外来放射性碘的吸入沉积。其三,由于碘盐中的碘含量较低,本来就不具备像碘片那样饱和碘的拮抗放射性碘的作用。所以,无须去抢购碘盐。

最有意味的是这次调查的最后一个问题,假如要在您所居住的区域建立核电站,你同意吗?反对的人(47.9%)远远多于同意的人(12.4%)。这种情况并不能简单地用是否具有科学素养来解释,而是应理解为,公众其实对核电和核辐射的了解并不多。如果充分了解了核电,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但这需要行动,包括对核电知识和安全的科学传播、政府和专家对核电立项时的征求民意和与公众沟通。

其实,如果了解了核电,公众的反应可能不会这么悲观。毕竟,中国不像日本。可以说,日本从战争与和平中都遭受了核辐射的打击。所以,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指出,“经历过核爆烈焰的日本人本就不该从产业效率的角度看待核能。总之不该把它当做经济发展的手段来追求。”但是,中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没有这种负担,可以从多种角度,包括经济角度来看待核能。http://www.qq.com/favicon.ico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