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学设计
(2010-08-09 22:53:44)
标签:
囚绿记教学设计绿友课文陆蠡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囚绿记教学设计
汨罗二中
三维目标:
1、理解文章思路,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思想内涵。
2、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3、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力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
理解“绿”在本文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
1、
2、
教学过程:
一、
二、
(一)、朗读课文,体验感知。
预设: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叙的经过,那么:
1、绿指什么?哪几段是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明确:绿指一棵常春藤,8-12节写囚绿。他把绿囚牢了没有?没有,又把绿放了(13节),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怎样呢?怀念(14节),那么,囚绿之前写了些什么内容呢?寻绿(1-4节)——观绿(5——7节)。
2、写爱绿,哪一段或哪几段写得特别能打动你,做一下记号。
(二)选读课文,感悟交流。
设想: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在体验感知的基础上跳读和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要做两件事:一是跟同桌交流最能打动你的句子或段落,然后全班交流,要先有感情地朗读品味,再说明理由;二是假如你就是作者,要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与绿直接对话,以第五节“绿是多么宝贵的呀……视同至宝”为例,变换人称,有感情地朗读。
这一环节重在欣赏品味语言和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精读课文,质疑探究。
设想:这一个环节要求学生以研究的眼光仔细读课文,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不能发现问题的要能思考课后或别人提出的问题。发现问题可以自主发现,也可以合作发现。提出问题后,教师不忙于解答,而是要尽量引导提出问题者自主思考解决,还不能的,提交全班合作解决。这个环节是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重点环节。
预设:1、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放绿?放绿之后为什么怀绿?2、作者在文章中仅仅是抒发自己对绿的喜爱与怀念吗?是否有更深层的寄寓?
明确:问题1:作者为什么喜欢绿?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划定范围,找句子)
①
②
③
④
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因为绿使处于孤独苦闷中的我以精神的激励,所以,我深爱着绿。
那为什么又放了绿呢?放绿之后为什么怀绿?
①
②
③
问题2:作者在文章中仅仅是抒发自己对绿的喜爱与怀念吗?是否有更深层的寄寓?(探究“绿”的象征意义)
学生读出文中关于背景的句子: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学生说出自己课前掌握的写作背景资料。
学生讨论交流后总结: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陆蠡被日本宪兵逮捕后,日本人问他:“你爱不爱国?”他大声回答:“爱国!”又问:“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答曰:“绝对不能征服!”接下来自然就是酷刑了,不久便吐血而死。假设陆蠡牺牲时,眼前又闪现出那一抹远在旧都的绿,他会想到什么呢,他会对他的“绿友”说些什么呢?请你以“蓦然,我又想起了你。我所挚爱的绿友”作为开头,展开联想,写一段话(或说几句话)。
三、
先请学生小结本堂课的收获,然后教师小结:作者以一株常春藤,牵出无限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更是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照亮了民族心灵!