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语文课本删除鲁迅作品,浅薄无知又自以为是

标签:
转载 |
http://s14/middle/5cc29d85t8fb80ae1d73d&690
几年前,有人大骂中医药文化,主张废除中医,事实证明,他浅薄无知又自以为是。
现在,又有人说鲁迅的作品误国害人,主张中学语文课本应删除鲁迅作品。
时光轮回,隔几年就会出几个英雄好汉,也备不住出几个跳梁小丑——或为自我炒作而“标新立异”,或是思维滞涨、无知而无畏,其真实居心何在不得而知……
在这些无知的眼神中,“鲁迅的部分作品很难读懂,文字较晦涩。”“鲁迅的作品让人看不到希望,很压抑。” 甚至有人提出鲁迅的作品多在“丑化”中国人,我们如此强大先进、如此完美无瑕,岂容如此亵渎?!!
说鲁迅作品难懂晦涩者,实际上是一边心不在焉地翻书,又一边听着MP5,想着周杰伦的孩子们,他们被当今躁动的世界所包围,不怪也罢……但跟在孩子们背后瞎起哄的那些教育工作者们也持这种论调,就该扪心自问了……
每个认真读过鲁迅作品的人,都无不被那种浓郁的生活气息所吸引,每次读到《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还有《社戏》中“……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地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放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您都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放佛也坐到了年幼的迅哥儿和他小伙伴们的船上,一边欢笑,一边闻着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看着远处起伏黝黑的山脊……
这晦涩难懂吗?
说鲁迅作品压抑,“丑化”中国人者,往往是一群无知的自大狂,他们最应该做的是,检查一下自己心智是否健全!他们和声讨朱自清《背影》的人一伙的,他们竟然认为朱自清《背影》不适合编入课本的原因是——描述父亲肥胖笨拙,而没有把父亲说成是如何英武高大!!!多么危险、虚伪、懦弱的心理!!!
鲁迅的作品描述的是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但某段历史再怎样丑陋,它也是客观存在的,你不提,它就消失殆尽了?鲁迅的这些作品和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都意在鞭策国人,知耻而后勇,别好了伤疤忘了痛,须知:“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用“不看、不停、不想了解”去欺骗自己,正是当今很多人的悲哀!这种虚伪、懦弱的心理才真正压抑,让人看不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